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中小上市公司行业成长性研究

2012-05-09王玉珏

现代经济信息 2012年5期
关键词:评价系统成长性

摘要:研究不同行业中小上市公司成长性差异状况和各种影响要素的作用机理,对制定行业发展政策,提升不同行业中小上市公司成长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2007—2009年我国中小板、创业板以及沪深主板433家中小上市公司数据,对不同行业中小上市公司的绝对成长性和相对成长性进行了评价比较,提出了我国不同行业中小上市公司成长性提升对策建议。其中我国不同行业中小上市公司的生存状态与成长潜力存在显著差异,运营能力普遍较低,如何从行业环境和企业本身两个方面制定有机发展策略,值得相关政策和企业管理部门的重视。

关键词:中小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系统;行业比较

中图分类号:F276.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02

一、引言

我国中小企业贡献与成长的失衡现象引起企业理论和实务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大多数学者认为,环境的动态性和制度的制约性是影响我国中小企业成长的直接原因(吕一博等,2008),尤其是近年来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对经济产生的负面效应逐渐显现,中小企业生存与成长受到了客观环境的严峻挑战。而对于中小上市公司而言,除了宏观制度环境,行业发展环境的结构性失衡也是制约其成长的重要因素(林汉川等,2005)。从行业结构来看,在2009年底中小上市公司涉及的13项行业门类中,制造业中小上市公司297家,占总体比例的68.59%,其余12门类行业中小上市公司数目仅占32.41%。面对严重失衡的行业发展状况,如何依据行业环境与企业成长之间的理论机制,分析不同行业中小上市公司成长性差异状况和各种影响要素的作用机理,对完善行业发展政策、提升不同行业中小上市公司成长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设计

借鉴已有企业成长性评价模型的优势和不足,本文从绝对成长和相对成长两个方面构建中小上市公司行业成长性评价系统作为研究的基本评价工具。

(一)不同行业中小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系统

选取我国学者高频使用的盈利能力(李宝仁等,2003;陈晓红等,2006)、运营能力(慕静等2005;陈晓红等,2006)和组织规模(唐跃军等,2008;Yasuda等2005)3个一级指标评价绝对成长性分目标;对于相对成长性分目标评价指标的选取,由于已有相关文献较少将行业属性嵌入企业成长性评价之中,本文根据Porter(1980)、Delmar等(2003)对行业竞争的理论描述,以及Shanmugam(2002)、林汉川(2005)等的相关实证检验成果,选取成长潜力和生存状态2个一级指标进行评价。各二级具体评价指标的设置也大多借鉴上述文献的研究进行选取。根据指标体系属于多指标系统评价的特点和评价目标要求,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二)不同行业中小上市公司样本数据

1.样本选取标准与数据来源

本文所涉及的中小上市公司是指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以及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中小规模公司为研究对象。其中,样本的筛选时间要求界定为2009年12月31日前的上市公司。对于在的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中小规模上市公司的筛选,严格遵循《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按照时间点顺序,截止至2009年12月31日,在中小企业板的上市公司已经达到327家,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为36家,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中小规模上市公司有86家,剔除部分已ST、*ST的亏损公司,中小上市公司总计433家。本文涉及样本的所有的原始数据均来自于上市公司在其指定信息披露媒体上所公布的年报和公告以及招股说明书,部分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

2.行业分类标准与样本的行业分布状况

样本中小上市公司行业类型共有22类,其中制造业占其中10个席位;中小上市公司433家,其中制造业中小企业297家,占总体的68.59%,各次类的比例分别为食品、饮料3.23 %,纺织、服装、皮毛5.31 %,木材、家具0.69 %,造纸、印刷3.46 %,石油、化学、塑胶、塑料10.62%,电子8.31 %,金属、非金属8.31 %,机械、设备、仪表19.63 %,医药、生物制品6.24%,其他制造业2.77 %; 其它行业类型中小企业的数量总值为136家,所占比例为31.41%,其中农、林、牧、渔业1.62%,采掘业1.15%,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39%,建筑业2.31%,交通运输、仓储业2.08%,信息技术业9.24%,批发和零售贸易2.77%,金融、保险业0.46%,房地产业3.23%,社会服务业5.08%,传播与文化产业0.69%,综合类1.39%。

