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故宫“新掌门”应战“十重门”

2012-04-19王梦婕

民生周刊 2012年8期
关键词:单霁翔故宫博物院藏品

□王梦婕

故宫“新掌门”应战“十重门”

□王梦婕

失窃门、错字门、会所门、哥窑门、拍卖门……去年,“十重门”曾令故宫博物馆面临前所未有的公信力挑战。今年1月11日,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正式“接掌”故宫,“十重门”后的故宫如何重获社会信任,成为摆在这位新任院长面前的严肃考卷。

2月14日,履新一月有余的单霁翔首次在媒体前公开亮相,谈及故宫的未来规划称,“对故宫曾受损的公信力,只有用加倍努力来弥补”。他提出了重铸故宫形象的八个“突破点”。其中,安防措施改造、办公机构外迁等尤其引人瞩目。

安防改造应对“失窃门”

去年5月,故宫展出的藏品被蟊贼所盗,引起舆论哗然,由此开启了故宫“十重门”。

而单霁翔在经过近一个月的调研后向记者坦承,故宫博物院的工作,有很多需要提升的方面。其中,文物建筑、文物藏品和观众的安全居于首位。

“故宫无小事,防火、防盗、防踩踏、防突发事件,永远是我们头上的紧箍咒。”他说,“必须警钟长鸣,对文物要有如履薄冰之感,在安全管理上容不得半点侥幸、懈怠。”

据单霁翔介绍,经过普查,故宫博物院现有1807558件(套)文物藏品,故宫建筑则是当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木结构古建筑群,8000多间分散的房屋组成了曲回、复杂的院落环境,由此给故宫的安防、消防任务,提出了严峻挑战。

“安防主要是防止藏品被盗。但是,故宫的基础设施和安防设施,大部分建成于上世纪70-80年代,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与故宫博物院应该具有的安保需求和能力,极不相称。”单霁翔透露,目前故宫已经启动了安防设施的改造工程,预计2013年竣工。

单霁翔同时表示,为确保安全,故宫还必须及时保持技术和理念的更新。“世界上没有一个博物馆的环境像故宫那么复杂,故宫的安全设施和技术手段必须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这不但需要一流的设施,更需要一流的管理。不但要加大资金投入,还要提升全体人员素质,提升安全保卫等级,提升安全保卫理念。”

为防止展品被盗等类似事故,他透露,日后故宫将综合运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提高安保的科技含量,“实现对文物、建筑、观众安全的多重保障和全面覆盖”。

外迁机构突破“会所门”

去年5月中旬,“建福宫花园将成富豪私人会所”引发公众强烈质疑;8月,故宫端门外展览又被爆出“违规经营”,故宫博物院持续陷入信任危机。

对此,单霁翔表示,故宫日后将更加注重其公益属性。目前,建福宫已完全由故宫收回管理,端门地区的使用,也将坚持“为观众服务”的原则。

针对一度商户泛滥、“山寨”展览盛行的故宫南侧端门一带,单霁翔也表示,端门地区此前不归故宫管理,现在其归属权已收回,这令故宫人十分珍惜。

“目前,我们在端门地区已经清退了商户和一些品质不高的陈列展览。经过整体规划后,未来几年,端门一带将改造成集售票、咨询、疏导、残障人士服务于一体的观众服务区。预计今年‘五一’前,会初步完成服务于观众的应急措施建设。”单霁翔表示,“同时,端门一带也会成为庄严典雅、令人赏心悦目的文化景观。”

单霁翔还透露,为了更好地服务观众,故宫正在积极修缮、扩大紫禁城内可供开放参观的区域。2016年前,预计把紫禁城红墙内的办公机构全部搬出,同时将西部的慈宁宫、南部的武英殿等辟为开放区。此后故宫的开放面积将达到76%,开放区与非开放区比例接近8∶2。

此外,为防止“哥窑门”、“屏风门”等故宫藏品破损事故重演,单霁翔表示,故宫将系统地、分批次地改造存放文物的库房环境,做到“密封防潮、防震防爆”,并将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吸纳。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

新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正在接受媒体采访。资料图片

猜你喜欢

单霁翔故宫博物院藏品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谭礼藏品
罗妍妍藏品欣赏
来自故宫博物院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