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退水洞进口侧盾构安装扩挖段施工技术

2012-05-12李金辉徐其阳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年10期
关键词:导洞仰拱导坑

李金辉 徐其阳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1)

1 概述

1.1 工程概况

退水洞开工以来,因地下水位高、围土力学性能差等原因,施工进展缓慢。为扭转不利局面。经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批准,在退水洞进口侧以“敞开式盾构法”替代当前使用的“矿山法”,进行退水洞洞身开挖支护。

为满足盾构机组装需要,对进口侧掌子面前方洞段做扩大开挖处理,桩号范围为K0+316~0+331m处,拟开挖断面为10.1×10.9m(详见2.1有关内容),开挖支护后实施临时性钢筋混凝土衬砌,确保盾构组装期间的施工安全。

1.2 工程地质

扩挖段隧道洞顶围土为alQ3黄土状粉质壤土,土质均一,呈可塑状,局部呈软塑状,土体强度低,洞室稳定性差;扩挖段下部夹古土壤层,古土壤呈硬塑状,强度相对较高。

1.3 水文地质

上更新统冲积层黄土状粉质壤土(alQ3)渗透系数为 1.0×10-5cm/s~1.0×10-4cm/s,具弱透水性。古土壤层渗透系数为1.0×10-7cm/s~1.0×10-6cm/s 和 1.0×10-6cm/s~1.0×10-5cm/s,具弱透水性。

扩挖段已实施深井降水,因隧洞下部古土壤层的相对隔水作用,本段地下水位位于112m附近,与退水洞洞顶基本持平,但低于扩挖段洞顶约2.5m。

经过降水以后土体力学性能改善较大,稳定性较好。

2 扩挖段设计

2.1 设计断面

盾构壳体全长6.5m,宽度6.3m,高度7.6m,大于现有衬砌净断面,需分体加工,洞内组装,整体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分为上下各一节;后部分为上、下二节。安装空间左右各1m,顶拱以上预留1.4m吊装空间,底部预留0.2m铺轨道即可,衬砌后净空8.5×9.2m。衬砌厚度70cm,一次支护厚度20cm,开挖尺寸 10.3×11.0m。

2.2 支护结构

顶拱周圈超前管棚:Φ48钢管,深度2~4m,间距10~20cm,外挑角度不大于5°。也可采用Φ25锚杆,参数同上。

钢拱架采用Ⅰ20工字钢,间距60cm(变径段50cm),横向连接采用Ⅰ16~Ⅰ20工字钢,间距1.0~1.5m。洞内临时支撑:竖向采用Ⅰ20工字钢,水平向采用Ⅰ16工字钢。

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C20,喷层厚度20cm,中隔墙等临时喷射面厚度5~10cm。

3 扩挖段施工

3.1 施工规划

⑴ 施工顺序

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开挖。扩挖段施工总体顺序为:

两侧导洞开挖→导洞侧墙混凝土临时衬砌→中导洞开挖(含超前导洞)→底拱混凝土临时衬砌→顶拱混凝土临时衬砌→中隔墙支撑拆除。

⑵开挖支护方案:

扩挖段围土状况差,安全风险大,开挖支护采用较为保守的双侧壁导洞法,先安排两侧墙导洞开挖支护,开挖到位后进行导洞侧墙混凝土临时衬砌,提高边墙刚度。之后安排中导洞开挖支护,并依次实施底拱及顶拱的混凝土临时衬砌。

为确保施工安全,侧墙导洞开挖分为4个台阶,每个台阶高度为2.5~3m,中导洞开挖分为3个台阶,每个台阶高度为3~4m。为加快施工进度,现场安排多工作面平行作业,即左右侧导洞在一侧导洞先期掘进3~4m后,即安排另一侧导洞开工,两侧导洞实现平行施工;同一导洞内上台阶掘进3~4m后,下台阶即开始作业,上下台阶间实现平行施工。扩挖段洞周初期支护型式为:超前支护+φ8@20×20cm钢筋网片+Ⅰ20a钢拱架+20cm厚喷射混凝土。

洞内拱墙临时支护结构为Φ22~25超前锚杆(根据需要)+φ8@20×20cm 钢筋网片+Ⅰ20a钢拱架+10cm厚喷射混凝土。

⑶施工降水:

