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脑创伤后躁狂型精神异常患者的护理

2012-04-12孟凡莉

实用医药杂志 2012年9期
关键词:精神障碍颅脑病情

孟凡莉

创伤性颅脑损伤及其所引发躁狂型精神异常,已极大威胁患者身心健康,并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生活质量。2007-09~2011-06笔者所在科收治颅脑创伤致躁狂型精神异常患者37例,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7例。男32例,女5例;年龄<20岁7例,21~30岁 12例,31~40岁 8例,41~50岁 7例,>50岁 3例;平均年龄(27.3±5.3)岁。均在受伤后于神经外科住院,后神经系统病情稳定后,因精神因素转至精神疾病科。受伤原因:交通意外伤29例、坠落伤5例、打架斗殴伤3例。伤后都曾有不同程度的昏迷史。全部患者经头颅CT检查均发现有脑实质性损伤,且多数为多发性损伤。

1.2 临床表现 37例患者昏迷期过后,意识转醒后随即出现躁狂型精神异常的有17例,醒后第1周内出现9例,醒后1个月内出现8例,醒后6个月内出现者3例。主要精神症状:兴奋躁动,行为、言语增多,睡眠障碍,情感不稳,易激惹、常有冲动行为,不能自控,到处乱走等症状多见。可伴发幻觉妄想、随境转移、思维奔逸等症状。

1.3 方法与结果 采取个体化人性化护理,帮助患者重建信心,确立正向自我概念并建立良好的个人行为模式,改善人际关系,以恢复社会功能。37例躁狂发作的患者痊愈17例,缓解20例,症状均得到改善。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正确的认知,能主动进餐,按时按量服药,自知力自控力均恢复,能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情绪稳定,积极主动参加健康教育及体育娱乐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 护 理

2.1 护理特点 颅脑创伤患者病情易变、多变、且并发症严重,因此对临床护理工作水平要求高,不仅需熟练精神障碍患者护理工作,亦需掌握颅脑创伤患者观察及护理。除按颅脑外伤的常规护理外,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精神障碍情况,对外伤后躁狂型精神异常患者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根据病情采取分级护理。

2.2 入院护理 对新人院的患者做到主动的介绍病房环境、病房的有关制度、作息时间和要求。并认真观察患者的病情及言行,从中了解患者的病情特点和心理状态,及时发现患者异常的心理活动。有针对性的做好各项护理工作。接触和观察记录护士要细致地观察和接触颅脑外伤患者。

2.3 安全护理 对患者细致、耐心,除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的观察外,更应对患者神经精神状况作及时的了解记录,内容包括患者的生活表现、饮食、睡眠及各种精神症状的变化和护理情况,以备查考。必要时需专人陪护。另外需注意各种急救物品的必要准备。患者常有兴奋、冲动、坠床、伤人、毁物等行为的发生,对此类患者应安置在单人病室,防止其他患者骚扰,有效减少激惹因素,便于观察和护理。一旦发生攻击行为和伤害行为时,需按医嘱及时给予对症处置。如有严重伤人行为,必要时可在医师许可下给予安全保护,同时安排专人护理,以防止其他患者对其伤害。向患者讲清安全保护的重要性,尽量取得患者的合作,患者安静后报告医师解除保护。伴随幻觉、妄想的躁狂型患者常有显著的随境转移、自我评价过高。针对此类患者应密切观察其言语、行为和情绪变化,尽最避免涉及患者的妄想内容,以防止激情发作和暴力行为的发生。当患者出现恐惧、紧张、愤怒和突然冲动时,多数是由于幻觉状态所致,要确保其安全。待患者症状稍有改善,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使患者能逐步的认识病态的症状。

