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凝聚力 提升文化力

2012-03-29李春明

当代矿工 2012年12期
关键词:物质利益精神文化

□李春明

文化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文化管理最直接的表现,也是被国内外企业实践证明的保持企业生机活力的最根本的因素。提升企业文化力的重要内容就是增强凝聚力,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

一是用企业精神激励员工。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高度浓缩,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是全体员工共同一致、彼此共鸣的内心态度、意志状况和思想境界,往往用富有哲理而简洁的语言形式加以概括。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壮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有一种精神把企业员工中蕴藏的智慧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地挖掘释放出来。企业精神是逐步在员工中培育形成的,又作用于员工。用企业精神激励员工,不仅要把企业家和员工优秀的思想作风提炼出来,而且要注重企业精神在员工内部的普及和认可,使之成为全体员工前进的不竭动力源泉,迸发出巨大的精神动力和创造力,把企业精神推广、渗透、延伸到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方方面面,时时处处在员工行为中折射出企业的精神理念,鼓舞士气,激越斗志。

二是用人格力量感召员工。企业领导对员工的影响力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来自于职位权力,是由领导所处位置赋予的,员工由于压力和习惯而服从;另一方面来自领导人格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是由职位决定的,而是由领导某些特殊条件才具有的,如企业领导具有高尚的品德、丰富的经验、卓越的工作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体贴关心他人,令人感到可亲、可信、可敬,善于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以满足员工需求等等。这种力量不因职位的消失而消失,对员工的影响是发自内心的、长远的。因此,企业领导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群众观、利益观,善于用自身的人格力量去感召员工群众。企业领导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有更多的专业知识,有更强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有超前的思维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有更优秀的品质,清正廉明,办事公道,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能在员工中一呼百应,有巨大的号召力。

三是用思想教育鞭策员工。要把企业的最高目标、生产经营理念、企业宗旨等贯彻到员工中,充分利用企业自办的广播、电视、报纸、牌板、专栏、展览以及班前会、干部会等方式,坚持不懈地对员工进行宣传教育,在员工中开展宣讲、座谈、研讨、竞赛、征文等,进行全面灌输,逐步达到使企业宗旨理念在员工中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目的,从而在企业中形成统一的思想认识,产生出强大的凝聚力。特别是国有企业,有着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优良传统、丰富经验和有力的政工力量,对员工进行思想教育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充分借助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对员工进行教育,不断提高员工素质,统一员工认识。

四是用典型示范引导员工。企业在其发展的各个时期会涌现出本企业的各类英雄人物,这些人物是企业进步的领头人,是员工学习的楷模和典范。企业要大力宣传英雄人物事迹,在员工中产生强烈共鸣和广泛认同,以其英雄人物而骄傲自豪,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形成学先进、争先进、当先进的氛围。同时,企业还要善于挖掘和选树在生产经营、科技创造等工作中涌现出的各类先进人物事迹,通过物质和精神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表彰,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氛围,以激发职工的积极性。每年召开劳模会等各类表彰会,加大奖励力度,评选企业的劳动模范、技术革新能手、岗位标兵等,增强员工的荣誉感。此外,还要在具体工作中和现场操作中选树榜样,大力推行精细化、人性化、互动式的管理方式,让员工上标准化岗,干标准化活,在规范的行为中提高水平,在浓郁的精神氛围中创新发展,在企业的方方面面、条条线线形成学有榜样、干有示范的良好氛围。

五是用文化生活陶冶员工。健康向上的文体娱乐活动可以在企业创造一个团结、和谐、奋进的环境氛围。企业不能用文化活动代替企业文化建设,但企业文化活动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可以娱乐员工,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陶冶员工的情操,减轻员工的工作紧张感和生活烦恼,在员工中造就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有利于员工增强工作责任感和岗位认同感。开展文化活动,一要有思想性,活动不仅是单纯的娱乐,要把企业宗旨理念贯穿其中,在潜移默化中薰陶员工。二要有趣味性,使员工愿意参与,积极参与,能得到精神上的享受。三要有广泛性,尽可能地吸引广大员工参与观摩,使文化活动有声势,有极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使大多数员工受益认同。