三、我国不同行业中小上市公司绝对成长性评价

根据企业成长与行业发展的微观作用机制,中小上市公司的绝对成长性是指:中小上市公司在与行业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学习”或“积累经验”,从而实现自身获利能力提升和功能结构优化的能力。本文主要从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和组织规模三个方面衡量我国不同行业中小上市公司的绝对成长性。

本文选取总资产利润率(储一昀等,2000)、净资产收益率(储一昀等,2000;李宝仁等,2003;陈晓红等,2006)和净利润增长率三个具体指标对盈利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行业中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指数在34到39之间,彼此之间差异不大。批发和零售贸易、采掘业、信息技术业、房地产业、造纸印刷业中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指数在37以上,排在前5位;而木材家具、金融保险业、食品饮料、社会服务业中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指数在35以下,分别排在第22到19位;其它行业中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在36左右,排在中间位置。

尽管在相关的研究中,关于评价和判断公司运营能力的财务指标选择有所差异,但净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是我国学者最为常用的几个指标(慕静等2005;陈晓红等,2006)。不同行业中小上市公司运营能力指数位于10到32之间,呈现层次性和差异性,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批发零售、传播/文化、建筑业、运输/仓储、房地产业、社会服务、水电煤气、综合类、食品/饮料行业中小上市公司运营能力指数较高,均在在20以上,依次排在前9位;第二,其他制造业、农/林/牧/渔、医药/生物制品、电子、木材/家具业运营能力指数较低,均在14左右,排名分列第17至21位;第三,采掘业、信息技术业运营能力指数处于中间位置,均在18分左右,分列第11至12位。

根据评价指标设计遵循的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本文择了定量的组织规模测量方式,即采用员工人数、营业收入、总资产三项指标。对各项评价指标的测度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结合计算出的组合权重,得出我國不同行业中小上市公司组织规模评价指数。不同行业中小上市公司组织规模指数在14至46之间,呈现层次性和差异性,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综合类、金融/保险、房地产业、批发零售、采掘业、社会服务、建筑业中小上市公司组织规模指数较高,均在30以上,排在前7位;第二,传播/文化、其他制造业、木材/家具、农/林/牧/渔、电子、医药/生物制品、石化塑胶行业中小上市公司生存状态指数较低,均在20以下,分列第22至16位;第三,组织规模指数位于中间档位的行业中,纺织/服装/皮毛、水电煤气、信息技术和机械/设备/仪表行业资产总额排名前10之内,金属/非金属、食品/饮料、运输/仓储行业的销售收入指数较高,排名在前10之内,除此之外,这些行业的其它维度排名均在后12位。

四、我国不同行业中小上市公司相对成长性评价

中小上市公司的相对成长性即是指在动态稳定性的行业环境中,中小上市公司充分利用优越环境资源的能力。本文用成长潜力和生存状态两个方面衡量中小上市公司的行业相对成长性。

本文采用销售收入增长率和总资产增长率两个定量财务指标,以及技术水平和行业类型两个定性判断指标对成长潜力进行衡量(Porter,1980;陈海声,2001)。其中对技术水平的测量,主要根据公司专利数目、科研资金投入增长率、科技人员比重等分指标的测量值,经主成分分析求的总得分,以该总得分作为技术水平的测量值;对行业类型的测量,高新技术产业赋值0.6,其他赋值0.4。不同行业中小上市公司的成长潜力指数在26与50之间,呈现层次性和差异性,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信息技术业、医药/生物制品、电子、机械/设备/仪表、其他制造业、造纸/印刷和石化塑胶业成长潜力指数均在40之上,排在前7位;第二,金融/保险、综合类与运输/仓储行业中小上市公司的成长潜力指数在30以下,排在22类行业的末尾;第三,其它行业成长潜力指数位于36与40之间,排在第15至第8位。

