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澳洲乱世情》赏析

2012-05-08张素敏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2年8期
关键词:土著人土著萨拉

电影《澳洲乱世情》讲述了在二战刚刚爆发时英国女贵族萨拉·阿什利为寻夫远涉重洋来到澳洲内陆,在面对丈夫阿什利勋爵被杀,牧场经理弗莱彻背叛的情况下,取得男主人公牛佬(澳洲本地人),土著人乔治王,混血儿那拉(澳洲黑人妇女遭牧场经理奸污所生孩子)和其他人的帮助从而成功经营牧场的故事。此电影英文名字为獳ustralia,翻译为《澳洲乱世情》在一定程度上把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了男女主角的爱情故事,有人称其为“爱情史诗”,“澳洲的《乱世佳人》”,而在笔者看来电影反映了澳洲政府的土著政策从种族灭绝到种族同化的演变。电影中主要通过以下两大线索来展现“白澳政策”。

一、 邪恶的英国白人对土著人的っ鹁政策与土著人的自我救赎

电影中通过那拉的妈妈,那拉和那拉的外公乔治王祖孙三代来展示土著人的“他者”身份和澳洲殖民当局的种族灭绝政策。拉康认为,“他者”代表的是象征本身,是所有欲望发生的场所,决定了话语的主体。白人强势文化的侵袭,对于所有生活在阿什利勋爵牧场的土著人而言,失去的是独立的生存空间和精神空间。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成为牧场主这一主体身份的附庸者,沦为“白人”以抬高身份,凸显种族优越感的垫脚石。电影一开始,萨拉·阿什利在通往丈夫牧场的路上就被告知自己的丈夫到处留情,后来到了牧场又从小那拉的嘴里得到了认证。牧场的经理弗莱彻也与一土著女子生下了那拉。从牧场的这两位主要男子的行为可见土著女子成为白人男子性的附庸。电影中对黑人女性的刻画所用笔墨较少,正如王守仁所说“在白人作家作品中,黑人女性往往以定型的女仆形象出现,她们以其吃苦耐劳,忠心耿耿的品质来衬托白人主人的生活。”在电影中那拉的妈妈辛勤劳作,却成为弗莱彻的玩物。

弗莱彻与那拉的关系展示了种族灭绝政策无视亲情、灭绝人性的一面。弗莱彻对那拉从未表现出父亲的一面,那拉和他是劣等人与优等人的关系,根本无亲情可言。为了躲避治安官的追捕,那拉一次次藏身于大水罐之中,她的妈妈也因此而丧命。这一场面反映了殖民当局违背人性的“白澳”政策给千千万万个土著家庭带来的灾难。作为那拉的生身父亲,弗莱彻不仅不阻止那拉被抓,反而是幕后推手。因为他不想自己的妻子知道自己有私生子,并且那拉还见证了他的邪恶交易。在电影接近尾声的时候,牛佬刚刚把那拉从使命岛上救回,弗莱彻一看到他就怒火中烧,试图开枪打死那拉,因为他认为萨拉·阿什利就因为要去看他,才跟自己的老婆卡丝换班,才导致了卡丝的死亡。

邪恶的弗莱彻是种族灭绝政策的化身,他与土著黑人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他是阿什利勛爵牧场的经理,管理着所有牧场的土著人,与他们朝夕相处,并且生下了那拉,乔治王是那拉的外公,也就是说他与乔治王之间的关系也很微妙。然而,弗莱彻为了掩盖自己谋害老板阿什利勋爵的罪行,用土著人常用的叉(glass-tipped spear)来行凶,并嫁祸于乔治王,屡次试图把他投入监狱。这正是澳洲白人与土著人关系的写照:澳洲白人在殖民初期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过,然而却把自己包装得完美无瑕,自认为自己是为了拯救这片土地。另外,他们依赖土著人做劳动力,与他们生儿育女,却不愿承认他们的贡献,并鄙视和迫害他们。

土著人对殖民政府的反抗是软弱无力却又持久坚定的,他们用各种方法进行自我救赎。在面对残暴的要把他们赶尽杀绝的弗莱彻时,那拉先是毫无畏惧地出来指认是弗莱彻把牛赶到了牛肉大王卡尼的地盘。那拉是混血土著人的代表,更是新生代土著人的代表,他对弗莱彻的反抗代表着千千万万个新生代土著人强有力的反抗。在经历了父辈被屠杀被隔离的命运之后,他们开始用自己稚嫩的双肩担起拯救自己的使命。而乔治王的名字本身有很深的意义,它象征着一种团结,一种高贵。拥有这个称号的人一定是一个公众所认可的“国王”。他是澳洲纯种土著人的代表,乔治王首先是默默地隐忍弗莱彻诬陷自己杀了阿什利勋爵,然后用实际行动向萨拉· 阿什利证明了自己的清白——在萨拉· 阿什利最困难的时候给她以坚定的信心,帮他们赶着牛群通过了灭绝岛(never瞡ever land)。这一情节向观众展示了当时土著人对善良的白人友好合作的态度。后来因为弗莱彻的指使他被抓进了监狱,在狱中他一直用土著人的神曲给自己和自己的外孙以坚定的信心。在炮火纷飞的战争中,他像神灵般躲过了炮弹的轰炸,幸存了下来。在笔者看来,这正是电影所要表达的土著人和土著人的精神文化永不消亡的寓意。后来,在弗莱彻要开枪亲手杀掉那拉的关键时刻,他用土著人的捕猎工具——叉(glass瞭ipped spear)杀掉了弗莱彻。弗莱彻作为英国殖民者残暴屠杀政策的代表被乔治王终结了生命,这暗示了种族屠杀政策的终结。

