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敖包山铅锌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2012-05-12刘云明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年10期
关键词:敖包北西硅化

刘云明

(内蒙古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108队,内蒙古 赤峰 024000)

1、概述

敖包山铅锌矿区们于华北陆块北缘,西拉木伦加里东褶皱带的中部,少郎河多金属成矿带的东段。本矿区较详细的地质找矿工作始于60年代末,至2002年,已发现敖包山(中大型)、大孤山(中型)、双山(小型)、余家窝铺(中小型)等矿床,是一个找矿前景比较优越的地区。本人针对余家窝铺地区的矿区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有一些新的认识,供学者参考。

2、区域地质背景概述

区域火山构造为敖包梁破火山机构南东缘小营子火山基底凸起。区内褶皱构造表现不明显,而断裂构造则较发育。最主要的断裂为少朗河大断裂及其两侧的次级断裂和派生的配套断裂。少朗河大断裂之主体部分沿少朗河谷分布,地表被掩盖。据有关资料,少朗河断裂在测区南约3km处东西向延伸、为一断面向北陡倾的右行扭动冲断层。它控制了本区的地层展布、岩浆活动以及矿产的形成和分布。可分为东西向、北西向、北东向、南北向四组,其中以东西向(近东西向)、北西向、北东向构造与成矿关系密切。即为本区的主要控矿构造,此三组构造均有不同性质的多期次活动特征,彼此互相迁就、利用、改造、交叉、切错等,造成构造形迹的复杂性。见少郎河多金属成矿带地质略图(图1)。

图1 少郎河多金属成矿带地质略图

3、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出露地层简单,除大面积分布第四系外,仅局部见奥陶系中下统包尔汉图群(O1-2b)。地层由老至新为奥陶系中下统包尔汉图群(O1-2b),岩性主要为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夹薄层大理岩或大理岩透镜体。为矿区的赋矿围岩;第四系,第四系广泛发育于坡麓、沟谷及地形平缓地带,主要为残坡积、洪积砂砾、碎石、黄土等组成,厚度数米~40米。

4、矿区构造

矿区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次为褶皱构造。

①断裂

断裂构造以北西西(近东西)向最为发育,南北向及北西向断裂规模较小,且多被掩盖。

(1)北西西(近东西)向构造

该组构造由数条大致平行、相距50m~200m不等的断层组成,控制了矿区主要矿(化)带空间展布,是主要的控矿构造。其特点是规模较大,延长数百米至数千米,宽1米至10余米。总体向南(或南南西)倾,局部北倾,倾角70°至直立,无论沿走向或倾向皆呈舒缓波状。以压性为主,兼具扭性。

(2)北西向构造

分布于矿区南东侧燕山期侵入岩中,被黄土掩盖,沿沟谷可见少量构造形迹,局部可见闪长岩脉侵入,该构造内可见近东西向的裂隙,裂隙带中可见长约5m,宽约1cm~2cm的数条且平行分布的条带状矿化体,总宽约2m。从带内近东西向的裂隙分析,近东西向次级构造晚于北西向构造。

(3)近南北向构造

该组断裂多被后期脉岩充填。其特点是脉岩延长不大,形状不规则,个别脉岩边部与围岩成锯齿状接触,显示张裂特征。

②褶皱

分布于矿区北西缘,发育于奥陶系中下统包尔汉图群(O1-2b)地层中,为一轴向 NE20°的短轴向斜,核部岩性为大理岩,两翼岩性为片麻岩。

5、变质作用及围岩蚀变

区内岩浆活动伴随热液作用,热液沿断裂、接触带上升、运移过程中对围岩产生交代作用。围岩(热液)蚀变主要为矽卡岩化、硅化、绿帘石化、钾长石化、黄(褐)铁矿化、黄铁绢英岩化、碳酸岩化为主。其中黄铁绢英岩化与铅锌矿化关系最为密切。

1、矽卡岩化:区内分布较广泛,主要发育在钾长花岗岩及其派生的石英斑岩的外接触带,宏观上形成一个近东西走向的矽卡岩带,宽数米~10余米,局部可达近百米。单个矽卡岩体形状不规则,常呈透镜状、囊状、巢状等。根据前人资料和实际观察结果表明,本区矽卡岩中除局部有较明显的磁铁矿化外,大部分矽卡岩中无明显矿化或仅有稀疏浸染状分布的微弱铅锌矿化。

2、硅化:区内硅化发育广泛,但不很强烈,主要表现在矿石中石英含量普遍较高(最高可达60%,一般为20%左右),与金属硫化物一起呈规模不等的脉状充填在围岩裂隙中,或以显微细脉穿插矽卡岩矿物集合体,或以粒状集合体交代矽卡岩矿物。同时还常见沿断裂、裂隙充填的石英脉。硅化与铅锌成矿关系密切。

3、绢云母化、绿泥石化:二者常相伴产出,系分别交代岩石中的斜长石和暗色矿物而成,最高含量可达15%左右,常有矿化伴随。晚期绿泥石与碳酸盐相伴,可穿插硫化物。

4、碳酸盐化:形成时间较晚,但发育广泛。常呈微粒或微脉产出。与铅锌矿化关系不大。

6、找矿标志

根据矿区地质特征,初步认为余家窝铺铅锌矿的成因类型为燕山晚期接触交代-岩浆热液复合矿床。

主要依据有:

①矿化不仅产于志留系变质岩中,而且产于中侏罗统火山岩中(矿区北部)以及岩体(γ53-1)中,其时代当在岩体侵入之后;②矿化对围岩无选择性,区内出露的各种岩石(包括片麻岩、大理岩、片理化石英闪长岩、侏罗系火山岩、火山碎屑岩、花岗岩、石英闪长岩以及矽卡岩)都可作为赋矿围岩。矽卡岩中矿化比较广泛,说明本区存在接触交代成矿作用,但矿化作用不强,一般仅有矿化或低品位矿体,而较好工业矿体主要呈脉状或透镜状产出,与围岩界线比较清楚,具有较明显的充填成矿特征;与此类矿化相伴的围岩蚀变主要是与热液蚀变作用有关的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等。

结合本区地质条件,认为该矿的形成与矿区南部九分地花岗岩体的侵入活动有关-岩体侵入早期,与志留系中的碳酸盐岩石发生接触交代作用形成矽卡岩,同时伴随有铅锌矿化。最重要的找矿标志为蚀变破碎带,地表表现为褐铁矿化带。褐铁矿化越强,找到矿体的可能性越大,尤其以近东西向和北西向者为最好。

[1]张喜周等,敖包山铅锌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J].矿产与地质,2002.

[2]张振邦,内蒙古赤峰北部安乐东、敖包山测区95年度概查工作报告[R].华北有色地质勘查局,1995.

猜你喜欢

敖包北西硅化
祭敖包
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卡伦敖包清理
敖包祭祀中的女人禁忌
神圣敖包
古木硅化处理对其物化性能的影响
“北西”系列爱情类型片的创新方式和本土化价值实现
《北西2》瞄准华语爱情片新纪录
论黑龙江右岸北西向构造带的确立及其对成矿的控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