分析中小上市公司生存状态,旨在说明其成长演化过程中的各种可能性及其发展变化,以及这些发展变化可能对其成长造成的影响,本文选取生存年限、成长阶段和费用净利比三个测量指标。其中生存年限通过是否亏损加以赋值,近三年出现亏损,0.2;近三年未出现亏损,0.8。是否出现亏损的依据,即在近三年是否出现净利润为负值(年末的净利润数据),如果任意一年为负,即认为出现亏损。成长阶段的赋值标准为近三年投资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之和与近三年筹资产生现金流量净额之和,如果投资为正,筹资为负,为成熟期,0.35;投资为负,筹资为正,为成长期,0.65。对各项评价指标的测度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结合计算出的组合权重,得出我国不同行业中小上市公司生存状态评价指数。

不同行业中小上市公司生存状态指数在47至60之间,呈现层次性和差异性,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采掘业、批发零售、信息技术、建筑业、农/林/牧/渔、造纸/印刷、房地产业、医药/生物制品行业中小上市公司生存状态指数在50至60之间,排在前8位;第二,金融/保险、木材/家具、传播/文化、水电煤气行业中小上市公司生存状态指数在50以下,分列第22至19位;第三,其它行业中小上市公司生存状态指数50至55之间,排名分列18至9位。

五、我国不同行业中小上市公司综合成长性评价及对策建议

对各项评价指标的测度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依据不同行业中小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模型,得出我国不同行业中小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指数(表1)。不同行业中小上市公司成长性指数在30至40之间,呈现层次性和差异性,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第一,在22类不同行业中,信息技术、批发零售、采掘业、医药/生物制品、建筑业、造纸/印刷、房地产业、机械/设备/仪表行业的中小上市公司成长性指数较高,在37以上,依次排在前8位;第二,金融/保险、木材/家具、水电煤气、运输/仓储、农/林/牧/渔、传播/文化以及综合类中小上市公司成长性指数较低,在36以下,分列第22至第16位;第三,电子、食品/饮料、金属/非金属、其他制造业、纺织/服装/皮毛、石化塑胶及社会服务业中小上市公司成长性处于中间档位,成长性指数在36左右,分列第9至第15位。

由于中小上市公司行业成长性指数存在显著差距,因此对22个行业中小上市公司成长性按照盈利能力、成长潜力、运营能力、生存状态和组织规模5个维度的指数进行系统聚类Q型聚类分析。其中个体距离采取平方欧式距离,类间距离分别采用重心法、最短距离法和最长距离法和ward法,并对相应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最长距离法和ward法的分类较为一致,结合不同行业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方法间的共性加以取舍,最终确定分为7个类别。根据分类状况、行业发展特征及表1中的相关数据,提出相应的提升中小上市公司行业成长性的对策建议。

(1)电子、医药/生物制品、信息技术行业内中小上市公司均为高新技术企业,具有较强的成长潜力,三个行业的成长潜力排名占据22类行业中的前3位。但由于企业规模较小,生命周期较短,在信用环境较差的外部环境下拖欠问题严重,导致以各种资源能力尤其是融资和资本运作能力反映的中期成长能力不高,企业生存状态较差。因此,要提升该行业中小上市公司的成长能力,重点在于构造诚信的市场环境,减少企業间拖欠,加速资金流动速度和提高资金运用效率。

(2)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皮毛、造纸/印刷、金属/非金属行业中小上市公司均属于制造业的轻工业范畴,要提升轻工业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应注意增强其人力资源能力,吸收较高学历人员加入。因为轻工业中小企业的资产规模相对不大,产品技术水平不高,行业进入障碍小,竞争激烈,赢利水平下降迅速,企业对员工培训和人才队伍的建设重视不够,产品的附加价值较低。

