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队疗养院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2-04-12斐,陈

实用医药杂志 2012年9期
关键词:疗养院疗养服务

张 斐,陈 雷

新时期,军队疗养院最高层次的竞争已经不再是人才、设备、规模、效益的竞争,而是文化的竞争。文化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概念,它是基于军队疗养院性质宗旨和使命任务,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一种能将内部各种力量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之下,汇聚到一个共同的方向和目标上,经过长期实践和精心培育而形成的为官兵一致认同的价值观念,既包括医疗设备、疗养院建筑、疗养院环境、自然疗养因子和疗养院效益等有形的硬文化,又包括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等意识形态和行为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等无形的软文化,文化的内在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辐射功能等多种复合功能为疗养院的快速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1]。因此,新时期如何加强军队疗养院文化建设,以特色文化树立疗养院形象,以先进文化激活疗养院活力,以品牌文化推动疗养院的快速发展,已成为管理者面临的新课题。

1 加强军队疗养院文化建设,要注重体现文化的基本特性

文化建设不是响亮的口号,而是一种持之以恒的实践精神。因此,首先抓住文化的基本特性是成功地加强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1.1 文化建设要充分彰显其军事性 作为军队机构,文化建设要坚持姓军为兵的服务宗旨,紧贴“保健康就是保战斗力,保健康就是保打得赢”的疗养文化理念,帮助官兵形成“知信、知行、知荣、知进”的文化底蕴,用当代革命核心价值观铸魂,用坚强的信念凝聚官兵斗志,打造“党位”、“军味”和“兵味”浓郁的军事文化和战斗文化[2]。

1.2 文化建设要充分挖掘其独特性 在追求精神状态最佳化、人才效能最优化、军事效益的最大化上,所有军队疗养院的文化建设远景都是一致的,这就是其共性。但因疗养院所处地域不同、发展理念和发展目标不同,导致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各有千秋,这就是独特性,亦即个性。因此要立足自身优势,挖掘自身特色,打造个性鲜明、别具特色、与众不同的疗养因子文化、服务文化、技术文化、制度文化、饮食文化等特色文化。

1.3 文化建设要充分体现其多样性 没有好的形式,文化内容再好也难以获得良好的效果。要组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建设活动,使文化活动寓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为一体,满足疗养员和广大官兵从单纯娱乐型向积极求知型、从单一型向多元化、从封闭型向开放型的文化需求转变,通过高品位的文化生活提高大家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水平,通过浓郁的文化氛围使大家得到心灵的陶冶和身心的愉悦。

1.4 文化建设要充分坚持其创新性 文化建设贵在创新,文化的生命力也在于不断创新。因此要紧扣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和脉搏,跟上时代的节奏和脚步,与时俱进,博采众长,取长补短,借鉴一切有益于自身文化建设的经验,学习和吸收先进的文化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在兼收并蓄、融会贯通中完善和发展本单位的特色文化。

2 加强军队疗养院文化建设,要不断创新特色的心态文化

所谓心态文化,放在疗养院语境下,是指疗养院为疗养员提供的种种服务,使他们通过疗和养获得了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康复,给他们留下了永生难忘的印象。当疗养员每每提及该院,便觉温暖和难忘。

2.1 在服务领域上谋拓展 要牢固树立“绿色疗养”理念,构建以疗养康复技术为主,以心理、文化、人文、环境为辅的“一体化”疗养服务体系。要从单纯的提供吃住玩服务积极向理体疗、景观、健康教育、文化、心理等项目拓展,实现服务领域的全方位、多层次,从而达到“一次疗养、受益终生”、“一人疗养、全家受益”的疗养康复目标。

2.2 在服务模式上重精细 精细化服务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文化。要以疗养员为中心,急疗养员之所急,想疗养员之所想,在不断完善“一条龙”服务模式的基础上,提供精细化服务、个性化服务和特色化服务,将精细化服务贯穿疗养全过程,体现细致、准确、快速、到位的特点,关注细枝末节的小事,用真心为他们服务,用真情感动他们,使服务水准超出疗养员的预期,使他们倍感“家”的温暖。

2.3 在服务内容上有针对 军队疗养院服务保障对象大体可分为三类,既有为建立新中国做出突出贡献的离退休干部,也有正在为军队事业默默奉献的在职干部,还有上级组织的专项疗养团体。不同的疗养对象存在年龄、心理、身心、经历、感受等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我们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制定个体化疗养方案,在服务内容上有侧重点。例如,离退休干部由于身体原因,对饮食、健康保健等服务需求会比较高;在职干部由于平日工作繁重,大多患有不同程度的亚健康疾病,对疗养康复技术服务需求会更关注;专项团体基本以家庭成员为单位,对驻地景观文化会更感兴趣。

