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读者至上理念的低质图书剔除问题研究

2012-05-10叶爽美

河北科技图苑 2012年3期
关键词:低质书评图书

叶爽美

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

〔江苏省泰州市225300〕

*叶爽美 女,出生于1972年,副研究馆员。

图书馆是不同社会群体自由平等地接受文化熏陶的乐土、激发人生活力的沃土、净化道德灵魂的圣土。提到图书馆,人们都会自然而然地把她与高尚、神圣、博爱、厚重等联系起来。可是,不知从何时起,低质图书悄然流入图书馆,给昔日图书馆美好的形象蒙上了一层阴影。面对这一不争的事实,图书馆界、图书馆人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呢?是见怪不怪、听之任之、文过饰非、推卸责任,还是承认事实、拿出勇气、创新机制,及时地、坚决地把低质图书打入“冷宫”?毋庸置疑,始终秉承“爱国、爱馆、爱书、爱人”图书馆精神的图书馆人一定会采取后一种态度。

一、图书馆剔除低质图书的必要性

(一)存在一定数量的低质图书是当前图书馆馆藏的现实问题

据新华网2006年9月28日报道,贵州省金沙县一中图书室所藏6万册图书,超过六成是非法出版物,一些还涉及迷信、色情内容;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的几所中学,数万册有明显问题的低质图书摆上了书架[1]。一位北方某市教育局副局长这些年经常到中小学进行“双基”检查督导和验收,发现图书馆里的书虽然数量达标了,但是质量没保障[2]。而据本人在本地和利用外出学习开会之机在车站、机场等公共场所,对250位成年人所做的随机调查,52位有图书馆借阅证的受访者中,88%认为的确存在低质图书,具体见表1。

表1 馆藏质量评价意见随机调查统计表

存在低质图书的原因,笔者分析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图书创作、生产质量下降。当前,文献信息质量正逐渐下降,尤其是期刊质量下降更为明显,而网络更加剧了社会信息质量下降的趋势[3]。《文汇报》2010年8月21日报道,最近10年高等教育教科书出版量增加了3倍,但质量是“一代不如一代”[4]。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图书馆当然难以“洁身自好”。二是低质图书善于伪装。稍加注意不难发现,低质图书的共同特征,总是喜欢玩噱头,依靠故弄玄虚的书名、豪华张扬的装帧、夸大其词的简介、“拉大旗作虎皮”的序跋、虚拟“注水”的网络人气等等,唬住、蒙住读者。事实上,这些书完全是徒有虚名,不仅语言蹩脚,文字冗长,而且内容平淡,缺少欣赏和应用价值,有的甚至纸张粗劣、装订歪斜、思想不健康。三是体制、机制存在缺陷。现在,招投标是大中型图书馆购书普遍采用的方式,招标委员会成员大多不熟悉图书馆资源,往往把价格摆在第一位,抱着“少花钱多买书”的心理,事实上,少花钱是难以买到好书的。同时,多数图书馆购书都是集中采购,一次采购数量较大,普遍采取的书目选订方式,既模糊又间接。有的图书馆甚至从时效性出发,“在新书正式发行前4~6周就已经选购好”[5],望文生义、受骗上当在所难免。四是权力、利益背后推动。利益的驱动催生了一大批专门给图书馆供书的书商,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馆配市场。这些书商随意“劈书”,随意“印书”,随意定价,生产出无数高价“垃圾书”。利益争夺之下,不少地方图书需求单位的“选书权”被上收,“有的县居然是‘一二三把手’在管进书那点小事”,从而将大量“垃圾”塞进了图书馆。全国581家出版社有250家左右在北京设立办事处,有的出版社驻京办每年能出700本书,全都投到了火热的馆配市场。权力和利益之手搅乱了图书馆,污染了书[2]。虽然剔书是图书馆管理中的一项常规工作,但绝大多数图书馆主要是将所述知识过于陈旧的书刊剔除,而对及时淘汰低质图书没有采取实质性举措。所以,各地各类图书馆都有一定数量的低质图书在书架上滞留,在读者中流通。

(二)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是图书馆与生俱来的价值追求

1.优质服务首先应该体现在提供优质资源上,而低质图书伤害了读者身心。发布于1994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就特别强调:“重要的是馆藏和图书馆服务是否具有高质量”。吴慰慈、董焱提出:“图书馆是社会记忆(通常表现为书面记录信息)的外存和选择传递机制”[7]。所以,本人认为,对社会记忆进行及时适当的选择,是图书馆正确有效地发挥传播功能的基础性工作;通过提供健康的、高品位的文献信息资源,让读者阅读之后增长知识、愉悦身心,是图书馆优质服务首要的、基本的方面。相反地,如果阅读的是一本低质书,读者就会有一种味同嚼蜡、难以下咽的感觉;更可怕的是,那些内容不健康的图书还会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毒害。

2.优质服务必须体现在珍惜读者时间上,而低质图书浪费了读者精力。“节省读者的时间”是阮冈纳赞提出的图书馆学五定律之一。为此,80多年来,全世界无数图书馆在改进图书馆内部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上进行了不懈探索,如开架借阅、缩短借书时间、把书送到用户手中等[8]。但是,如果让读者读到的是如前所述的低质书,将是对读者时间的最大浪费。