在退水洞桩号K0+315~0+340m两侧增补4眼真空降水深井,井深90m,进一步封堵地下水补给通道,并力争将地下水位降至退水洞拱肩部位,保证扩挖段上台阶干地施工。施工期间,借鉴了穿黄隧洞施工经验,在导洞内各台阶上布置轻型井点,降低地下水位及围土含水率,提高土体自稳能力。轻型井点的主要参数为:纵向间距1.0~1.2m,井管采用Φ32.5~Φ48mm 钢管,深度 4~5m,外倾 15°,底部1.5m钻花管,花管孔径8mm,开孔率不低于15%,外包100目滤网。

3.2 两侧导洞开挖支护

3.2.1 上台阶开挖及支护

⑴施工程序

超前支护→开挖→支立钢拱架→锁脚锚杆→钢筋网片→喷混凝土→临时仰拱→井点降水

⑵超前支护

超前支护布置范围为顶拱为135°区域,采用管棚或锚杆支护。土质松软部分,自稳性差,采用φ48钢管,长度2~4m,间距10~25cm,采用风钻压入。土质干燥部分,自稳性较好,采用Φ22~25mm钢筋,长度2~3m,间距20~40cm,采用风钻或风镐压入。管棚或锚杆压入,压入角度水平向上5°,两排管棚(锚杆)之间重叠搭接1榀以上。

⑶开挖

拱部开挖断面为半环形,留核心土,人工开挖,充分发挥掌子面的约束作用,增强开挖后的土体自稳能力。每次开挖进尺与钢拱架间距相匹配。

⑷支立钢拱架

顶拱部位及时封闭,围土暴露时间务应控制在3~4h以内。

每次进尺开挖完毕后,即刻快速进行钢拱架及中隔墙立柱支立,钢拱架采用Ⅰ20a工字钢弯制,分段加工,拱架采用螺栓连接或钢板焊接。钢拱架间采用Ⅰ16~Ⅰ20工字钢焊接连接,连接间距1.0~1.5m。

⑸锁脚锚杆

自拱架底脚处,水平向下35~40°打入锁脚锚杆,锁脚锚杆长2.5~3m,选用φ25钢筋或φ48钢管,用风钻压入,锚杆与拱架间焊接成一体。

⑹挂钢筋网片

采用φ8@20×20cm钢筋网片,钢筋网挂设在钢拱架与土体之间。其搭接长度不小于10cm,与钢拱架点焊要牢固。

⑺喷射混凝土

喷射混凝土分层进行,每层厚度6~8cm左右,喷层总厚度要求达到20cm。

混凝土在洞外采用350L混凝土搅拌机拌和,喷混凝土采用PZ-5B型混凝土喷射机进行。

水泥采用合格的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骨料:细骨料采用坚硬耐久的中粗砂细度模数不小于2.5,含水率5%~7%;粗骨料用粒径不大于15mm的碎石。外加剂速凝时间不低于5min,终凝时间不大于10min。

喷射混凝土采用"潮喷法"施工工艺,人工操作混凝土喷射机进行喷射。水泥、砂、石、少部分水拌和成混合料,用三轮车运输到喷射现场,在喷射机搅拌槽进料口对混合料进行筛选,再次拌和后由压缩空气将混合料吹入送料管,在喷嘴处加水后喷射至受喷面。速凝剂在喷射机进料口施加,每台喷射机配置计量器具。在喷射过程中,喷枪同喷射面要基本上保持垂直,喷射距离一般为0.6~1.0m,喷射顺序自下而上,喷枪操作使喷嘴呈螺旋形划圈,圈的直径约20~30cm,并使料流呈螺旋状横向移动,每次喷层厚度5cm,喷射下一层时应在上一层终凝后进行,喷层间歇时间控制在15~30min。若终凝后1小时以上再次喷射,则需要高压风水冲洗前一层喷射混凝土层表面的乳膜、浮尘等杂物。

核心土预留长度2m左右,根据拱部开挖超前推进。洞内土体开挖由人工完成,手推车运输。

⑻井点降水

上台阶开挖长度超过3m后,在已成洞段安装轻型井点。成孔采用水冲法,成孔后尽快插入花管,回填滤料。为避免工作面积水,冲孔时在附近开挖集水坑,安装排水泵及时抽排。

3.2.2 中台阶开挖及支护

中台阶高度约5.5m,分为中上和中下两个台阶开挖支护,施工程序为:

