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职务犯罪及预防

2012-04-13邵志超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2年9期
关键词:犯罪预防职务犯罪职务

邵志超

(安徽工程大学 图书馆,安徽 芜湖241000)

高校图书馆职务犯罪及预防

邵志超

(安徽工程大学 图书馆,安徽 芜湖241000)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已经成为职务犯罪的高发区和职务犯罪预防的盲区。完善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党委领导、强化纪检监督是预防高校图书馆职务犯罪的重要对策。

高校图书馆;职务犯罪;社会化预防

一、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职务犯罪预防概述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进入构筑和谐社会的历史新时期,高校图书馆职务犯罪呈现出新特点与新趋势。高校图书馆的职务犯罪预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要走社会化预防的路子,以确保神圣的象牙塔中的浓浓书香不被腐败的气味所熏染。

(一)高校图书馆职务犯罪的概念

我国法律规定,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贪污、受贿、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侵犯公民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管理职能,依照刑法规定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1]。这些职务犯罪危害性大、社会影响恶劣。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和发展,高校图书馆在基建、图书采购招标、期刊征订、各类活动经费管理、人事安排等重点环节也呈现出职务犯罪的高发态势,严重影响了高等院校的声誉。

(二)高校图书馆职务犯罪的特征

1.职务犯罪主体具有特定性

高校图书馆职务犯罪的主体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高校图书馆职务犯罪主要是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所实施的犯罪。由于图书馆是高校这一事业单位的内设部门,受高校的领导,因此其主体显著特点就是智力型犯罪。

2.职务犯罪领域具有限定性

高校图书馆职务犯罪主要出现在一些特定的领域,这些领域主要涉及经费管理和资产、图书采购等环节和领域。从近年来统计的相关资料来看[2],高校图书馆职务犯罪主要的犯罪行为有贪污、挪用公款、受贿等方面,其中贪污案件最多,犯罪主体主要集中在领导、财务后勤人员中等。图书馆职务犯罪除了“小金库”等重点问题,图书采购中买卖盗版图书、图书馆基建工程、图书馆后勤采购、人事安排等都是犯罪的重点领域。

3.职务犯罪行为具有隐蔽性

高校图书馆涉及业务知识性较强,即使是检察机关等专门部门,对于知识信息服务过程中侵犯商业秘密、侵犯服务对象利益以及知识资源运作过程中的职务犯罪也是在短期内难以掌握的。同时,在图书招投标和期刊采购、人事安排等环节,如果涉及受贿罪,受贿人与行贿人的犯罪行为一般是一种对应的关系,大部分都是在暗中进行的,甚至是受贿人和行贿人面对面交易,也就是所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为旁人所察觉。一旦案发,他们会利用掌握的大量的政治、人际、金钱资源,互相保护、互相串供,为纪检监察机关的调查行为设置重重障碍,其犯罪行为较为隐蔽。

二、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职务犯罪存在的原因

(一)部分人员思想松懈,心理存在落差

在我国进入建设和谐社会的新时期,社会上各种利益和矛盾更加复杂,各种亚文化和不同的价值观彼此冲突,对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由于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利益分配上(比如工资、福利、各类社会保险等)与其他国有企业和公务员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造成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在价值观追求、利益诉求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失衡心理。同时,由于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社会阅历、道德水平存在差异,每个人的政治素质、法律意识不同,他们在高校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和业务中,当面临不同的利益时,采取的方式方法不同。有些法律意识淡薄、职业道德低下、贪财心理严重的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在组织发展、人事任命、招标采购、公务活动、业务经费支出等腐败易发环节,就会采取不同的手段,谋取个人私利,有些甚至铤而走险,不惜以犯罪的代价来获取个人利益,这样就容易导致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的发生。