六是用竞争机制激励员工。员工绝不仅仅是追求经济利益,而且还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需求,只是因这种自我实现的愿望是否被充分挖掘而不同。企业领导要善于发现把握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机制,以激励员工和谐地竞争。目前,在国有企业,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惯性的影响,程度不同地存在“吃大锅饭”、平均主义倾向,员工的积极性因体制因素受到抑制,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势在必行。要切实解决好员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工资能高能低的问题,以岗定员,以岗定酬,让员工竞争上岗,从而珍爱工作岗位,在岗位建功立业。要看“德、能、勤、绩”提拔干部,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形成一个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人竞相成才的机制,激励员工干好工作,谋求个人发展,从而带动企业的整体发展。

七是用环境风貌感染员工。环境风貌是企业文化的表层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企业文化的思想内容。优美舒适的企业环境既可以使员工感到精神上的慰藉和心情上的舒畅,也可以使员工感觉到物质利益的激励。用环境风貌吸引员工,首先要改善员工的劳动工作环境,达到国家规定的劳动保护要求,尽可能为员工创造舒适的劳动场所。优美干净的工作场所能够减轻员工疲劳感,放松心境,提高工作效率。其次,要改善企业的整体面貌,美化、绿化、硬化、亮化环境,以独特的建筑、清洁的场区、诗情画意的园林风采,从整体上展示企业的外在形象,折射企业的内在风韵和精神风貌,使员工热爱企业、贡献企业、认可企业。再次,要营造团结、奋进、和谐的人文环境,形成浓厚的奋发向上的氛围,通过积极进步的企业风俗、作风、道德等感染员工,把员工的言行融入企业运作中,使员工在宽松的人际关系和进取的氛围中工作,实现个人价值,推进企业发展。

八是用行为规范约束员工。行为规范是企业文化的制度层和行为层,是企业文化的基础部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绝不等于不需要制度约束,严谨科学的制度是企业运作的保证。用行为规范约束员工,其一可以使员工岗位操作标准化、规范化,减少员工的无效劳动,减少不合格产品,减少人身安全事故,减少设备损坏。其二可以使员工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办事按制度程序执行,减少员工之间、上下级之间的摩擦和内耗,避免人浮于事、推诿扯皮,避免加大企业管理成本。其三可以提高员工素质,提高员工文明程度和组织性、纪律性,使员工步调一致听指挥,员工队伍才有战斗力,才能沿着企业目标前进。在用行为规范约束员工时,要刚性与柔性相结合,既要严格执行制度,克服随意性,又要有人情味,使员工深明大义,理解并自觉遵守。因此,制定并严格推行一整套规范、流畅、精细的管理制度,对于实现人人、时时、事事有章可循显得尤为重要。

九是用实事实办温暖员工。员工不是企业的机器,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那种认为市场经济环境下员工就是雇员的管理理念是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文化管理就是要把员工作为企业的主体。因此,实施文化管理就要去关心员工、爱护员工,给员工提供平等竞争的机会、平等福利的机会。在国有企业,无论体制机制怎么变,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是我们不变的方针,为员工群众办实事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因此,要竭尽所能地为员工办事情,温暖员工的心,使员工真切地感受到企业的温暖,从而对企业形成一种归宿感。企业领导干部要深入到员工群众中,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社情民意,掌握群众意愿,对员工困难给以帮助,把他们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去办。

十是用物质利益保障员工。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是现阶段企业员工最基本、最原始的目的,是员工行为的直接动力。对员工物质利益的满足程度以及员工对物质利益的期望值会直接影响到员工的积极性。无论是什么属性的企业,都必须在股东、企业和员工利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员工受益少会影响到其积极性,最终影响股东和企业的利益;员工受益太多,则影响企业发展和股东收益,也会导致员工长远利益受损。同时,还应注意员工物质利益分配上的公平公正,因为员工总是相互之间进行比较,确定自己所获报酬是否合理,比较的结果将影响今后工作的积极性。企业既要去满足员工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进行正面强化激励,还要善于为员工设立一系列目标,把员工个人追求的原动力和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

培养员工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会使企业产生强大的不竭动力和旺盛的生命力,这是当今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最根本的力量,是无形的,却是强大的、不息的、经久的。凝聚力是由许多因素相互作用决定的,企业要善于在不同时期对重点因素进行引导,以扩大凝聚效应。

猜你喜欢

物质利益精神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谁远谁近?
拿出精神
试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物质利益相结合原则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与物质利益思想
利益与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的现代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