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的现代性中几个概念问题研究

2012-04-08江萍

关键词:文学思潮创作方法现代性

江萍

文学的现代性中几个概念问题研究

江萍

近几年来,文学的现代性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是仍然有些研究学者在将其运用于现代文学研究时,经常含混地界定及运用着现代性的一些概念,这是由于他们对现代性的理解和认识的不够深入造成的。试通过对在文学的现代性研究中几个基本概念进行厘清和区别,以求对现代性和文学的现代性有更清楚的认识。

现代性;现代化;文学思潮;文学流派;创作方法

现代性理论被用来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可为我们带来较为开阔的理论思辨力与宏观视野。仔细审辨近几年关于现代性的研究论文,我们发现,所有关于启蒙、历史、审美等的命题都被纳入现代性的广义范畴下,可见学界对于现代性的理解越来越混乱与驳杂。虽然现代性这个概念的包容性极强,但这并不意味着它能包括所有的文学问题。当一个概念达到无所不包时,也就丧失了自身的独立性。

一 现代性概念、特征的理解

近年来学者们对“现代性”进行了诸多论述,以求可以给“现代性”做出一个明确的定义,但由于研究者的个体思想体系的差异、论述角度的区别和“现代性”自身复杂的涵义和所折射的张力等关系,其确切的涵义不容易理顺清楚。在此我们先对“现代性”的整体结构做一个整理和论述。

“现代性”是一场社会文化的转变,是环境、制度、艺术的基本概念及形式的转变,更是人的身体、欲望、心灵和精神构造的转变。“现代性”对人类精神的影响,能够反映“现代性”的结构。“现代性”可分为感性现代性,理性现代性和反思——超越现代性这三个层面的研究成果,[1]无疑给我们研究“现代性”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结构。然而,现代性“只有在一种特定时间意识,即线形不可逆的、无法阻止地流逝的历史性时间意识的框架中”,[2]这个概念才能被构想出来。因此,对“现代性”的论述是有必要结合历史背景的。

从文艺复兴时代开始,现代性在感性方面(感性现代性)的爆发,通过对欲望的肯定,体现了现代人的精神气质,同时欲望的这一发现也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仅依靠感性是无法彻底的击倒宗教长久以来的统治的,因此,启蒙理性的建构也就伴随着历史的潮流在逐步发展。启蒙运动的发展让启蒙精神即启蒙现代性得到正式地确立。那么,启蒙精神(启蒙现代性)的实质到底是什么呢?康德认为“启蒙精神就是敢于认知”,“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3]可见,启蒙精神的实质是启蒙理性。感性现代性和启蒙现代性(理性现代性)共同推进了西方现代文明进程。然而随着西方文明的发展,现代性的负面价值也逐渐显露出来。“人沦落为感性或理性的存在物,失去了神性,也失去了存在的终极根据。”[4]此时反思——超越现代性就在历史的发展中诞生了。反思——超越现代性以其对现实的超越抗拒了世俗化,恢复了人的神性。这段历史背景的每个阶段都伴随着人类精神的分化,展示了“现代性”与人类精神的一致性,体现了现代性三层结构的完整。

“现代性”结构的核心理念在于它的理性现代性层面,它推动这世界的转化,同时在反思——超越现代性的制约下又产生了强烈的反思性与批判性,在充满内在矛盾与张力中进行价值取向的探索。现代性的反思性为现代性的发展进步提供了保障。现代性的时间性必然会产生怎样对待历史和过去的问题。着眼现在,展望未来,标举现在与历史的区别,因此在反思的同时势必要以批判的态度来对待。反思性和批判性的共同作用,不断的推动现代性的发展,在发展中表现出现代性的时间性(时间意识),为现代性这个价值体系的进步提供了自身的动力。

二 现代性和现代化的区别

有学者将一些字面意义相近的概念含混使用,比如“现代性”和“现代化”,这样对现代性的研究都会有本质上的错误。因此对这两者之间区别的论述对于研究文学的现代性是有必要的。

在詹姆斯·奥康内尔的《现代化的概念》中“现代化”被定义为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社会或前技术的社会逐渐消逝,转变成为另一种社会,其特征是具有机械技术以及理性的或世俗的态度,并具有高度差异的社会结构。这个名词就是现代化。”[5]“现代化”谈论的范畴更多的在于经济学与社会学层面上,含义有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方面的。而“现代性”则主要是一个哲学范畴,尽管现代化在其含义的各方面中有侧重或不同,无论如何,它们都不是哲学意义上的。

国外学者布莱克说过:“从上一代人开始,‘现代性’逐渐被广泛地运用于表述那些在技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诸方面处于最先进水平的国家所共有的特征。‘现代化’则是指社会获得上述特征的过程。”[6]从他的表述中我们可知,“现代性”是内在因素,它指的是社会在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与之相适应的各种性质和状态,侧重生活方式、生存体验、道德伦理和精神价值等方面,是“现代化”的精神支柱。“现代性”还是一个全方位囊括了现代人在世俗生活、社会规范、审美趣味等各个方面的价值理想的价值体系;而“现代化”则是外在过程,侧重科技、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现代变革。这是“现代化”与“现代性”概念的另一个基本区别。

