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58年,周恩来为什么提出辞职?

2012-05-08阎志峰

领导文萃 2012年3期
关键词:办事机构中央书记处书记处

阎志峰

1958年6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周恩来委婉地提出,请考虑自己继续担任国务院总理是否适当?会议挽留周恩来继续担任总理。会后,邓小平拟了个会议记录,写道:会议认为周恩来“应该继续担任现任的工作,没有必要加以改变”。并把这个记录报送了毛泽东主席。这样,周恩来仍然担任国务院总理不变。

周恩来提出辞职的第二天,中共中央正式发出《关于成立财经、政法、外事、科学、文教小组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指出:“大政方针在政治局,具体部署在书记处。”

从时间节点上看,周恩来辞职和中央下发《通知》高度相关,两件事情之间有没有内在的关联性?可以肯定的是,周恩来提出辞职时不可能不知道中央第二天要下发《通知》。我们可不可以这样理解,经过改革,国务院的职能弱化,甚至被转移,这是否为周恩来提出辞职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呢?为此,本文通过对当时经济背景和政治背景的分析,来解读周恩来辞职的原因。

经济背景:毛泽东提出反反冒进

1955年,无论是毛泽东,还是周恩来,由于经验不足,都对经济形势判断较为乐观。结果,1956年出现了经济过热,资金、原材料和市场十分紧张的现象。周恩来、陈云等人发现这一问题后,当机立断反冒进,把过大的建设规模压了下来。周恩来、陈云刹车了,但毛泽东还没有看出问题的严重性。毛泽东虽然没有反对,但当1957年他准备开展“大跃进”的时候,却开始批评周恩来和陈云。

为此,在1957年末至1958年初那段时间,毛泽东有几番讲话。毛泽东的这些话主要是针对反冒进的,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你不是反冒进吗?我是反反冒进的!”

周恩来为了顾全大局,于1958年1月19日晚在南宁作了检讨:反冒进是一个带方针性的动摇和错误,是一种右倾保守主义思想,是与主席的促进方针相反的促退方针。并表示,他对错误负主要责任。

2月18日,毛泽东还批评了国务院的工作:

章伯钧说国务院都是拿成品,他不满意,他要有权参与设计。我们政治局委员可不可以有权参与设计呢?过去这个五年计划,实际上是无权参与设计。我是主席,也没有参与设计。每年的年度计划,总是请你签字,叫做强迫签字。我有个办法,不看。你强迫我嘛,我事先没有预闻,事先没有接触嘛。老是在国务院讨论,总是拿不出来。千呼万唤不出来,为什么不出来呢?说没有搞好,等到梳妆打扮一跑出来的时候,我们说不行,时间迟了!这事实上是一种封锁。

3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便开会决定召开党的八大二次会议。

这期间,毛泽东的心情开始舒畅,而周恩来的心情则极其苦闷。在5月召开的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周恩来对国务院的工作进行了检讨:

在经济工作中,有些重大的工作问题没有及时地向中央请示报告,更没有经常地系统地向中央反映情况。即使请示了,报告了,也不是“毛毛细雨”,而是“倾盆大雨”,材料数字一大堆,使中央对于需要作出决定的问题,来不及进行仔细的分析研究。

南宁会议后,毛泽东掌管了经济大权。反反冒进的气氛则一直延续到了八大二次会议。

这场对反冒进的批评是毛泽东发动和主持的,被批评的是在中央和国务院主持经济工作的领导同志。批评者言词猛烈,且有痛快淋漓之势,而被批评者却几乎没有可能进行说明和申述,只能一个劲地做自我批评,包括不得不发一些违心之论。在这种气氛下,周恩来的心情可想而知。风头过后,他向中央提出“继续担任国务院总理是否适当的问题”,也就容易理解了。

政治背景:毛泽东给予书记处更大的权力

在经济领域全力开展反反冒进的同时,政治体制也在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这个改革是毛泽东倡导的。这是周恩来委婉辞职的另一个重要背景。

1956年9月,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八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新的章程。新的党章规定选举总书记一人。“党的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的常务委员会和中央书记处,并选举中央委员会主席一人、副主席若干人和总书记一人。”“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务委员会在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行使中央委员会的职权。”“中央书记处在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务委员会领导之下,处理中央日常工作。”主席、副主席、总书记组成常委。常委是党的核心领导。

毛泽东在七届七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还要设一个书记处,书记处的人数可能要多几个,书记、候补书记可以有十几个人。很多事情要在那里处理,在那里提出议案。”

八大选出的总书记是邓小平。邓小平比毛泽东小11岁,当时52岁。邓小平曾向毛泽东提出,书记处还是作为政治局办事机构,负责对军队和国务院的文件承送。毛泽东不同意,强调书记处是党中央的办事机构,什么事都要管,中央的事由你们做,发文用中央的名义。凡是党政军各方面送中央常委的报告、文件都要先送书记处。一般问题,书记处讨论决定,即可下达、执行。重大问题,书记处先拿意见再报中央常委讨论、决定。

中央书记处不同于旧的中央秘书处的另一点,是书记处直接参与国民经济以及党团领导,新的中央书记处下设20多个具体办事机构——中共中央书记处各个办公室,从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彭真到候补书记胡乔木,书记处成员基本都兼任具体办事机构的负责人,以后李先念、李富春补选为书记处书记,又为他们具体增设了办公室。这样一来,国务院的一切工作,凡事都要请示书记处才能办理,而书记处也不再是简单的上传下达,而是党务、政府、军事、民政、文化、财经等一系列领域中之于中央的名副其实的“总参谋部”,特别是1957年之后,书记处几乎取代政治局,成为毛泽东直接指挥之下的统帅机构。

提出辞职:继续担任国务院总理是否适当?

也就是这次改革之后的两个月后,1958年6月9日,周恩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委婉地提出辞职。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陈云、林彪、邓小平、彭真、贺龙、罗荣桓、陈毅、李先念、陈伯达、叶剑英、黄克诚。

在随后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发出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这些小组是党中央的,直属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向他们直接报告。大政方针在政治局,具体部署在书记处。只有一个‘政治设计院,没有两个‘政治设计院。大政方针和具体部署,都是一元化,党政不分。具体执行和细节决策属政府机构及其党组。对大政方针和具体部署,政府机构及其党组有建议之权,但决定权在党中央。政府机构及其党组和党中央一同有检查之权。”

出席1958年6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人员现在已经全部作古。从目前来看,他们没有留下关于周恩来在会上提出辞职这件事情的讲述或回忆。除了周恩来在会上提出辞职外,会议有没有议定下发《通知》,也没有相关的回忆。由于文献档案解密程度的限制,我们也无从得知这个会议的详细情况。

尽管如此,但邓小平对总书记这一职务有所顾忌,说自己“一不行,二不顺”,“不行”应该是谦词。“不顺”则是政治家看到了不争的客观事实,这应该是他主张书记处还是作为政治局办事机构,负责对军队和国务院的文件呈送的原因。邓小平说“一不行,二不顺”,决不是空穴来风。(摘自《党史文苑》)

猜你喜欢

办事机构中央书记处书记处
中共中央最高领导称谓的历史变迁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夏杰来闽调研网上妇联建设情况
中央书记处是一个什么机构?
改革背景下基层院检委会的机构设置
改革背景下基层院检委会的机构设置
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办事机构及负责人组成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访问缅甸、印度尼西亚、朝鲜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届中央委员会书记处第一书记、书记和常务委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