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大字典》引用《正字通》断句、标点问题

2012-03-19张青松

关键词:集韵正字大字典

张青松

(惠州学院 中文系,广东 惠州,516007)

《汉语大字典》引用《正字通》断句、标点问题

张青松

(惠州学院 中文系,广东 惠州,516007)

《汉语大字典》引用 《正字通》断句、标点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因不明 《正字通》体例导致断句、标点不当;2.因节引不当导致断句、标点不当;3.因割裂词义导致断句、标点不当;4.因误解泛称而导致标点不当;5.因引文脱落而导致断句、标点不当。

汉语大字典;正字通;断句;标点

据笔者统计,《汉语大字典》①(以下简称 《大字典》)引用 《正字通》②的字头接近5000个,其中有些字头下面引用的次数甚至多达两三次,其内容涉及注音、解形、字际关系说解、释义、书证等等。通过这个数据,可以知道 《正字通》对现代大型字典的编纂确实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大字典》引用 《正字通》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有些跟 《正字通》本身的失误有关,但大多数是由于编纂者对 《正字通》缺乏深入研究造成的。

笔者曾经对 《汉语大字典》引用 《正字通》在引文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过探讨。③下面对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引用 《正字通》断句、标点问题加以整理,希望对 《汉语大字典》的进一步修订有参考作用。

一、断句、标点不当的问题

造成 《大字典》引用 《正字通》断句、标点不当的原因有很多,下面主要按照原因的不同来分类举例加以说明:

(一)因不明 《正字通》体例导致断句、标点不当

例1.《大字典·山部》:塹。(1)qiàn 《集韵》七艳切,去艳清。同 “堑”。壕沟;护城河。《集韵·艳韵》:“堑,或作塹。”《字汇·山部》:“塹,与堑同,坑也,遶城水也。”(2)zhǎn同 “崭”。《正字通·山部》: “塹、崭、嶃,并同。旧注泛云同堑。”

按:《正字通·山部》:“塹,塹、崭、嶃并同。旧注泛云同堑,泥。”“某,某、某并同”是 《正字通》沟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异体字时习用的体例。《大字典》不达于此,在 “塹、崭、嶃”前删掉字头 “塹”,又在 “并同”前断句,均属不妥。同样的错误还见于 “”、“恹”、“革爰”等字条。

例2. 《大字典·卩部》:卾,è《集韵》逆各切,入铎疑。上腭。《集韵·铎韵》:“卾,口中上卾。”《正字通·卩部》: “卾,旧注音谔,口中上卾。从卩,与从阝同音不同义。按 《六书》,口中上卾本作腭,俗作卾。从腭为正。”

按:“六书”乃文字学术语,并非书名,《大字典》加上书名号,显然不妥。同样的错误还见于“”、“赲”、“”等字条。《大字典》“”、“晟”、“耒茸”、“”、“迏”、“”、“言巟”、“食素”等字条引《正字通》“六书”标点不误。

例5.《大字典·邑部》:鄎,古国名。《正字通·邑部》: “鄎,汉 《地理志》作 ‘息’。孟康曰:‘故息国,后徙东,故加新云。’今汝宁府息县卽新息地。当作息。”

按:《正字通》引 《汉书》一般简称 《汉》,如《正字通·山部》: “嵀,旧注音纻,天嵀,山名。按:《汉孝武纪》本作柱,俗作嵀。”《大字典》将“《汉地理志》”标点作 “汉 《地理志》”,误。同样的错误还见于 《大字典》“鄿”字条。《大字典》“氵羌”字条引 “《汉地理志》”标点作 “《汉 (书)·地理志》”,误。

其一,《正字通引证书目》引证六书类著作凡137种,其中并无 《六书通》一书。《正字通引证书目》云:“自六书外,凡援引经史子集及杂家稗编,书目颇繁,各附见十二集小注,不具载。”如果张自烈参考过 《六书通》,那么,《正字通引证书目》应该收载该书方合体例。

《六书通》,明末清初闵齐伋撰。据 《六书通》书前诸序,可知此书闵齐伋完成于顺治辛丑 (公元1661年),当时并未付梓印行。后由毕弘述 (字既明)撰定,于康熙五十九年 (公元1685年)付梓印行。因以 “订正”冠诸原书前,故名 《订正六书通》。因此,除非张自烈跟毕弘述私交甚深,否则,张自烈不可能看到 《六书通》原稿。

其三,“某,通作某”乃古代沟通字际关系的常用术语,在 “通作”前加上 “六书”二字不乏其例。如:

《大字典》同样的错误还见于 “鑻”字条。《大字典·金部》:鑻,同 “襻”。《篇海类编·珍宝类·金部》: “鑻,腰带鑻面。” 《正字通·金部》:“鑻,《篇海》:别作鋬。音盼。器系也。按:《六书通》作襻。”《金史·舆服志中》:“上有金蝉鑻金两博鬓。”《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二十八年》:“民间所用照子、带鑻之类,则官鬻之。”《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婴儿部》:“入药毕,盖铁盏,用铁丝鑻毕。”

按:《正字通·金部》:“鑻,旧注普谏切,攀去声,腰带鑻面。 《篇海》:别作鋬。音盼。器系也。按:六书通作襻。俗加金旁,非。”《正字通》认为 “鑻”是 “襻”的俗字。

