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蒋志光:寄情书法以咏志

2012-05-07万正道杨舒霞

杰出人物 2012年4期
关键词:书法艺术中华文化书法

万正道 杨舒霞

曾有人言:书法之妙,全在用笔。果若如此,则蒋志光先生的书法,于流利中见风采,于端庄中求变化,一笔一画,字字珠玑。但于蒋志光先生而言,书法之妙,更多在乎一心。一心,则使他情系书法,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一心,则让他执着与坚持,熔前人精华于一炉,取法乎上;一心,则令他以弘扬中华文化为目的,开班授艺;一心,则更令其有拳拳爱国之情。他是德艺双馨书法名家,更是“世界华人杰出艺术家”。

情系书法,数十载而不倦

当初,如果蒋志光先生继续在行政工作中发展,对于已经是福建省龙岩市文化馆副馆长的他来说,或许会有更好的发展。但在书法艺术与从政之间,他选择了艺术,或许无缘官场,但却终与书法结下不解之缘,自始至终不离不弃、不断进取。

蒋志光先生字闽人,自幼便拜著名华侨书法家邱振惠为师,书法初涉柳公权、继习颜真卿、赵孟俯、怀素等诸家,善写各种字体。后就读于福建省艺术学校,在校期间,他表现十分活跃,对于书法的热爱,更是达到一种痴迷的程度,每当此时,他都可以忘却所有,唯有书法常存心中,仿佛对着白纸、拿起笔的时候,便是一种天大的幸福。与此同时,他所舒展出的艺术才华和天分也深受老师喜爱,对他寄予期望,希望他不计较一时名利得失,专心书法。

蒋志光先生视书法艺术为人生兴趣和享受,一直不曾放弃自己对于书法艺术的追求,亦由此看出他对于书法艺术的热爱。毕业之后,更是在书法艺术之路上勤耕不辍。

蒋志光先生博览中国历史及古典文学,遵循老师的教导,先习正楷,再兼其它,默默无声地攀爬于笔墨书香之间。可以说那是一段关起门来做书法的时光,但从他的艺术历程中,可以明显地看出阶段性的蜕变,从最开始默默练习,到下笔时字体舒展,端庄有神,并最终得到老师的赞赏和认可。而此时,亦是他扬名万里之开始。

正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在第一次出道的书法比赛中,蒋志光先生力压群雄,更加品尝到书法之赏心乐事,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他的艺术之路越发顺利,在国内多次书法比赛中荣获一等奖。更是在老师的提携下,担任福建省龙岩市文化馆的行政工作,从一名普通的干部,一直做到副馆长的位置,但最终因为对书法艺术的坚持,他毅然辞掉现有的工作,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去与书法打交道。

1983年蒋志光先生赴港定居,多次在香港举办个人书法作品展。也正因为他心无旁骛地投入到书法艺术当中,令到艺术枝头屡结硕果。1995—1996年,他在“中国书画家精品展”中荣获金奖;在第二届“海峡两岸王子杯书法大赛”中获荣誉奖;1999年荣获中国书画“书圣杯”书法大奖并获荣誉证书;1997—1998年在香港全港青少年书画大赛中被聘为评委。

除此之外,蒋志光先生自2001年开始出版个人书法专着《楷书入门》,继而出版《蒋志光小楷字贴》、《隶书入门》、《草书入门》等,深受广大读者及书法爱好者欢迎。2005年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的书法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同年其作品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举办的《中华书画名家作品全国城市巡回展》。2008年4月由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的《走向世界十大中国书画大家》一书,蒋志光先生被推举为当今中国书坛实力派书画家之一。此后作品在《一代名家》、《世界知识画报》等刊物和典籍中发表。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北京方面更是出版其个人专辑,全国只入选10位书法家。

可以说,书法艺术中蕴含的笔墨传统和精神内涵之深厚,犹如五千年文化厚土一样,难以用语言加以诠释清晰。但其内蕴之美,却令到蒋志光先生锲而不舍地追求,他笔下的楷书、草书、小楷、隶书、硬笔五体,皆是民族文化和现实生活的结晶,离不开眼前所见,离不开平时所思,他以一颗艺术的心,自我求索,走出自己的艺术之路。