(二)管理存在漏洞,给职务犯罪提供可乘之机

部分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存在漏洞,给职务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在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其自身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存在失误,部分图书馆在人事任命、组织发展等方面存在黑箱操作、个人独裁等问题,这些都为高校图书馆职务犯罪提供了有利环境。比如,由于一些高校图书馆用图书采购量、图书资源流通量、建筑面积等表面的数据作为考核图书馆工作业绩和其领导晋升与否的重要指标,完成固定指标数的则受到奖励,否则就会得不到相应的财政拨款。这种做法使高校图书馆领导的主要任务变成了多买书、多流通,“跑部钱进”等成了他们的重要任务,因此他们就会利用公款甚至挪用公款去获得相应的计划指标和财政拨款。在这样的目标管理模式下,就容易出现贪污、腐败等行为,一些为图书馆业务发展而进行的财政拨款也通过这些渠道予以挥霍。而且,在这些过程中,由于缺乏监督,一些高校图书馆私设“小金库”,私分钱款,贪污挪用盛行。再比如,在业务流程上,图书馆的图书采购招标本来是一个法定的、有固定程序的业务过程,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对图书质量的监督检查制度不健全,导致盗版图书充抵正版图书被购买;小额的图书采购及其供应商由个人决定;图书采购经费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等,“一支笔”决定,缺乏必要的审计;经费不公开等。

(三)人事、财政等权力过于集中并缺乏相应的监督

高校图书馆实行一把手负责制。馆务会及其各部门领导不可能对一把手形成有力的制约和监督。这也是大部分图书馆甚至大部分事业单位存在的问题。但是事情往往有两面性,权力是一把双刃剑,这一方面造成政令易于高效传达的有利方面,同时也造成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更易于利用职务之便和权力在财政、经济、人事、评奖评优等各方面进行违法乱纪的行为,有些人甚至犯罪。同时,高校图书馆各部门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由于部分领导权力过大,又无强有力的监管机制,往往导致一些人员以身试法,最终走上犯罪道路。另外,一些高校图书馆规章制度不健全,对现有的规章制度,有些人也不依规办事,导致管理缺乏制度约束。

三、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职务犯罪社会化预防的对策

(一)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要不断完善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细化高校图书馆职务犯罪社会化预防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要实现高校图书馆预防职务犯罪良好效果,一是要完善高校图书馆预防职务犯罪的立法工作。当前,《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为高校图书馆职务犯罪预防提供了一定的法治基础,但这还不够,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要制定一部完善、统一的《图书馆法》,使之与《刑法》结合起来,成为高校图书馆打击职务犯罪的利器。二是要尽快制定《监督法》、《新闻法》等专门法律法规,积极推进图书馆公职人员的财产收入申报等制度的立法;三是完善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对重点环节加以制度性完善。通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以高校图书馆职务犯罪预防为对象的制度性、法律性防线。

(二)构筑以党委为核心、检察和纪检为主体的社会化预防组织网络

高校图书馆在职务犯罪预防的过程中,要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使高校图书馆职务犯罪预防在组织、思想、路线上接受党组织的领导,发挥党委的核心作用。同时要发挥检察院、纪委等专门机关在图书馆职务犯罪预防中的主体作用,加强对图书馆职务犯罪的监督、监察、侦查、起诉及执行。必要时这些部门除了对已经发现的犯罪线索实施“双规”、“双指”外,还可以对未发现的但已经有职务犯罪苗头的区域和环节以派工作组的方式予以预防。

(三)完善高校图书馆职务犯罪的多途径监督机制

不断发挥社会、媒体、群众监督的作用。高等院校中纪检监察及监督机构的设置是确保监督效果。因此,加强对图书馆职务犯罪监督体系的完善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积极发挥图书馆党支部内部民主生活会、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等监督方式的作用。其次,加强群众对图书馆职务犯罪的监督。高校及高校图书馆在不断完善信访、举报等制度的基础上,应该积极开通电子政务网、建立公众监督网、定期向公众通报等制度;不断完善公众评议图书馆党风廉政状况制度等。同时,还可以加强媒体对相关职务犯罪的报道,以加强对高校图书馆职务犯罪的多途径监督机制。

[1]傅杰.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 9:426.

[2]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重点科研项目本课题编写组.中国预防犯罪通鉴(下卷)[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2342.

【责任编校:周文慧】

DF792.6

A

1673―2391(2012)09―0150―02

2012—08—01

邵志超,男,安徽工程大学图书馆。

猜你喜欢

犯罪预防职务犯罪职务
新形势下民营企业家腐败犯罪预防进路——以新型政商关系为视角
青海省人民政府职务任免通知
犯罪预防模式研究
青海省人民政府职务任免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职务任免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职务任免通知
当前村干部职务犯罪高发的思考
PPP项目常见犯罪预防
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探析
在预防职务犯罪上动真格促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