三 文学的现代性

现代性的形成和发展对人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影响。文学创作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它的现代性表现在对社会各方面所体现出的现代性的反映,它是一种美学的实现方式,更主要的是对观念文化层面上的现代性的反映。现代性改变了文学的性质和表现形式,推动了文学思潮的诞生。文学以文学思潮的形式对现代性进行了积极的回应,所以研究文学的现代性就要弄清文学思潮这个概念。

文学思潮是什么呢?韦勒克曾指出文学思潮是在一定的时间里发生的,是一种时间的存在:它是“一个以埋藏于历史过程中并且不能从这过程中移出的规范体系所界定的一个时间上的横断面”。[7]文学思潮是不可重复的,正所谓“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现代性的出现,引发了并且不断推动着文学思潮的变迁。文学思潮是现代性的历史产物,体现时代的精神,所以文学思潮具有历史性和精神性的两大特征。

在学界有些研究者对于“文学思潮”“文学流派”“创作方法”等概念的使用含混不清,这样无疑会对以“文学思潮”为基本单位文学史的研究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为了准确地研究文学,有必要对这些概念进行梳理、区别。

文学思潮是文学对现代性的反应,是大规模的文学运动,体现特定时代的时代精神和审美理想。而文学流派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里,审美观点一致、创作风格类似的一批作家形成的文学集团或派别。现代性发生之前文学流派就已经存在,文学流派不是对现代性的回应。它只是文学风格相同而已,而不是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大变革的产物。然而,文学思潮是文学对现代性的积极回应,是现代性的发生才有文学思潮的产生和变革,因此文学思潮和现代性是密不可分的,这不仅只是创作风格、审美观点的相同。因为文学流派并不一定和时代精神相联系,所以文学流派影响范围相对较小,没有像文学思潮一样有着广泛的影响,并且文学思潮作为现代性的反应体现了其不可重复性。而文学流派以审美观点和创作风格为区分的标准,势必会造成了区分界线的模糊,和论证思维上的不严谨。

创作方法是前苏联文学理论体系特有的概念。“创作方法”是一个不科学的概念。它只是一种外在的写作规范,不具有美学内涵。[8]创作方法指某种风格类型是某种规则,可以超越历史条件而反复出现。文学思潮是在文学创作的个性化基础上的个体创作的聚合。文学这种个性化的创作行为,通过“创作方法”来规范,必然会限制文学创作的自由。文学是随着历史而发展的,但是前苏联的文学理论认为,创作方法不具备历史性的抽象原则或艺术手法。这个观念违背了文学的历史性。现代性的时间性决定了文学的不可重复性。不同时间的文学是不同的,而创作方法则是作为一种可以反复出现的规则,这就和文学的时间性相违背了。如果将创作方法和文学思潮含混使用,这就不仅仅是概念界定模糊的问题,还势必造成研究文学理论体系问题时的立足点产生动摇。

文学思潮是现代性的产物,是文学研究的一个基本单位。将文学思潮与文学流派进行对比,有助于区别二者差异,使二者正确地被运用在文学理论的研究中。由于历史原因,创作方法这个概念对中国的文学理论也产生了影响,通过论述创作方法的不科学确立文学思潮的正确位置,这也为我们在研究文学的现代性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持。

[1]杨春时.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性的总体构成[J].求是学刊,2003(01).

[2]刘湛秋.二十世纪中国文化散文//地狱文化卷《游走与遐思》[M].北京:长江文艺出版社,2000.

[3]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2.

[4]杨春时.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性的总体构成[J].求是学刊,2003(01).

[5]西里尔·E·布莱克.比较现代化[M].杨豫,陈祖洲,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19.

[6]C·E·布莱克.现代化的动力:一个比较史的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9-10.

[7]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M].北京:三联书店,1984:306-307.

[8]杨春时,徐晋莉.现代性与文学思潮[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3).

Research on Some Concepts of Modernity of Literature

Jiang Ping

In recent years,the research on modernity of literature made a significant progress,but few researchers can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the modernity of literature deeply,especially it is applied to the modern literature study.Some definitions are often vagued.This paper aims to clarify the difference of some basic concepts in modern literature study and to have clear understanding of modernity and modernity of literature.

Modernity;Modernization;Literary current;Schools of literature;Formula of creation

I02

A

1672-6758(2012)02-0101-2

江萍,在读硕士,华侨大学文学院,福建·泉州。邮政编码:362000

Class No.:I02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猜你喜欢

文学思潮创作方法现代性
外国文学研究中的文学思潮和跨学科、跨文化研究——蒋承勇①教授访谈录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浅空间的现代性
由现代性与未来性再思考博物馆的定义
浅谈关于蒙古族现代主义创作方法
大字书法的创作方法
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的几个问题
中国女性主义文艺思潮的演变
现代国画中女性意识表现的创作方法研究
浅谈梦窗词之现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