开班授艺,弘扬中华文化

在书法艺术界,蒋志光先生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也颇得认可。许多书法界名家看过他的作品之后,都赞不绝口,并给予高度评价。而从他的书法作品中涌现出的才华气度、笔墨性灵,除了得益于他在艺术道路上的勤耕不辍,更得益于他长期艺术追求中培育出的良好个性和心理品质。

回顾自己从事书法艺术的经历,蒋志光先生深有感触。从接触书法到如今,他学习书法已有数十年的岁月了。记得刚从艺校毕业,领导安排他和书法老师一起做写字的工作,那个时候,他的老师便经常以“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词句勉励他,使他能自始至终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不断进取。

蒋志光先生对书法艺术有着特殊的感情,他说艺术可以改变一个人,甚至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平定一个人的内心,不急不躁。书法就是生活的投影,数十载艺术人生,他感悟书法,感悟生活,探求艺术真谛,真正找到了自己的艺术之路——以弘扬中华文化为己任。

中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香港中华文化总会副理事长的蒋志光先生,同时也担任着诸多与书法艺术有关的公职,对中国书法艺术,他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他认为,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我们应有传承和发展的神圣职责。

基于此,书法领域,成绩卓著的蒋志光先生开始将一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书法的教育事业中来。曾经在担任文化馆副馆长的时候,他便负责书法的活动,经验丰富,如今组织起类似的书法教育活动,更是得心应手。除了出版书法作品方面的实体书籍供书法爱好者学习临摹之外,他也经常开班授课,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因为我们的目的是推广中华国粹,而不是以赚钱为目的去开班授课,所以政府也很支持我们,让我们顺利地申请到场地。”蒋志光先生谈及此处,很是欣慰。如今在蒋志光先生的推动下,在他坚持以发扬中国文化为己任的理想下,书法教育事业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如今他的学生也涵盖了香港社会许多层面,有公务员、有家庭主妇,亦有中学生、大学生等等,真正做到有教无类。

在施教上,蒋志光先生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因为学生层面复杂,覆盖范围广,他便根据不同的时间段来制定不同的课程,根据场地的租金情况来象征性地收取授课费用,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得益于此,学生们在书法艺术的成长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有媒体报导过硬笔比赛中的一个冠军,便是蒋志光先生的徒孙。

对此,蒋志光先生是开心的,书法国粹得以弘扬,得以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正是他所努力,也正是他所期望。

拳拳之心,墨溢爱国之情

事实上,在对于子女的教育上,蒋志光先生也是希望能够将中华文化传承下去。而这一切,离不开一个词,便是爱国。

蒋志光先生为国忠,对友诚,古道热肠,充满爱国之心。在谈及子女教育的时候,他所言令人肃然起敬。他将自己的三个孩子全部安排在内地知名大学读书,一个在华大,一个在美院,一个在北京服装学院。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多了解自己的国家,多感受内地的生活气氛和环境。即便如今子女们都事业有成,他也依然要求他们经常回去看看。

他常说做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他顺应自己的本心,将对于书法的感情,全部寄托在一幅又一幅的书法作品中,书法之妙,在乎一心,全情投入。

犹记得当其书法作品被收录在《中国收藏书画》中时,便有评论称:其书法吸收唐人精华,其中有颜字的雄浑,也有柳字的健劲,亦能看出赵体影响,有意无意间,流露出规整端庄的追求。熔前人精华于一炉,取法乎上,是书法家追求的高境界,而无一笔无来历,更是书法的本质。蒋志光先生的书法,深得书学三味。在此基础上,他的篆隶行草书,中规中矩,于流利中见风采,在端庄中求变化,成为赏心悦目的艺术线条。

蒋志光先生书法成功之处正在于对书法艺术的独特把握,志在文化传承,便悟得书法的真趣。如果蒋志光先生仅是一个勤苦的学书人,那无疑会毫不留情地被社会所淹没,但他真正懂得发现美,懂得书法之妙,往往便深切体会到人生之赏心乐事——全在乎书法之间也。

【人物简介】

蒋志光先生,书法家,担任北京中国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北京奥林匹克书画院荣誉院长、中国香港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香港中青年书画家协会永远名誉会长、香港书画艺术协会会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理事、香港中华文化总会副理事长等社会职务。

猜你喜欢

书法艺术中华文化书法
书法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书法欣赏
书法
张红春书法艺术欣赏
马伟书法艺术欣赏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所谓书法艺术
书法欣赏
雄强飘逸的书法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