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陕西省村域经济的演进动力和制度约束

2012-04-14

陕西水利 2012年6期
关键词:村域产业带区位

雷 娟

(陕西省发展一村一品指导中心 陕西 西安 710003)

1 引言

村域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基本组成单位,既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又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在社会主义新建设农村的大背景下,村域经济的发展规律和演进路径研究已经成为“三农”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村域经济是一种以村域为单位的经济组织形式,在不改变目前“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下,一方面保障了农户经营的自主权,另一方面有助于形成具有竞争力的规模经济[1],对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农村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陕西省村域经济演进动力和制度约束的规范分析,在主导产业上分为传统农业、特色种养业、工业和民俗休闲旅游业四种类型[2]。从演进路径上可以概括为:政府推动型、区位优势型、资源禀赋型、工程建设拉动型等四种类型。

2 陕西省村域经济的演化特点

2.1 政府推动型

以县、乡一级为代表的基层政府除了基本的公共产品供给者角色之外,为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可能以政府主导的形式在产业区划、技术推广、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扶持、市场建设等方面发挥拉动作用,形成示范、引导、协调功能,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进而具有一定的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以陕西省的“万村行动计划”为例,陕西省将相对集中分布的1万多个村建设十大村域经济特色产业带,带动低收入村的农户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实现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目的。这十大村域特色产业带规划包括:长城沿线风沙区草畜产业带、黄河沿岸土石山区红枣产业带、白于山区薯类羊子产业带、陕北丘陵沟壑区杂粮草畜薯果产业带、渭北旱塬水果奶畜产业带、关中平原奶畜果菜粮棉产业带、秦岭北麓观光农林杂果产业带、秦巴川坝地区粮油蚕桑蔬菜产业带、秦巴丘陵浅山区茶桑果畜产业带、秦巴中高山区畜果药菌产业带等在政府推动下,形成村域产业优势区,助推村域经济的腾飞。

2.2 区位优势型

区位对于村域经济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依托优势区位可以形成一种难以模仿的竞争力。以关中地区为例,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历史文化积淀,关中环线地区以旅游业为主导,以园艺业为特色,形成了极具实力的村域经济发展模式。

该区域处于关中平原与陕北高原的交界带,黄河西岸,渭河北岸,洛河自西北向东南过境,西北依靠黄龙山、东部有黄河蜿蜒环绕,进而形成了独特的区位环境,该区域半湿润与半干早气候并存,蕴藏了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在自然区位的基础上,也孕育出了得天独厚的文化地理区位优势,文化源远流长。此外,作为关中平原文化与陕北黄土高原文化的衔接处,在区域文化的演进过程中,将关中文化与陕北文化融汇,使得两种文化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延续,形成了自然资源和文化环境双重区位优势。

2.3 资源禀赋型

资源禀赋型则是基于当地的资源优势,来发展村域经济,这一点集中体现在延安、榆林等矿产资源富集地区。在这些地区,村域经济充分发挥了资源禀赋的优势,在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的基础上,发展起了煤炭资源开采和重化工为代表的产业模式,把资源禀赋优势转变成经济发展优势,形成了较强的村域竞争实力。

2.4 工程建设拉动型

工程建设拉动型的村域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指通过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项目的实施,形成村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持续型的增长引擎。例如,陕西合阳等地,通过推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一举打破了缺水这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3],为促进全县村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障社会稳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 陕西省村域经济发展的制度约束

可以看出,陕西省作为全国的农业大省,近年来在村域经济的发展方面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发展模式。全省基本形成陕北以资源富集型为主,关中以区位优势型为主,渭北旱塬以工程建设拉动型为主,陕南以政府主导型为主的村域经济发展格局。尽管这些村域经济形态存在较大差别,但不同形态的村域经济发展都面临着共性的制度性束缚。这些制度性障碍对于村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较大的影响,从而使某些区域的发展长期落后于其他区域,对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和新农村建设有不利影响。目前,村域经济的制度障碍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概括:

3.1 农村金融制度障碍

农村金融系统出于风险规避的考虑,对村域经济给予金融支持的积极性较低,相反,每年要从农村和农业领域吸纳大量资金流入到城镇和工业当中,使农村融资更加困难,不仅没有发挥造血的功能。相反,却成为农村金融市场的抽水机。

3.2 农村产业化制度障碍

陕西省村域经济大多数属于传统型的经济体,依靠的是传统的小规模家庭经营方式,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仍有许多障碍。推动小农户经营向产业化经营的转变,必须实现规模化。但于目前的不完善的土地制度安排、劳动力的加速转移,以及农村金融扶持滞后、基础设施落后等因素的影响,村域经济发展难以摆脱传统的小农经营方式的硬约束。

3.3 经济组织功能缺失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尚未出台专门性的法律和法规来保障集体经济的权益,使得集体经济组织不能直接参与生产经营活动,不利于发展壮大。此外,农村行业协会无论是数量上和人数上都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4 破解的对策

(1)推动农村金融改革,提高农村金融支农水平。

首先应当以县域金融机构为核心,积极引导支农信贷的流向,降低贷款准入水平,按照市场需求促进信贷资金的区域间流动;其次是给予农村信用社优惠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支农资金投入水平;第三是组建针对县域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清算机构,建立农村金融机构接入大额支付和票据对接系统,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基础设施建设。

(2)加强农村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尤其是新一代农民的培育。

要提高农民经营能力、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加强农村人力资本开发,将农村人力资源培育提升到公共事业的高度,提高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的支持水平,提升农民的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同时,筹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专项经费,完善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

(3)完善农村基本建设投资举措,克服村域经济发展中的“短板效应”。

第一,应当建立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使用和监督制度,通过制度建设来保证农村基础设施使用的规范性,明确资金来源和部门分工,避免重复投资。其次,逐步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市场的开放和多元化,引导不同资金主体进入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体系。

(4)完善村域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村域内部经济社会服务水平。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拉动力,因而,一方面应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一是要充分发挥乡镇一级技术推广机构的作用和功能,完善技术推广网络,克服“最后一公里”的制度性难题;二是加强信息产品供给体系建设,将农村市场信息作为一项公共产品来对待。三是加强市场体系建设。考虑有规划、有计划地建设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产品集散市场。四是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

(5)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持续发展,增强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业和农村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由之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发展,必须要通过“公司”这一核心载体的功能,把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起来,形成一体化经营,提高农户的市场竞争力、增强农户地域市场风险的能力。陕西水利

[1]张崇安.村域经济转型与制度约束条件[J].企业家天地,2009(1):251-253.

[2]李阳,夏显力,廖允成.陕西省村域经济发展的特征和制约因素及政策建议[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5):310-311.

[3]邢焕萍,刘雅.合阳县农田水利概况及工程建设措施[J].农业工程学,2011(17):206.

猜你喜欢

村域产业带区位
央视点赞!《新闻直播间》聚焦澄海玩具产业带
硬核!玩具产业带综合体助力,看广东澄海宝奥城怎么做?
基于村域尺度的乡村发展类型及对策研究
京喜与澄海玩具产业带携手
郑州:紧抓区位优势 未来发展可期
村域人地关系定量研究——以重丁村为例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蒙元京畿区位论
地理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