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分解难点降低解题难度

2012-03-19江苏省南通高等师范学校海门校区226100

地理教学 2012年15期
关键词:乙地风带甲地

江苏省南通高等师范学校海门校区(226100)施 兵

题目

图1为“甲、乙、丙、丁四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与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完成l~3题。

图1

1.甲、乙、丙、丁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6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间由长到短的排序是

A.甲、乙、丙、丁

B.乙、甲、丁、丙

C.丙、甲、乙、丁

D.丁、乙、甲、丙

3.依据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地,受盛行西风带控制

B.乙地,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C.丙地,受东南信风带控制

D.丁地,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

答案:1.B 2.C 3.B

解析

本组题以四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与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为引入点,比较四地线速度大小,白昼时间长短及与气压带、风带的关系。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有:正午太阳高度角与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变化规律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图2 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纬度分布示意图

图3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变化示意图

第1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通过比较四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与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来判断四地纬度的高低。为使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与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变化规律更加直观,可作图2与图3。图1中丁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0°,结合图3可知丁地纬度是66.5°S。结合图1与图2可知丙地位于温带,其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约75°,结合图3可知丙地纬度与北回归线相差15度左右(正午太阳高度差=纬度差),其纬度约为38.5°N。由图1可知甲、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在23.5°~47°之间,结合图2可知两地在热带或寒带,由于两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在60°~90°之间,结合图3可知两地纬度在6.5°S~23.5°N之间,图1中甲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略小于90°,结合图3可知甲地纬度略小于23.5°N。图1中乙地正午太阳高度略大于60°,结合图3说明乙地纬度略小于6.5°S。综上所述,四地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乙、甲、丙、丁。因为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分布规律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所以乙地的自转线速度最大。

第2题,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四地由北向南的顺序是丙、甲、乙、丁。夏至日白昼时间的纬度变化规律是由北极圈向南极圈逐渐递减,所以四地白昼时间由长到短的排序是丙、甲、乙、丁。

第3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根据气压带、风带移动示意图(图略),夏至日,气压带、风带北移,甲地靠近北回归线的以南地区,此时受东北信风带控制;乙地纬度靠近6.5°S的以北地区,此时受东南信风带控制;丙地纬度约为38.5°N,此时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丁地纬度为66.5°S,此时受极地东风带或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

本题中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与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的纬度分布规律这两个难点集中在一幅图中,往往使学生难以下手,而将这两个难点分解,并配上直观易懂的示意图,从而大大降低了解题难度,使难题不再难。

猜你喜欢

乙地风带甲地
用多种方法求路程
多种方法求路程
观安顺黄果树瀑布(新韵)
带雨梨花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
如何计算地方时
运动学公式应用五注意
“区时”的时间计算
平均速度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