3.优质服务还要体现在节约利用资源上,而低质图书糟蹋了有限资源。节俭办事是各国对公共服务机构的共同要求,更不用说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了,何况图书馆的经费来源还受到各地或各相关主管单位重视程度的制约。目前,一方面,资金紧张是大多数图书馆面临的共同难题;而另一方面,在购置图书时,却在不经意间购进一定数量的低质图书。这一矛盾应该成为各类图书馆建立低质图书信息调查机制的动力,从而提高有限资金的实际使用价值。

(三)用先进文化教育和服务公众是社会发展对图书馆的时代要求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努力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图书馆是公益性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和传播先进文化中责无旁贷。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图书馆这个没有围墙的大学、社会教育的最高学府[9],有责任以先进的、优质的文献资源促进市民素质的提高,促进人的城市化,促进城市精神的凝练,促进城市的发展和进步。

(四)图书馆低质图书问题尚未引起各方面高度关注

各图书馆在图书采访工作中,采取了不少措施保证图书质量,尤其是在工作规范和评估标准上作了明确规定。但当低质图书依然逐步向图书馆渗透时,有的认为是非法出版屡禁不止而感到无可奈何,有的视为“常事”不想问,还有的视为“敏感区”不愿碰,或者视为“雷区”不敢越。这些消极态度,导致了一种集体“失音”的状况。笔者以“低质(劣质或垃圾)图书”为主题词,在CNKI数据库进行检索,相关文献仅17篇,而同期以“数字图书馆”为题名的文章则多达9 822篇,是前者的577倍,整个社会特别是图书馆界自身对图书馆存在低质图书问题关注度不高由此可见一斑。

二、依靠读者剔除低质图书的策略

防止低质图书进入图书馆,降低低质图书在馆藏中的比例,固然需要图书馆采访部门提高工作质量,从源头上保证图书质量,但仅仅依靠采书者的责任和少数人的力量想达到理想的效果是很困难的。这就需要以创新的思维另辟蹊径,依靠读者的力量、依靠机制的作用做好这项工作。

(一)广泛采集书评信息——构建读者全面参与机制,让低质图书成为“过街老鼠”

1.开辟网上“书评”专栏。在图书馆网页上增设“书评”专栏,引导和鼓励读者对图书馆相关藏书的质量进行评价。

2.设置专用电子触摸屏。在图书借还窗口前,设置融读者评书与查书为一体的电子触摸屏,要求所有读者凡未通过网页评书的,必须在还书前通过电子触摸屏对所借阅的图书进行评价。如果读者队伍比较庞大,为防止高峰期的拥挤现象,应适当多设几台电子触摸屏。对图书的评价必须坚持简单便捷的原则,只需在优秀、一般、较差三个等次中选择其一,而不必再做其他评价,以尽可能少占用读者时间。

3.召开相关代表座谈会。从借阅量较大的热心读者中选出一定数量的代表,邀请一些有代表性的比较热心于公益事业的专家、学者,定期组织座谈,请其对一段时期内图书馆购进的图书进行评价,从中评出较差的图书,其比例一般可掌握在3%以内。

4.流通部门统计借阅率。图书质量差往往借阅者就少,故可以将借阅率作为评价图书质量的一项指标,由图书馆内设流通部门负责定期统计。某一时段某种图书借阅率的计算公式为:某一时段某种图书的借阅率=该图书的借阅次数/公开借阅书库全部图书借阅总次数×100%。

(二)汇总处理书评信息——构建综合评价机制,让低质图书“撩开面纱”

1.合理确定统计时间跨度。时间跨度过大,影响效率;跨度过小,影响准确率和说服力。一般而言,大型图书馆可以每月统计一次,以提高低质图书淘汰的效率;中小型图书馆读者量不很大,可以一个季度或者半年统计一次。假定原有馆藏图书已经根据书评信息剔除了低质图书,则每次书评信息收集处理的时间跨度还可以从一批新书购进始,到决定购买下一批新书前,为此,各个图书馆在购书上都应尽量做到小批量多批次。

2.科学设定低质图书综合评价指标。笔者认为,在低质图书的评价认定中,也应当按照读者第一的方针,坚持尊重大多数读者的意见,同时兼顾相关代表的意见和借阅状况。基于这一考虑,低质图书综合评价值P(z)可区分两种情况分别设定:对借阅率不为0的图书,则:

P(z)=(读者评差率×80%+代表评差率×20%)×(1-借阅率)

对借阅率为0的图书,则:

P(z)=代表评差率

其中,读者评差率=

代表评差率=

3.明确书评信息确认程序。为防止低质图书认定的随意性,应当建立严格规范的确认程序。一是由流通部负责收集处理书评信息,根据低质图书综合评价由高到低排出低质图书初选名单,其比例一般可掌握在这一时段内购进图书的3%以内;二是由馆长办公会或馆务委员会讨论确定,或者在图书馆内部成立图书采购处置工作专门委员会,由这个常设组织负责讨论确定低质图书书目,其比例一般可掌握在1%左右;三是按照馆长负责制的管理体制,最后由馆长正式签发低质图书书目。

