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努力成就大德育格局,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2012-03-08吴洁萍

中国教师 2012年2期
关键词:社区德育家长

吴洁萍

广州市海珠区金碧第一小学创建于2001年9月,坐落在广州市工业大道南金碧花园小区内,是一所小区配套的公办学校。学校有东、西两个校区,教学班28个,学生近1 200人。学校坚持因势利导,在充分分析资源优势的基础上走文化立校之路;坚持“善学创新、和谐发展、彰显特色”的办学思想,把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德育效能、提高教学质量”上,致力于育人质量的全面提升;重视对师生的价值引领,努力积淀“求实、谦和”的学校文化,积极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此外,学校还致力于提高家长满意度和社区美誉度,推动家、校、社区的和谐发展,增强教育的公共服务功能。

一、文化立校 德育为先

正确读懂“文化”的内涵是实施文化立校策略的前提,金碧第一小学对“文化”的内涵是这样解读的:文化,是人的生活方式,是其价值观的核心,是把理念化为行动的桥梁,是“文”和“化”的融通。对教师而言,“文”是所要教授的规范和知识,“化”就是通过教学把这些规范和知识融入学生的头脑中,把书本的知识化到学生的世界中。而对于校长而言,“文”就是办学思想,“化”则是把办学思想落实到学校各项工作中,落实到教职员工和学生的言行中的各种管理行动。

为突出文化立校的办学特色,金碧第一小学十分注重学校的景观设计,在学校建筑外墙布置、楼道的装饰以及校园的绿化建设上颇费工夫,如:操场、楼层走廊的墙壁上都绘制着图文并茂的《弟子规》、“学生在校一日常规”等,希望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行为产生规范作用。此外,学校还坚持引导教师开展读书活动,《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钱文忠解读<弟子规>》《幸福的方法》等都是读书活动上的推荐书目。

在班级管理方面,学校鼓励各班构建自己的班级特色,通过抓好班级育人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建构服务于德育工作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还大力推进各年级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把“做品德高尚的学生、行为规范的学生、礼仪文明的学生”作为目标,提高了德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了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更是与时俱进,周一至周五,开设了“时事直通车”“传统文化大学堂”“点歌台”“谈天说地”“大展拳脚”等栏目,为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情感交流搭建了平台,使德育变得饶有趣味、触手可及。

二、聚焦起点 拾级而上

金碧花园的业主以外来人口居多,多为早年乘改革开放之风来穗创业的中青年家庭。面对这些具有不同家庭文化背景、不同生活习惯的孩子,小学阶段的行为养成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廣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如果通过学校教育能教育好一个孩子,就可以辐射一个家庭,从而牵动一个社区的发展。为能保证家庭、学校、社区的持续联动,学校校本课程的开设也经过了问卷调研、学生座谈多方论证,最终确定了低年级段学习《弟子规》、中年级段学习《论语》、高年级段学习《道德经》的实施方案,力争让传统文化课程凸显德育效能,沉淀出“优雅、求实、谦和”的学校文化,把学校倡导的行为规范和主流价值观在课程中进一步体现和巩固,从而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一直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是起始年级的学生教育。在每年的一年级新生家长会上,学校都会下发《家长教育行为规范》《学生在校一日常规指引》《新生入学须知》等资料,引导家长和孩子抓住“上小学”这一有利的转型期,重塑孩子的学习、生活习惯,给孩子全新的良好开端。学校还从社区的实际出发,要求一年级的班主任在新学年开学前完成对新生家庭的普访工作,力争通过家访这一传统的家校联系途径来促进家校间圆融互动。

三、加强管理 提升质量

在学校的管理上,我们努力通过有效的组织行为来促进公平。在面向教师和学生时,我们坚持民主与集中相统一的原则,通过问卷调研、座谈分享、个别谈话等形式让师生主动参与到学校的民主管理中;在面向家长和社会时,我们以小学一年级的招生和毕业班工作为抓手,坚持落实政策、服务社区、阳光操作。

在教学管理上,我们尊重学生立场,致力于对教学的规范管理。我们通过完善对学校教科研、集体备课、个人备课、作业批改、形成性评价反馈、培优扶困等系列教学环节的过程监控,向常规、细节要质量。我们加大了教案、作业的检查力度,力争及时反馈、调控,帮助教师们切实提高常规教学的效益。我们坚持以务实的态度分析校情,重视定量分析,努力做好学校、学科的质量分析,积极探索有效策略,努力找准发展空间,切实抓好学生“提中补差”的分层培训。我们不断构建校内经验交流的便利渠道,让优秀的教学经验能够及时传播和分享。近两年来,我校主干学科成绩稳步提升,数学、英语学科已连续两年在区内的质量监控中名列前茅;学生积极参与市、区的体育、科技、艺术等学科竞赛,获奖近300项,成绩喜人。

四、社区联动 领域协同

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为了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学校坚持落实班级、学校联动的“家长委员会”制度,每学期召开一次家委会例会,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还在学校网站上开设了“校长信箱”,以拓宽家校交流的渠道。少先队大队部还通过招募家长志愿辅导员、组织家庭教育案例分享会、育儿心得交流会、示范班观摩、家长开放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

丰富的社区资源也为学校德育的实践提供了优质的平台。社区图书馆、社区文化站、社区教育中心是孩子们课余文化生活的“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到街道派出所、司法所、消防中队进行观摩、采访不仅能够丰富他们的社会常识,而且也使法制安全教育能够水到渠成地开展;而到南洲水厂、五羊雪糕厂去参观之后,学生们接受到的环保观念就有了更厚实的认知基础。

“社区德育”是拓展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力抓手。“学生—家长—家庭—社区”这条工作链能较好地统筹学校、家庭、社区和社会的教育资源,从而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落到实处。我们通过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立体德育网络来突出活动育人的特色,力争能够促进和谐家校关系、和谐社区关系的形成,以进一步探索具有本社区特色的德育实践模式。

今天的“金碧人”正把“用心做教育,用心爱孩子”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每一个教育教学行为中。用心陪伴和引导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用教育者的仁爱和宽容去接纳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努力为他们的幸福人生奠基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金碧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谭烨)

猜你喜欢

社区德育家长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家长错了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家长请吃药Ⅱ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
犯错误找家长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