2.4 环境护理 脑外伤后躁狂型患者易受周围环境的刺激,易激惹,而发生攻击行为。对这类患者护理时要提供一个宽松、安静、舒适的环境,限定患者活动区域,保障患者的一切活动均在护士有效监控下,减少患者间负面情绪相互感染的机会。接触患者时,用安慰、温和的语言、低声说话,态度真诚、和蔼,减少患者的兴奋,引发攻击行为的发生。减少噪音,及时处理各种仪器的报警声,不宜在室内大声喧哗,避免恶性刺激,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时应冷静沉着,耐心做好向患者的解释工作并给予患者有效约束保护。抢救患者时需行屏风遮避或转至特定区域,避免对其他患者产生不良刺激。

2.5 工娱治疗缓解 脑外伤后躁狂型患者常为精神运动性兴奋,急躁不安,缺乏判断,且自控力差。患者多具攻击性、破坏性,不仅易伤害自己,也易伤害周围的人和物。在护理工作中要根据各自的特点、爱好,鼓励其参加工娱治疗活动和户外活动,并在完成某些活动时,从正面给予鼓励,增加其自尊心,使患者能够接受进而愿意参加活动,达到稳定情绪、减少兴奋状态的目的,对患者改善人际关系,适应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2.6 生活护理 脑外伤后躁狂型患者常在精神症状支配下,大量的消耗体力精力,致体能及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发生合并症,协助和帮助其做好生活护理意义重大。①帮助患者做好个人卫生:定期洗澡和更换内衣裤,预防皮肤感染,及时清整床位,保持床单的清洁,保证住院环境舒适、整洁;②保证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和水分的摄人:专人督促进食,必要时可喂食和鼻饲;保持大小便通畅,注意防止肠道疾病和机体内环境的紊乱;③此类患者常伴有睡眠障碍,需注意患者的睡眠情况,做好睡眠的处理,必要时延长睡眠的时间,有利于控制兴奋症状,稳定情绪;④躁狂型患者患者多无有效自知自控能力,常对治疗产生逆反心理,表现藏药、吐药及拒药行为,需耐心向患者反复讲明服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做到发药在场,服药后离开;同时认真观察患者的服药后的治疗效果和产生的不良反应,与经管医师联系,采取恰当的措施,以克服患者对服药的顾虑。

2.7 心理及健康教育指导 此类患者多有复发倾向,在恢复缓解期,根据各自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方案。首先通过前期的护理工作,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通过交谈和观察,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针对性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工作。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对正常生活的热爱,能自发调动机体内潜在的积极因素,达到促进康复的目的。要有计划的为患者宣讲精神卫生知识,帮助患者了解该病的特点、恢复自知力,认识和纠正性格上的弱点,加强自控能力,养成健康性格,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综上所述,颅脑外伤后出现精神障碍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主要表现为早期的意识障碍和躁狂状态[1]。躁狂症是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躁狂患者的临床表现为情感高涨,思维奔逸和精神运动性兴奋[2]。躁狂症是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并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大多数患者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多可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3]。缓解期精神活动正常,预后一般良好。发作期表现为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情感高涨、睡眠需求减少、自我评价过高、言语行为增多易激动,不顾后果等症状。颅脑损伤致精神障碍患者主要症状与内源性情感障碍的躁狂非常相似,以易激惹,行为冲动为特征,但缺乏内在的情感因素[4]。

本文对37例颅脑创伤后躁狂型精神异常患者进行了系统的临床观察及个体化护理,根据其特点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护理工作遵循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模式,将患者看作是一个带着问题(包括疾病)、寻求帮助的人,由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患者为中心,根据具体情况和特点来进行,针对患者具体问题调整护理计划,能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取得了较满意疗效。

[1]万海涛,徐 涛.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康复早期精神障碍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1,27(1):47-49.

[2]沈渔邱.精神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66-367.

[3]陈述清,王述彭,刘静芬.精神科护理学[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35.

[4]马风杰.脑外伤后躁狂症[M].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8.40-42.

猜你喜欢

精神障碍颅脑病情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奥氮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临床观察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喹硫平与利培酮对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疗效比较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联合用药治疗偏执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经验研究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