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琴心剑胆笔锋健

2012-05-24义学西林

西部大开发 2012年6期
关键词:祭文文史馆徐福

◎ 文/义学 西林

2012年清明公祭黄帝陵祭文

徐福庵,号热河山人,散淡斋主,祖籍河北承德。现为陕西省书法协会会员、陕西省文史馆研究员。

初见书法家徐福庵,一个身材魁伟,浓眉大眼,满脸络腮胡,说起话来声若宏钟,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梁山好汉形象跃然眼前。

1980年初,他初到蒲白矿务局做采煤工人,就在租住的破屋中自书“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以自勉。足见在他卑微时人品的高洁,也足见其对艺术孜孜不倦的探求之志。他最初从柳公权的《玄秘塔》入手,然后又临欧阳询的《九成宫》、《皇甫君碑》,最后写《圣教序》、《兰亭序》,米芾《蜀素》帖。他沿着一条崎岖的小道攀登艺术的高峰,他对这些古代遗存的书法菁华,手摹心追,倾注了全部的爱恋。

每天清晨,他闻鸡起舞,站于案前悬腕临帖,夜晚则一灯荧然,攻读诗文书论,浸淫于碑帖,跨越时空,与先贤对话,完成着他书法艺术的积累,他就像一头辛勤的老黄牛只问耕耘,不论收获。那时他饥肠辘辘是常事,但是清贫对于有志者正是思想和风格的导师,它使精神和肉体都知道什么是淡泊。矿工的经历,锻造出他性情的坚毅挺拔、豪迈奔放,矿山的热土孕育了他书风的钟灵毓秀,清远古雅。

徐福庵特别谦虚好学,对于古诗词曲赋,尤为钟爱,说起话来引经据典。他治学态度严谨,为创作幅作品常常翻阅各种书籍、资料,力求对原文每个字词都不出差错,对文章的意思完全理解,以至于都能朗朗成诵了,创作时自然能一气呵成,心手双畅,无丝毫凝滞之感。几十年的砥砺,达到“庾信文章老更成”的境界时,才会自然而然的人书俱老起来。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国务委员马凯曾请徐福庵为其书写抗震期间创作的《抗震组诗》十首。今年4月老徐受命书写赵正永省长清明公祭黄帝陵之祭文。陕西省文史馆馆长李炳武评价,“老徐的楷书在陕西书法界当属上流”。陕西省书协主席雷珍民看到老徐的作品连声感慨地说:“写得好,写得好,高手在民间啊!”

老徐的字就是他的人:厚道、诚恳而又不失倜傥、清脱。为人处事琴心剑胆;挥毫泼墨挺健婀娜,正是老徐形与灵的统一。

猜你喜欢

祭文文史馆徐福
关于政协文史馆品牌建设的几点思考
徐福山绘画作品
不灭的希望 永恒的信念——歌剧《徐福》一席谈
徐福,中韩间两千年不衰的传说
“互联网+”时代文史馆的发展策略
当国歌响起
朱德与周予同关于文史馆的一段谈话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古代祭文初窥
“未 便 再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