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现代农牧业发展现状及思考

2012-03-29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草原工作站021100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2年12期
关键词:农畜产品农牧业牧区

阿 焱 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草原工作站 021100

1 鄂温克族自治旗农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发展现状

(1)农牧业优势产业快速发展

鄂温克族自治旗以乳、肉、草以及马产业为突破,大力加快优势产业发展。通过80km奶牛带和301国道沿线奶牛带的建设,目前全旗奶牛头数达7.5万头,良种及改良种奶牛达6.5万头,年产牛奶21.45万吨,年平均单产由过去的1.5吨提高到了4吨。借助中央财政支持现代肉羊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建立了呼伦贝尔羊(短尾类型)核心群30个、短尾羊扩繁场1个,并与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合作开展短尾羊品种选育工作,建设国内一流的优质肉用种羊场1个,标准化短期育肥基地6处。截至2011年,全旗草原建设总规模达190万亩,休牧900万亩,禁牧80万亩,划区轮牧40万亩,草畜平衡1240万亩,建立抗灾饲草基地3万亩,建设一处储草量1.6万吨,同时建设年产3万吨颗粒牛羊饲料加工厂和年产1.5万吨马饲料加工厂各1处。积极开展品种马选育、马文化挖掘传承及马产业开发等工作,用马来嫁接农牧业和旅游服务业,全旗共有养马户1200户,马匹存栏3万多匹,是呼伦贝尔市马匹数量最多的旗县。

(2)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

借助实施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农牧业机械购置补贴、奶牛良种补贴、肉羊良种补贴、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和新牧区建设等国家项目,投入项目补贴、防抗灾资金近2亿元,全旗10个苏木乡镇44个嘎查均实施了退牧还草项目;1995户牧民享受农机具补贴购置牧草打贮、收割、捆包、拖运等大中小型农牧机具共计3160台套,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0%;建青贮窖300座/45000m3,建设示范家庭牧场27户,永久性棚圈2035座,实施了一批牧区水、电、路、住房、牲畜棚舍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牧区人居和发展环境不断得到优化。新建安全饮水工程15处,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7万亩。实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和整村推进等项目,完成危草房改造、牧民安居住房及游牧民定居工程,牧区群众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3)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已建成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在农畜产品的生产源头到生产加工流通及营销的全程加以监管,加强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共建立奶牛健康普查档案69900多份,肉羊种羊健康档案7818份,实行“一牛、一标、一证、一档”可追溯管理制度,动物卫生监督覆盖面达100%,动物防疫违法案件查处率、评查率、结案率达100%。在“三品一标”的认证方面,目前全旗农畜产品获“三品”认证5个,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4)农牧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结合开展 “阳光工程”、送科技下乡、举办互动式培训——中加农民田间学校、科普展览、“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项目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等活动,共举办250余期培训班,培训牧民及专业技术人员2万余人次,入户指导6000余次,并与科研院所合作,如旗政府与中国农科院草原所、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内蒙古农业大学及内蒙古奶联科技有限公司等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全旗农牧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基地规模小,基础设施不完善,抗御自然风险能力差。二是农畜产品总量产出少,农牧业标准化程度较低,农畜产品品牌建设滞后,有机、绿色和无公害基地认证比例不高。三是牧民组织化程度较低、经合组织和协会规模小,成员数量少,组织能力差,制度不健全,实力弱,松散式联合多,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不紧密,中介组织作用没有得到发挥。四是牧民素质距现代化要求还相差很远。五是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生态农牧业尚处在起步阶段,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农牧业的发展。

2 加快鄂温克族自治旗现代农牧业发展的思考

2.1 突出区域特色,创新发展模式

鄂温克族自治旗处于典型的草原牧区,具有鲜明的草地畜牧业经济特色,因此在发展草原畜牧业的同时,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坚持以“低资本投入、低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和高经济效益”为运作模式,通过传统产业转型、结构优化升级和资源重组,科学建立以“草”(牧草、草原景观和草原文化)为纽带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新型生态产业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缓减牧区人口对草地的直接压力,促进牧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2 清晰发展思路,把握园区定位

确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为重点,着力建设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物质装备保障、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现代农业经营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新牧区生态环境等六大体系。全面推行规模化种养、集约化经营、机械化生产、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广泛动员各种力量,将示范区建设成全国一流的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使之成为引领草原牧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典范”的指导思想,并将示范区定位为引领中国草原牧区“两高、四化”(高起点、高标准、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和产业化)。

2.3 调整优势产业结构,构建现代农牧业发展体系

不断完善和充实基层畜牧业综合服务站室和奶牛冷配站点。通过开展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冻精冷配和胚胎移植工作,提高集约化供种水平。开展草原牧区奶牛集约化经营、现代化生产示范课题研究,在总结本地区成功养殖经验的基础上,开发出奶牛标准化饲养技术高寒地区高产奶牛的标准化饲养技术。积极推广机械化挤奶技术,实施规模化牧民家庭合作奶牛牧场建设工程、建设奶牛棚舍及青贮设施,配套建设高标准饲草料基地,实施规模化管理、健康养殖和组织化生产。针对肉羊发展中存在的配种体系不健全、先进的生产技术推广缓慢、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不高、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等问题,坚持本地品种选育提高和引进国外优秀肉羊推广肉羊杂交技术“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思路,促进肉羊生产性能的提高和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增加牧民收入。与内蒙古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建设万亩现代草产业示范基地,开展优质牧草品种引进,高效种植和草粉、草饼精深加工及全价饲料加工示范技术、研发与绿色奶源基地、肉羊基地、育马基地配套的饲草料产品。以饲草储备基地为中心,建设饲草加工和配送产业。用马来嫁接农牧业和旅游服务业,探求农牧业拓展的新路。

2.4 以科技为动力,加快现代农牧业发展

着力抓好以下几个重点:

(1)加强产学研结合,巩固和加强与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等国内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加快关键生产技术攻关,不断为现代高效农业建设增加技术储备。率先转化高等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先进科技成果,并不断探索互利互惠的合作机制和合作方式,不断创造新的产学研合作共建成果。

(2)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针对鄂温克族自治旗在牧区发展上已总体达到较高水平、再跃上新台阶必须要有国际化的视野,追踪和掌握国外发达国家的畜牧业发展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装备,结合本身情况,加以引进、消化和吸收,不断创新我国草原牧区发展新模式,主要加强与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以及欧洲国家的合作与交流。

(3)加快先进实用技术推广,不断提高农业增加值中科技贡献份额。

2.5 构筑质量安全体系,确保农产业质量安全

尽快形成草原牧区农畜产品产地环境要求与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相适应、生产技术规程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相衔接。以农牧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种养大户为主体,开展各种形式的农牧业标准化实施示范创建活动,建设一批农牧业标准化实施示范点,在示范点推行农产品生产档案制度、用药登记制度、休药期制度等,保证农畜产品质量全过程可追溯。建立健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和农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以及名牌农产品为重点,形成一批知名度高、质量安全过硬的农产品品牌。建立以旗农检中心为支撑,乡镇苏木、生产基地、市场为补充的四级农检网络体系。同时还应加强检测队伍素质建设,定期组织开展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猜你喜欢

农畜产品农牧业牧区
试析藏北牧区的“盐语”民俗①
“无人机放牛”让农牧业走在时尚前端
内蒙古农牧业生产资料股份有限公司
藏北牧区圈窝饲草种植及应用前景
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研讨
内蒙古牧区旗县三产融合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西藏农畜产品产业化现状与发展对策
西藏农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需求趋势研究
我国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问题初探
锡林郭勒盟牧区储水窖工程建设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