(二)因节引不当导致断句、标点不当

例1. 《大字典·囗部》:圉,同 “敔”。乐器名。《正字通·囗部》:“圉,同敔,乐器。《虞书》、《周礼》皆从敔,《石经》误作圉,旧注圉与敔同。”《诗·周颂·有瞽》: “应田县鼓,鼗磬柷圉。”毛传:“圉,楬也。”孔颖达疏:“圉、敔古今字耳。”《子华子·虎会问》:“钟鼓柷圉,日以耺考而和声不闻。”

按:《大字典》所引 《正字通》原文为:“圉,又御韵,音御。止也,扞拒也。《庄子·缮性篇》:‘其来不可圉。’《管子·大匡篇》:‘吾参围之,安能圉我?’《汉书·叙》、《贾誼传》:‘建设藩屏,以守疆圉。吴楚合纵,赖之虑。’与御同。敔,乐器。《虞书》、《周礼》皆从敔,《石经》误作圉。旧注圉与敔同,引 《周颂》,亦误。本作,篆作。”显然,《大字典》引用 《正字通》存在三个问题:其一,断句失误。误将 “与御同”中的 “同”字跟后面的 “敔”字连在一起,致使 “与御”二字文意不通。其二,标点失误。“《石经》误作圉”后面应该用句号。其三,节引不当。将 “旧注圉与敔同”后面的内容删掉,有欠妥当。“圉与敔同”只是 《字汇》的观点, 《正字通》不同意这种观点,故斥之为 “误”。《大字典》谓 “‘圉’,同 ‘敔’”,非是。当改作 “‘圉’,通 ‘敔’”。

按:《正字通·耳部》:“联,《说文》:‘连也。从耳,耳连于颊也。从丝,丝连不绝也。’篆作。《举要》:‘别作,篆作。从爪,三丝。与同。从为正。’据 《说文》篆,俗不当作联。音关,织贯杼也,非丝连之义。俗省作聮。”显然,《大字典》引用 《正字通》存在三个问题:其一,引文有误。“以为正”乃 “从为正”之误。其二,节引不当。 “从为正”是 《正字通》引用 《举要》的文字中的一句,《大字典》删掉引文出处 《举要》及其它引文,容易让人产生误会。其三,断句不当。 “据 《说文》”应当连下 “篆”字为句。若“篆”字属下,不辞之甚。

例6.《大字典·金部》:鍼,②用针缝。《正字通·金部》:“,俗鍼字…… 《篇海》:‘又音针,缝也。’益信鍼讹作,非分为二。”按:《集韵·沁韵》:“鍼,缝也。或从葴。”

(三)因割裂词义导致断句、标点不当

(四)因误解泛称而导致标点不当

按:“方书”泛指医书,不得加书名号。同样的错误还见于 “疶”、“”、“疯”、“癫”等字条。《大字典》“癀”、“咳”、“哕”、“”、“蘝”等字条引 《正字通》,“方书”不加书名号,是也。

(五)因引文脱落而导致断句、标点不当

二、标点不一致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复合术语的标点上。如 《正字通》运用 “同某,俗省”这个术语的材料, 《大字典》共引用41个,其中 “某”字后用逗号者共25个,如 “”字条; “某”字后用句号者共16个,如“”字条。又如 “同某,讹省”这个术语,《大字典》共引用4个,其中 “某”字后用逗号者共3个,如 “”字条; “某”字后用句号一个,即“”字条。再如 “同某,省”这个术语, 《大字典》共引用21个,其中 “某”字后用逗号者共16个,如 “”字条; “某”字后用句号者共2个,如 “”字条;“某”字后不加标点者共3个,如“霴”字条。

注释:

①崇文书局、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年第2版。

②中国工人出版社1996年版。

③参见拙文 《〈汉语大字典〉引用 〈正字通〉在引文方面存在的问题》(载于 《惠州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

Some Problems of the Grand Chinese Dictionary in Sentence Segmentation and Punctuation When Quoting"Zheng Zi Tong"

(by ZHANG Qing-song)

The"Grand Chinese Dictionary"(Han Yu Da Zi Tong)has segmentation and punctuation problems when quoting from"Zheng Zi Tong"(Correct Character Mastery)due to the following:1.inadequate understanding of the style of"Zheng Zi Tong";2.improper quotation;3.improper breaking of words or phrases;4.misunderstanding of general terms;5.shedding parts of quotations.

Grand Chinese Dictionary;Zheng Zi Tong;sentence segmentation;punctuation

H163

A

1009-1513(2012)02-0076-04

2012-01-12

本文系2010年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 “十一五”规划项目 “《正字通》异体字研究” (批准号:GD10XZW04)的阶段性成果。

张青松 (1969—),男,湖南武冈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汉字学、训诂学研究。

[责任编辑 文 俊]

猜你喜欢

集韵正字大字典
The New Result of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Medieval Calligraphy: A Review of The Manual of Calligraphy by Sun Guoting of the Tang: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the Manuscript and Its Author
荆璞《五音集韵》之形制
《汉语大字典》“人名用字”考误举隅
《集韵》征引《说文》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集韵》征引《广雅》研究
敦煌书法难僻字举隅(十四)
敦煌书法难僻字举隅(十一)
敦煌书法难僻字举隅(九)
《集韵》编撰的起讫年代考辨
心正字正的柳公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