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81年松花江下游冰坝凌汛分析

2012-03-20蔡天鹤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2年2期
关键词:依兰开江佳木斯

蔡天鹤

(佳木斯水文局,黑龙江佳木斯154002)

1 冰坝凌汛过程

1981年4月在松花江下游区依兰至富锦总长近300 km江段上,发生了建国以来较为罕见的冰坝凌汛。该年4月5日—19日,在依兰至富锦江段上出现冰坝16处,高约6~13 m,横跨断面600~2 000 m。依兰水文站断面于4月5日解冻,在5—7日,依兰县的宝兴、哈蜚、舒乐、宏克利相继形成冰坝;4月13日在佳木斯南城子、北城子、郊区永安、大来形成冰坝;4月14日又在佳木斯四合、铁路桥、新民形成冰坝;4月15日—16日于桦川县星火、万里河、对通、么通形成冰坝;4月18日—19日在富锦的图斯克形成冰坝。除这些大型的冰坝外,在个别弯道、浅滩处形成了数处小型冰坝。因当时条件所限,对冰坝过程无观测数据,仅对在佳木斯市上、下游的几处小型冰坝、冰塞进行了调查测量,冰坝特征见表1,冰坝形成的河段位置见图1。

表1 1981年部份河段冰坝情况调查表

图1 依兰至富锦段冰坝位置图

图2 1981年依兰、佳木斯、富锦冰坝期水位过程线

从依兰至富锦近300 km的河段,具有平原性河流特性,冰盖受热滞后强度大,又属典型倒开江,属冰坝多发河段,历年大型冰坝和串联型冰坝多发生在该河段,1973年卡叠冰坝8处。1981年冰坝水位过程如图2。

由图2可见,冰坝凌汛过程为,4月1日依兰站水位起涨,4月6日出现凌峰。佳木斯4月14日出现凌峰,上下站79 km,时间相差192 h。而富锦站4月17日出现凌峰,与佳木斯相距210 km,时间差72 h。可见区间多处冰坝的存在,改变了洪水的形状和传播时间。从4月6日依兰站第一道冰坝的形成,到4月20日富锦最高水位回落历时14 d。

2 冰坝凌汛灾害

1981年由于冰坝数量多,形成河段距离长,水位变幅大,灾害较为严重。从4月6日依兰冰坝起,至4月20日富锦站洪水畅通,在16 d的时间里,冰坝滚动式向下游发展,灾害随之向下游沿江扩大。在佳木斯附近有佳木斯北岸的青年农场、江南造船厂区被大水淹没。巨大的冰排把停靠在岸边的大型货船撞毁,将水泥浇灌的石坝掀开,未能撤离的少数抽水设备也被冲毁,据佳木斯市志记载:“这次凌汛淹没农田4万亩,冲倒房屋17间,柳树岛上400多名村民被洪水围困,情况危急,农民在直升飞机的救援下撤出”。

3 冰坝成因

松花江下游基本流经平原区,河道具有平原区河流的特点,河道紊乱,比降落差大,宽窄、深浅变化不一,具有阻塞冰排,影响水流的急弯、曲折、沙洲、串沟等特征河道。加上每年冰盖受热滞后,冰盖强度大,倒开江等,具备了形成冰坝的先决条件。

根据文献[1],河流冰坝凌汛形成的叠加组合机制和冰坝壅水高度的水热平衡条件,可将冰坝最高水位表示为:

式中:Hm为冰坝最高水位;H为无冰凌卡塞条件下最高水位; V雪、V冰、V雨分别为融雪、融冰和降雨径流量;ΔH为受冰凌卡塞壅水的附加水位;φh为临介冰盖强度和厚度。

上式说明,冰坝最高水位决定于河槽径流量、蓄冰量、冬季积雪水量和解冻期降水量,以及临介冰盖强度。按(1)~(3)式分析,1981年冰坝期凌汛的因素都较为突出。以前期及冬春降雨量计,其中前年10月份降水突出偏大,流域平均雨量比历年偏大2~3倍,其中流域内沈加营、七里二、四平山、一面坡、依兰等站达到110~134 mm,比历年偏大3倍,为历史少有。冬季11—3月和4月开江期降雨也相对偏多,见表2。

表2 冬春降水量比较表

由于前期降水偏多,封江水位明显高于历年。见表3。

表3 松花江1980年封江水位比较表

封江水位决定冬季结冰量。封江水位高水面宽阔,结冰面积大,河槽冻结水量多,为冰坝的形成具备了充足的冰源。1980年封江时,水位比历年高出1.0~1.5 m,水面宽比正常平均增加150~160 m,由此可见河槽结冰水面远大于历年。

另外,开江期气温在一度低于0℃的情况下,从4月2日起气温突然回升0℃以上达10~15℃,比历年平均高出5℃左右。气温急剧回升,促成积雪和河冰融化,在上游形成凌峰。冰凌洪水在演进中促成以水流动力为主的“武”开江和倒开江,依兰站4月6日开江,比历年平均早6 d。依兰开江日期比佳木斯早7 d,比富锦早8 d。上游洪水受未解体冰盖阻塞而节节卡塞形成冰坝。与此同时,松花江区间支流汤旺河、倭肯河、牡丹江、松木河、音达木河等相继开江,河水出槽,部份河段漫堤,区间水量的汇入,增加了松花江冰坝凌汛的剧烈性。

4 结语

本文在分析1981年冰坝的凌汛过程和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冰坝的水热条件,统计分析了开江期降水量,封江水位和气温变化。揭示了冰坝凌汛的物理成因关系。

[1] 肖迪芳,刘之平,郭军,李桂芬,等.嫩江上游冰坝凌汛的计算和预报[J].冰川冻土,2003,25(增刊12):273-278.

[2] 杨广云,刘晓凤,肖迪芳.松花江下游冰坝研究[G].国际冰工程学会(日本)论文汇编,2006.

猜你喜欢

依兰开江佳木斯
浅谈佳木斯站减速顶的应用、管理及设备的专业化维修
依兰—伊通断裂带黑龙江段构造运动特征
佳木斯防爆电机研究所
佳木斯大學张莉莉水彩作品选登
开江踏歌
南有钱塘观潮 北有呼玛开江 民族争艳 玉石增辉
莲花水电站施工期武开江导流洞口冰塞分析
谁投我一票
黑龙江省东部依兰地区金沟花岗岩的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伏龙之地 古城依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