(3)机械、化工类中小企业平均规模较大,得到金融机构贷款支持较多,短期获利水平较高刺激资产规模迅速扩张,导致对外资金需求较大;而且在规模扩张过程中研究开发投入不足,导致长期发展潜力不高,产品竞争力不足,获利水平下降趋势明显。因此,提高上述行业中小上市公司的成长能力不能一味地追求企业规模的扩张,必须要从企业内部调整发展战略,加大研究开发的投入,提高产品竞争力和长期发展潜力。

(4)木材/家具、水电煤气、运输/仓储行业的产品是居民生活和企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和保障,因此行业内中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均较为居中和稳定。但限于产品所使用资源的限制,行业长期发展潜力明显不足。因此,要提升该行业中小上市公司的成长能力,就要进行技术创新,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水平,同时要在节约的基础上,开发新的产品或者寻找新的生产要素替代品。

(5)采掘业、建筑业、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但建筑业和社会服务业虽然具备规模支撑和运营能力的保障,盈利能力仍然不高,而建筑业则受原材料的价格所左右。因此,要提高建筑业行业中小上市公司的成长能力,就要提高组织结构的灵活性,更加快速地获取市场信息并及时作出反应,从而提高生产计划的弹性,避免因为信息不充分而带来的损失。

(6)批发零售、金融/保险、综合类行业从属于商业服务业,长期发展潜力明显不足,主要由于人力资源能力不足,员工中高素质人才占比较低。我国商业服务业中小企业集中于简单贸易经营,而提供知识性服务的企业数量很少,需要全社会加强知识文化教育,不断提升知识服务水平,才能带动商业服务业竞争力的提升。

(7)传播/文化行业是性质特殊的国民服务业之一,由于行业内企业规模较小,导致融资和盈利能力有限,加之我国文化管理体制建设不完善,企业间的竞争长期处于无序状态。因此要提升传播/文化行业中小上市公司的成长能力,就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通过改革不断破除制约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瓶颈和体制机制性障碍,营造有利于发展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提高市场化程度,培育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

参考文献:

[1]Carroll, G. R., M. T. Hannan. Organizations in Industry: Strategy, Structure, and Selection[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1995.

[2]Delmar, F., Davidsson, P., Gartner, W.B. Arriving at the High-Growth Firm[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3,18 (02):189- 216.

[3]Malerba, F. Innovation and the Dynamics and Evolution of Industries: Progress and Challeng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2007, 25 (04): 675- 699.

[4]Shanmugam, K.R., &Bhaduri, S.N. Size, Age and Firm Growth in the Indian Manufacturing Sector[J]. 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 2002,9,(09): 607- 613.

[5]Yasuda, T. Firm Growth, Size, Age and Behavior in Japanese Manufacturing[J].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2005,24(01):1- 15.

[6]陈晓红,佘坚,邹湘娟.中小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方法比较研究[J].科研管理,2006(01):145- 151.

[7]李寶仁,王振蓉.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与资本结构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04):150- 153.

[8]林汉川,管鸿禧.中国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竞争力评价比较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5(03):48-58.

[9]吕一博,苏敬勤,傅宇.中国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东北地区中小企业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8(01):14-23.

[10]慕静,韩文秀,李全生.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模型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5,14(04):369-371.

[11]唐跃军,宋渊洋.中国组织规模与年龄对企业成长的影响[J].产业经济研究,2008(06):28- 35.

作者简介:王玉珏(1990-),山东莱州人,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2009级学生,主要研究方向:企业管理,人力资源。

猜你喜欢

评价系统成长性
2018上海成长性企业50强
浅析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相关问题
基于TAM模型下外卖平台销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知识资本与中小企业成长性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