二、善良的英国贵族对土著人的同化

英属澳大利亚各殖民区先后放弃种族屠杀政策,转而实施种族隔离政策,把土著人限制在保留地内,企图借此使残存的土著人自行灭绝。从20世纪30年代起,据渝西学院政法与经管系杨洪贵副教授分析,因为种族隔离政策的失败,人类学家的研究引起澳大利亚社会对土著人问题的关注,同时由于土著人的抗争,澳大利亚社会对土著劳动力的需求,国际社会的压力等原因,澳大利亚政府(1931年澳大利亚成为英联邦内的独立国家)对土著人的政策开始从种族隔离转向种族同化。

电影中混血土著人和纯种土著人的遭遇正是当时澳洲殖民当局对土著人政策的真实写照。电影的第一个主线条,也是贯穿在电影始终的关系,即萨拉·阿什利与那拉的感情。1937年会议相信土著人(而不是纯血统土著人)的命运在于最终为联邦人民所吸纳,因此建议政府所有的努力都应该指向这一最终目标。萨拉·阿什利是善良的有正义感和爱心的英国贵族,在电影中她是澳洲同化政策的代表。她本人依赖土著人为自己服务,对当局的“白澳”政策极力反对,在大部分白人对土著人躲之不及的情况下对那拉倾注了深厚的感情,并要收养他,说服治安官不要抓那拉,设法保护土著人的安全,在战火纷飞的情况下甘愿冒死去使命岛救那拉。然而,在电影中萨拉·阿什利作为同化政策的化身,无时无刻不在用英国的生活方式影响着那拉。那拉穿上了“文明人”的衣服,和“文明人”一起过圣诞。这与后来澳洲殖民当局所宣传的同化政策相吻合:1963年各州及联邦政府的部长们在达尔文市举行会议,会议正是如此论说同化政策:“所有土著人和混血土著人将获得与其他澳大利亚人同样的生活方式,成为单一的澳大利亚社会的成员,和其他澳大利亚人一样,享受同等的权利和特权,承担同等的义务,遵循同样的信仰、希望和忠诚情感的陶冶。”作为电影的女主角, 萨拉·阿什利是英国贵族的代表,她果敢干练,生机勃勃,这代表着当时英国的统治正如日中天。然而,萨拉·阿什利却不能生育,用性别、性别关系乃至家庭关系来意寓或象征民族文化与殖民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后)殖民主义书写和殖民文学通用的一种手法,女性“在实际上或象征意义上繁殖一个民族”;女性在其中一直起重要作用的家庭关系也被用来意寓民族关系,“民族的领导者或权力符号就起到了父母的作用。因而, 萨拉· 阿什利的形象是英国贵族目前蓬勃生机统治的代表,也是其种族政策不能永久存在的暗示。

薩拉·阿什利与纯血统土著人乔治王之间的关系代表着当时澳洲政府对纯血统土著人的态度,从多个角度展示了对土著文化的尊重。1937年第一次联┌睢州土著人福利会议召开, 会议认为纯血统的土著人终将消失,他们不再是同化政策的重心。政府对他们的政策是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萨├·阿什利在周围善良的人们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观察认定自己的丈夫并非为他所杀。整个电影中,乔治王与他的音乐和魔法,就像神灵一样无处不在,在笔者看来这正是电影制片人和导演想要诠释纯血统土著人在澳洲坚强的生命力。并且他总是能在关键时刻帮助自己的外孙那拉并进而帮助萨拉· 阿什利, 这正是电影所要表现的对土著文化的尊重。在电影结束之时, 乔治王来找到那拉,并把他从萨拉·阿什利身边带走。那拉脱下了象征“文明人”的上衣和鞋子,跟随自己的外公去远行。乔治王说要带他去“我的国家”,意指澳大利亚是土著人的家,然后又说去“我们的国家”,意指澳大利亚是土著人和白人共同的家园。电影这一发人深省的“我的国家,我们的国家”,充分表明了澳洲土著人的“双重意识”。澳洲黑人同样也具备双重意识,他们从痛恨白人的入侵到接受他们的存在,吸收他们的先进技术和思想,同时又不愿放弃神奇的土著文化。电影的结尾建议所有澳洲人民,要尊重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谐相处在大家共同的美丽家园。

《澳洲乱世情》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和所有好莱坞大片一样,它有一个完满的结局,邪恶者被正义者铲除,这暗示种族屠杀政策的终结。有情人终成眷属——萨拉·阿什利与牛佬结合,告诉人们英国贵族将与澳洲平民完美融合,共同建设澳洲。混血土著人与外公一起踏上了远行的道路,采用最原始的土著人的生活方式,向世人展示了土著人蓬勃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Charles Baker.玏illiam Faulkners Postcolonial South玔M].New York: Peter Lang Publishing,Inc.,2000:17.

[2] [爱尔兰]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M].萧乾,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6: 544.

[3] 谭爱平.文化对峙中的身份困境——析澳大利亚小说《库纳尔都》[J].时代文学,2011(01).

[4] 王守仁,吴新云.寻找黑人女性的自我[A].性别,种族,文化[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49.

[5] [美]杜波伊斯.黑人的灵魂[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5.

[作者简介]

张素敏(1978—),女,河南林颍人,硕士研究生,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学。

猜你喜欢

土著人土著萨拉
信猫萨拉的小纸条
澳大利亚土著人发明的回力标
萨拉的烦恼
土著人不“土”
土著节
Vikor methods basic in risk management of petroleum enterprise in Yemen
小岛上的统治
乐乐乐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