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临床笔谈(十八)中西药配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好

2012-04-13那开宪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2年13期
关键词:中医中药气短射血

文◎那开宪

李大爷55岁那年到外地出差,因突发前壁急性心肌梗死被紧急送往当地医院接受治疗。因条件所限,仅行药物保守治疗,未行溶栓及介入治疗。回到北京后,因再未出现任何症状,就没有进行系统的检查治疗。

退休后,李大爷时常在活动后感到气短、乏力,由于担心自己的心脏曾经出现过的问题,这才到我们医院来看病。检查后发现,李大爷心脏较大,心率100次/min,可听到房性奔马律,双肺呼吸音粗,肝脏大,右肋下3cm,下肢可见明显可凹型水肿,作心电图示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前壁、下壁心肌缺血。超声心动图左室大、左室射血分数40%。在向李大爷及其家属介绍病情时,我告诉他们,李大爷患的是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建议以地高辛、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扩张血管药物等进行治疗。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李大爷的病情有了明显好转,左室射血分数达49%,由于疗效显著,李大爷就一直坚持按照此方法治疗。

一年后,李大爷在体力活动后又出现了心悸、气短、乏力症状,夜间有时还发生阵发性呼吸困难。经多次到急诊求治,虽应用了不少西药进行治疗,但李大爷临床症状仍未能改善,来找我复查时,左室射血分数一度下降至39%。李大爷告诉我,最近他稍微活动后即感到头晕、心悸、气短、乏力,下肢迈不动步。检查后发现,李大爷的心脏增大至左腋前线,心率88次/min,房颤律,肝脏大,右肋下3.5cm,下肢可见明显可凹型水肿。我立即调整了药物,加大了强心及利尿剂用量,一周后,虽然水肿明显好转,但是李大爷仍感到心悸、气短、乏力。按照中医辨证,患者属明显气虚血瘀症,在西药基础上,应考虑尝试给患者以益气、活血药物(黄芪、党参、降香、丹参、茯苓等),在这些中药中,我们采取“主用黄芪,其他中药辅之”的方法。经过两个月治疗,李大爷的症状明显改善,6分钟步行试验由原来250米增加至370米,左室射血分数增至44%,半年后,李大爷的左室射血分数已增至56%。如今,李大爷每次找我做定期复查,除取西药外,一定要求我为他进行中医中药配合治疗。他还时常以自己的例子告诉其他患者中西药物配合治疗心力衰竭的种种好处。

其实,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有较高的患病率及病死率,对于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5年的病死率高达50%,与恶性肿瘤的病死率相当。因此,如何遏制心力衰竭的发展,延长心力衰竭患者的寿命,一直是医生希望攻克的难题。尽管近些年来药物治疗心力衰竭有着突破性进展,但心力衰竭的病死率及死亡率仍较高。由于大医院的病床有限,大量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只能在社区医疗机构进行防治。从2001年起,我们开始尝试到社区医院开展心力衰竭防治工作,实践表明,虽然按照西医规范化药物治疗,但仍然会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的心力衰竭病情恶化,以心悸、心慌、气短、乏力等为代表的症状得不到缓解,于是我们就开始尝试在西医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中医中药进行治疗。研究表明,多数心力衰竭患者属于气虚血瘀症候,应用益气和血的中药可以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大大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通过不断研究总结,如今采用的方剂主要以黄芪、党参、降香、丹参、茯苓等中药为主,在这些中药中,因扶正益气作用明显,黄芪的应用最为广泛。经过近10年的临床观察,多数患者临床症状得以缓解,心功能得以改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中西医联合治疗,我们认识到中医治疗强调的是整体观念,这恰恰是西医所不能够比拟的,如果能够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就能够收到1+1>2的效果。

近些年来,社会上对于中医在心血管疾病防治方法的认知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由于中医效果不如西医明显,因而存在重西医,轻视中医的观念,此种情况在一些大医院尤为明显。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一直是以中医中药进行疾病预防及治疗,其博大精深的理论与良好的治疗效果都是有目共睹的。中医和西医相比之下,前者更注重整体调理,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单这一点,就是西医不具备的。以高血压为例,中医中药治疗高血压的目的不是单纯去降压,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如果阴阳得到了平衡,气血运行才能够通畅,血压自然会下降。人体是十分复杂的,疾病的治疗过程也是循序渐进的,如果可以通过各种方法配合治疗,通常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中医中药气短射血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揭开气短背后的玄机
气短到底短在哪里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影像学研究进展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舒缓疗护中医药疗法的研究进展和思考
柴胡疏肝汤加减治疗胁痛施治体会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中医中药协助戒烟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