(三)充分运用书评信息——构建书评信息共享机制,让低质图书远离读者

1.公示。将经过集体研究确认的低质图书信息在图书馆公告栏等醒目位置,以及数字资源存取平台上进行公示,让读者不再“上当”。

2.处置。处理低质图书的办法有多种,可以把低质图书从书架上撤下来,甚至销毁;也可以专设低质图书架,制作专门标识,将它们打入“冷宫”,同时也成为与优质图书比较的参照系,或者作为教育读者远离低质图书的“标本”。

3.共享。首先,要将低质图书信息告知本馆图书采访部门,使其在考虑购置图书复本时不再“受骗”。其次,要将低质图书信息向兄弟馆通气,用作他馆购书的参考,成为所谓“后事之师”。再次,要向地区性或行业性图书资源公共平台报告,由高一层次的图书资源共享平台负责将下一层次的各类图书馆发布的低质图书信息予以汇总和统一发布,使之成为更大范围内读者选择图书时的参考;并且向再上一级共享平台报送,使之在更高层次上发挥参考作用。另外,还可以将低质图书信息反馈给出版商,作为他们决定图书再版的参考,促进优质文化产品的生产。

4.表彰。对热心参与书评活动,并且评价意见与综合评价结果一致或基本一致的读者,给予张榜表扬和网上通报表扬,鼓励和吸引越来越多的读者继续积极借阅图书,认真参与书评。在某个时段读者对购进图书总体评价较高,即低质图书比例较小时,应对采访部门的工作人员给予表彰,以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心,促使他们提高工作质量。

三、剔除低质图书相关制约因素的突破

(一)思想共识的形成和强化

承认事实需要勇气,创新机制需要勇气,把信息如实对外发布、把低质图书撤下架来更需要勇气。但是,只要真正看到这项工作是读者的期盼,关乎文化发展、社会建设、民族未来,就应当坚定信心,下定决心,义无反顾地去做。为此,一要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尤其是图书馆馆长的思想引导,促使他们牢固树立为读者负责、为馆誉负责的理念,真正做到无私无畏,不偏不倚;二要引导各级主管单位形成“读者第一”的共识,支持并推动这项工作;三要建立严格制度,带有强制性地推行,使各个方面由不习惯到习惯。

(二)技术平台的研究和设置

研究设计图书质量评价电子触摸系统,以及该系统与图书借还系统的实时链接,每本书借阅率、读者和代表评差率测算软件,低质图书综合分析软件等。另外,还需在图书馆网页设置相关专栏。要将这项工作作为一项“文化民心工程”,由政府财政统一出资购置电子触摸屏,根据图书馆规模尤其是读者数量进行合理分配。

(三)具体责任的明确和落实

在全面开展低质图书综合评价处置工作中,必须坚持“一把手”抓、抓“一把手”,强化馆长责任意识,防止消极应付、虎头蛇尾和“软骨病”。同时,要通过强化考核奖惩,增强采购人员的责任心。还要注重未雨绸缪,加强廉政教育,防止出现用书评信息与低质图书生产者进行交易等不正之风。

四、结 束 语

能不能及时剔除低质图书,实质上就是一个图书馆对待自身责任和缺点的态度问题。面对群众的企盼和社会的呼唤,每一个图书馆都要成为读者享受优质图书服务权利的坚决维护者和忠实守望者。当然,从宏观上看,与低质图书的较量,是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如果全社会所有图书馆都能行动起来,把广大读者动员起来,逐步建立低质图书“综合评价——馆内运用——上报整合——内部共享——对外发布”的上下贯通、科学规范的体系,必将有利于形成抵制低质图书、崇尚阅读品位的社会风气,亦将对遏制文化创作中的浮躁现象、逐利倾向发挥基础性的反推功效。

[1]周之江.政府招标竟难堵劣质图书进校园[EB/OL].(2006-09-29)[2012-01-10].http://zqb.cyol.com/content/2006/09/29/content_1527416.html.

[2]谁将“垃圾”塞进了图书馆[EB/OL].(2010-09-16)[2012-01-10].http://www.infzm.com/content/50128.

[3]董焱,邢素丽.数字时代的图书馆与图书馆员[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2~18.

[4]樊丽萍.落伍教材为啥还在用还在出版[N].文汇报,2010-08-21(1).

[5]王世伟.世界著名城市图书馆述略[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5~148.

[7]吴慰慈,董焱.图书馆学概论[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5~55.

[8]张雪梅.图书馆学五定律与《图书馆服务宣言》内涵比较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9,(4):8~11.

[9]周国平.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图书馆建设[EB/OL].(2010-09-23)[2012-01-11].http://www.dehuizhijiaoyu.cn/a/12485.html.

猜你喜欢

低质书评图书
书评
书评
书评
图书推荐
想离离不了,想过过不好——低质婚姻面面观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走出“低质婚姻”的雾霾
班里有个图书角
不同类型低质林生物多样性的综合评价
江西省赣州市低质低效林成因与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