开挖→支立钢拱架→锁脚锚杆→钢筋网片→喷混凝土→临时仰拱→轻型井点

3.2.3 下台阶开挖支护

下台阶施工程序为:

开挖→支立钢拱架→钢筋网片→喷混凝土→仰拱

3.3 中导洞开挖支护

3.3.1 上台阶开挖支护

上台阶施工程序为:

开挖→支立钢拱架→钢筋网片→喷混凝土→临时仰拱→短斜撑

中洞上台阶高约3m,分两层开挖,首先开挖拱部1.5~2m高范围土体,每次一榀钢拱架间距,留核心土,安装顶拱钢拱架与两侧导坑拱架对接,采用螺栓压紧连接板,也可采用双侧纵向连接板焊接连接。

下层开挖高度与两侧导坑上台阶平齐,每次1~2榀钢拱架间距,开挖至底板后底板焊接横撑,与两侧导坑上台阶临时仰拱对齐。为改善横撑与立撑连接处的受力条件,在两者交叉点左右两侧焊接45°短斜撑,短斜撑长度宜控制在0.5m以内,与立撑与横撑焊接为一体。

3.3.2 中台阶开挖支护

中台阶施工程序为:

开挖→临时仰拱→短斜撑

中台阶施工时,左右边墙已支护完成,主要为土方开挖,采用小型反铲(0.2~0.5m3)开挖,ZL30装载机出渣。每循环开挖进尺2~3榀钢拱架间距,每循环开挖完成后,底部施做横支撑(临时仰拱)及短斜撑。

3.3.3 下台阶开挖支护

下台阶施工程序为:

开挖→仰拱封闭

采用小型反铲配合人工开挖,ZL30装载机出渣,每次开挖1~2榀钢拱架间距,开挖完成后,尽快封闭钢拱架,然后挂网、焊接横支撑(Ⅰ16~Ⅰ20,间距 1.0~1.5m)、喷射混凝土。

?

4 混凝土临时衬砌

混凝土临时衬砌分底拱、边墙、顶拱三部分,在两侧导洞开挖完成后,即安装边墙混凝土衬砌,待中导洞开挖完成后,依次实施底拱及顶拱混凝土衬砌。

临时衬砌混凝土级别为C35,衬砌厚度0.7m,内置双层钢筋网。

5 安全监测

量测中应注意:

⑴ 为取得开挖后围土早期状态变化数据,各测点应尽量靠近开挖面布置(不大于2m)。

⑵ 周边收敛、拱顶下沉及地表下沉各项测点集中断面布设,以便量测成果的协调分析、综合运用。

⑶ 量测时,先把钢尺拉出停放20min,以便使钢尺温度与环境气温相差达到基本一致。

⑷ 下台阶开挖靠近上台阶量测断面时,量测频率应适当增加。

结语

当隧道跨度很大,地表沉陷要求严格,围岩条件特别差,单侧壁导坑法难以控制围岩变形时,可采用双侧壁导坑法。现场实测表明,双侧壁导坑法所引起的地表沉陷仅为短台阶法的1/2。双侧壁导坑法虽然开挖断面分块多,扰动大,初次支护全断面闭合的时间长,但每个分块都是在开挖后立即各自闭合的,所以在施工中间变形几乎不发展。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安全性高。

[1]徐文俊.郑西客运专线隧道内轮廓的拟定[J]铁道勘测与设计,2005,(01).

[2]王许雄.特大断面水工隧洞不良地质段开挖与支护[A].铁路长大隧道设计施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梁晓东.地铁浅埋暗挖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技术[J].中国建设信息;2006年16期

[4]郭桃明,李德武,宋妍.核心土对软弱围岩隧道掌子面稳定性的影响[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7,(06).

猜你喜欢

导洞仰拱导坑
PBA 工法暗挖车站导洞施工应力场分布研究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浅埋段施工中的双侧壁导坑法
双侧壁导坑法隧道下穿既有车站施工方法研究
不同覆跨比下洞桩法导洞开挖引发地表变形规律研究
五子山隧道仰拱开裂综合处治方案研究
仰拱病害的电磁波响应特征模拟及三维成像
单线铁路隧道仰拱、矮边墙快速施工技术
台阶法和中隔壁导坑法开挖在公路隧道施工中的运用
填补国内隧道仰拱施工设备技术空白
地铁车站暗挖法施工中导洞开挖方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