2.4 在疗养环境上求舒心 要按照绿色疗养的标准和要求,结合自身功能,以合理化布局为前提,以代表性植被为映衬,以标志性建筑为象征,以人性化设施为亮点,以现代化的康复技术为重点,以便捷化流程为依托,大力营造舒心温馨的疗养环境,突出独特的疗养功能和鲜明的疗养特色,体现疗养文化寓韵。

3 加强军队疗养院文化建设,要打造人员成长的文化平台

马克思认为文化就是人化,文化成果无论其构成如何复杂、力量多么强大,都是人创造的产物,人才是文化建设的主角。文化建设中要着重强调关心人、帮助人、尊重人、理解人和信任人,抓综合素养的提升是对全体人员最大的人文关怀。

3.1 培养人员的主人翁精神 文化建设中的人不仅仅是指管理层、管理者,也体现于疗养院的全体职工。近年来军队疗养院人员构成逐渐多元化,有军人、非现役文职人员、人事代理人员、招聘人员、职工、非现役公勤人员和返聘人员等类别,尽管身份不同、岗位不同、作用不同,但作为疗养院中的一员,都是这个大家庭的主人。因此要将他们摆在同一层面上和同一地位中,平等要求,平等对待,让他们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归属感、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充分发挥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自觉地把自身利益、工作职责和疗养院的整体利益联系在一起,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铸就有生命力的团队精神,不断为疗养院发展出力献策。

3.2 为人员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作为研究个人、疗养院和社会三者关系的疗养院文化,更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重视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要为人员发展和成长创造一个良好、宽松的发展平台与发展空间,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舒适的生活环境、浓厚的学习环境、良好的人文环境、和谐的人际环境和良性的竞争环境,使员工在这种综合大环境中受到熏陶、教育和感染,从而释放出巨大的工作潜能。要将刚性约束与柔性导向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套以调动人员积极性为着眼点的综合机制,建立健全选拔用人机制、考评考核机制、激励机制等制度,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使大家的全面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3.3 提高人员的综合素养 素养即素质修养,是一个人具备的基本知识、专业技能、道德品质,以及在各个领域所达到的水平及造诣,它为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提供了最重要的潜能。但是素养的提高需要后天的培养和学习,归结到疗养院工作来说,就是要建立长效的各种培训和学习机制,通过举办礼仪培训、知识竞赛以及各种文化讲堂等各种活动来提高大家的文化素养、业务素养和人文素养等综合素养。

4 加强军队疗养院文化建设,要逐渐丰富文化活动的载体

文化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需通过一定的物质实体和手段即载体,才能在实践中显现出来。因此要注重融入现代科技元素、体现时代特点,丰富文化活动的载体。

4.1 抓好文化设施的完善 要逐渐推进现代化文化设施的完善,不断满足广大官兵和疗养员对高层次文化的需求。首先要抓好能够代表自身形象的院训、院徽、院歌等的提炼和创造,构建文化传播的导向通道。其次要抓好活动室、阅览室、乒乓球室、卡拉OK室等文化场所的建设标准,加快硬件设备的更新换代和升级,与时代发展相匹配,激发大家参与文化活动的内在动力。再次是要抓好电脑、投影仪、数码(摄)像机、网络等现代新型媒体的使用,增强文化活动的时代感。

4.2 拓展文化活动的广度 新时期,文化活动形式要突破传统的打牌、下棋、唱歌等老一套的限制,要紧跟时代步伐,紧贴官兵的现实需求,在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上求新意,研究开发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拓展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例如,结合开展一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才艺展示等流行味较足的现实文化活动,借助军事综合信息网、局域网、互联网等优势,开展网络游戏对抗、影视鉴赏、娱乐创造等网络文化活动,使人人都能够参与自己喜爱的活动,充分激发大家的参与热情。

4.3 拓宽文化传播的渠道 军队疗养院作为卫生行业的一员和社会服务的窗口,要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在解除群众疾患、普及健康保健知识等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要拓宽文化传播的渠道,利用电视台、电台、报纸、网络等媒介,开展到部队巡诊、为群众义诊等活动,将自身的优质服务、特色技术、精神理念和人文底蕴等特色文化传播出去,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提高知名度,实现军事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1]尹宝玉.对疗养院文化建设的几点认识[J].中国疗养医学,2010,19(1):6-7.

[2]陈中岳,何 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创先进军事疗养文化建设的新局面[J]. 中国疗养医学,2009,18(5):398-401.

猜你喜欢

疗养院疗养服务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为军民促健康 为打赢储力量 海军青岛第一疗养院深入探索疗养院建设发展纪实
浅析疗养院建筑的基本特征及设计
加强疗养期间疗养用房安全防护管理的经验
特勤疗养人员体检路径的构建与实施
公立疗养院财务分析研究
做好军队团队疗养干部保健工作的做法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