APP下载

史沫特莱的故事

2012-05-25胡楠配文胡志明绘画

连环画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史沫特莱朱总司令朱德

胡楠 /配文 胡志明 /绘画

1 艾格妮丝·史沫特莱出生于美国西部的密苏里州,她的爸爸是个诙谐幽默的人,很擅长讲故事。这一天爸爸给她讲了一个恐怖而生动的故事:“那一年,密苏里河发了大水,有一个人淹死了,可尸体没人敢去找呵!……”史沫特莱希望自己也能编出那样动人的故事来。

2 长大了的史沫特莱来到一家杂志社做发行工作,结果半个月下来一家订户也没有,她带的钱已全部用光了。一连九天的忍饥挨饿,她终于饿倒了。还好被酒店的年轻侍者发现了,送了吃的给她,还帮她付了房租。侍者提出与她结婚的要求,却被史沫特莱严词拒绝了。“金钱买不到爱情。这里没有你站的地方了,先生,你走吧!”

3 1920年,史沫特莱离开美国来到柏林参加印度在海外的自由运动。1928年底,史沫特莱毅然前往中国。在上海,史沫特莱第一次听到了鲁迅的演讲,对鲁迅的敬佩油然而生,自此与鲁迅先生结下了深厚友谊。

4 经鲁迅的介绍,史沫特莱认识了从延安来的红军代表冯雪峰。他为史沫特莱讲述了红军长征的事迹,史沫特莱很激动,两眼溢出泪花。史沫特莱还知道了一个有着天神一般智慧和力量的人——朱德,于是她迫切地想到延安去见到朱德将军。

5 1937年,史沫特莱冒了种种风险,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延安。她看到了巍巍的宝塔山,清清的延河水,满山的红高粱,一队队八路军战士穿着灰布军装一边练兵一边种地。听说了朱总司令传奇般的经历,史沫特莱的眼前涌现出一个又一个朱总司令的形象。

6 在延安杨家岭一个普通窑洞里,史沫特莱有幸见到了朱德,这之后又多次对朱德将军进行了采访。史沫特莱在延安期间过着同八路军战士一样的简朴生活,一天到晚都在忙于写作,她要将共产党员红军战士的生活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

7 1938年,史沫特莱在武汉目睹了中国军队在与日寇激战后伤亡惨重,但缺医少药的悲惨状况。她请来武汉许多爱国人士组织为抗日将士募捐。后来,史沫特莱还与朋友一起积极筹建医疗小分队,为中国的抗战事业做了很多贡献。

8 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后,史沫特莱来到了大别山。一个新四军战士名叫“大刀会”,非常善于养马,但就是怕学文化。史沫特莱就将“大刀会”的事迹写成生动的故事发表在报纸上,鼓励他学文化认字就可以读到自己的故事了。这个办法果然很奏效,“大刀会”果然开始努力学习文化。

9 1940年3月,抗日根据地的斗争越来越残酷,史沫特莱的身体也越来越差,于是她不得不告别中国回到了美国。直到1945年,史沫特莱在美国一直忙于关于朱德的经历的《伟大的道路》一书的写作。1950年,史沫特莱的病情恶化,她在手术台上留下遗嘱:“请将我的骨灰送往中国安葬!”

猜你喜欢

史沫特莱朱总司令朱德
朱德曾给哪部电影配过音
卖梦店
画说铁军:陈毅和史沫特莱
如果让我许一个愿望
史沫特莱与她的新四军女翻译
史沫特莱在延安
朱老总给自己配音
史沫特莱在抗战时期的中国
朱总司令在球场上
怀念朱总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