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青川ML≥4.0地震前小震短临活动特征研究

2012-04-02吴微微苏金蓉

地震科学进展 2012年6期
关键词:平武青川县青川

吴微微 苏金蓉

(四川省地震局,成都 610041)

大震前地震活动性的加强,是震前地震活动异常变化的普遍现象,伴随着地震活动增强,开始出现区域震群活动。现代统计物理学中突变事件发生前的临界指标包括起伏加剧和起伏加剧时段所显示的复杂系统宏观有序性。研究表明,上述指标不仅能应用于中、强地震短临预报研究,在短临阶段地震活动性资料中同样存在。随着前兆起伏加剧,配拟前兆突跳时时点,加剧时段小震活动的空时有序性及日频次变化与其后几天内发生的中强震存在某种对应关系。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后,北段余震带发展趋势非常复杂:平武-青川南部,余震主要发生在龙门山中央断裂西侧;青川中部,余震震中跨平武-青川断裂两侧分布;青川北部-陕、甘交界地区,余震一部分沿NNE方向向甘肃文县发展,一部分沿NE方向向陕西宁强延伸。汶川主震后,2008年5月25日在青川县发生了MS6.4的最大余震,由地震活动性参数分布似乎可以推测:汶川主震前龙门山断裂带江油-平武段高应力区,已经扩展到青川一带,以青川为中心的龙门山断裂带北东段成为MS≥5.0余震频发的断裂段。

选取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10月30日期时,震级为ML≥1.0,震中平于青川县内的8 000余个地震进行研究,试图探讨汶川地震后,研究区域内小震活动的日频次变化和前兆起伏加剧、突跳与其后48小时内发生的ML≥4.0中强震的关系,以便研究该区域内小地震活动突出变化后是否蕴藏较大地震,进而为短临形式的分析与判断提供一定的判据。

对所选取的每个ML≥4.0地震进行研究,根据地震目录数据库整理其发生前48小时内小震事件的震级(ML)及个数分布,用MAPSIS绘制出每条目录的中强震与小震的震中分布图,以便找出在地震发生前48小时,不同震中距范围内是否有系列小地震发生,中强地震的发生几率与小地震密集时段是否有对应关系,中强地震的发生地点与小地震空时分布是否存在某种规律。

通过震例研究我们得到以下结果:

(1)青川县短临阶段的起伏加剧大多以ML≥1.0~1.9小震及震群出现为主要现象,表明该区域内震源系统已趋于不稳定,可以作为主震发震日期预报的主要依据之一。

(2)很多主震前小震日频次起伏加剧呈现群体特征,即一次起伏由多次峰值组成。这种情况可能与近源区至场区地震之时系统运动的反复传递过程有关。

(3)青川县内活动断裂带,多呈现NE走向。

(4)青川县中强地震平于震前起伏加剧阶段小震有序活动轨迹的NE向辐射区。换句话说,辐射区即为未来主震平置。这表明在短临阶段震源仍是最后的失稳区,是各种异常区与活动边界的联拟区域。

(5)青川县未来中强震常常发生在平武-青川交界地区和青川北部与甘肃文县交界地区。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短临阶段的起伏加剧指标是整个孕震阶段最强烈的前兆之一,但是大震震前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无系列小地震发生的概率相对较高,而且系统小地震发生之后无中强以上地震发生的比例更高。这也是地震活动十分复杂的体现。笔者仅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讨论汶川地震之后四川青川地区小震活动日频次变化与其后48小时内发生的ML≥4.0中强震的某种对应关系。

猜你喜欢

平武青川县青川
平武:监督助力跑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接力赛”
青川县:抓实返乡创业 助力乡村振兴
非遗口述史系列之十六 平武剪纸的写意与传情
青川岩沥青对沥青感温性能的影响探究
音乐地理学视角下的四川平武白马藏族音乐
昙花
人生的苦酒
人生的苦酒
我在平武遇见你(组诗)
青川县LUCC遥感动态监测及驱动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