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超声诊断分析

2012-02-24李绍军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年6期
关键词:动脉血病程硬化

李绍军,云 芳,王 宁

(解放军208医院461临床部 特诊科,吉林 长春 130021)

糖尿病是影响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病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不断上升。根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全球有2.46亿糖尿病患者;到2025年,预计将达到3.8亿。其中,中国和印度糖尿病患者都将达到1.3亿,直接消耗各国40%的医疗资源,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1]。在糖尿病人群中,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是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其发生率亦明显升高,糖尿病的危害性不仅在于DM本身,更重要的是在于其并发症。本研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这一无创技术,对1480例DM患者下肢动脉血管进行超声检查,观察其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特征,以及病程与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程度的关系,为早期的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DM组:2型糖尿病1480例,其中男798例,女682例,年龄38-81岁,平均62岁;1424例有不同程度的下肢苍白、无脉、疼痛、麻木和运动障碍等症状,56例出现足溃疡。对照组:60例,其中男女各30例,年龄45-78岁,平均65岁,均无严重的心血管病史。DM患者和对照组再分成两个年龄组:一组为60岁以下,一组为60岁以上(包括60岁)。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2-5 MHZ。患者平卧或俯卧位,充分暴露下肢,自腹股沟区开始扫查,平卧位足稍外展显示股动脉、股浅动脉和股深动脉;足稍内收显示胫前动脉和足背动脉;俯卧位踝垫高30度显示梋动脉、胫后动脉和腓动脉,观察血管走行情况,血管内膜是否平滑,以及有无斑块和管腔充盈状况。

1.3 狭窄判断标准

动脉血管狭窄分级参照参考文献[2],0级:血管无狭窄;Ⅰ级:狭窄1%-19%;Ⅱ级:狭窄20%-49%;Ⅲ级:狭窄50%-74%;Ⅳ级:狭窄75%-99%;Ⅴ级:完全闭塞。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者t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动脉狭窄率的比较

比较两组60岁以上者,DM患者下肢动脉狭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1);对照组下肢动脉血管多表现为内膜光滑、管腔清晰,仅20例出现粥样硬化斑块,且均为单发;DM组多表现为不同程度内膜增厚,欠光整,大部分可见大小不等的斑块,并向管腔内突出,回声增高。DM组总共有1407例出现粥样硬化斑块,且多为多发斑块。两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其中,DM患者中有121例出现足溃疡,其下肢动脉狭窄均为Ⅲ-Ⅳ级。

2.2 两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的比较

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DM 患者中121例出现足溃疡,其下肢动脉狭窄均为Ⅲ-Ⅳ级。

表1 两组足背动脉狭窄率比较 [n(% )]

表2 两组下肢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比较(n)

2.3 组间动脉管径的比较

病程小于5年,股动脉、股浅动脉、股深动脉、梋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管径无明显差异(方差分析,P>0.05);病程10年,只有足背动脉管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15年,只有足背动脉、胫后动脉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20年,股浅动脉、股深动脉、梋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大于25年,股动脉、股浅动脉、股深动脉、梋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动脉管径的比较(mm)

2.4 DM患者病程与下肢动脉病变发生的关系

DM患者病程与下肢动脉病变发生的关系,结果见表4。病程为5-10年的DM患者周围动脉血管病变可见出现并发症,多数在双侧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发生狭窄。病程为15-25年的DM患者出现累及梋动脉和股动脉等,患肢发凉,皮肤温度降低,肢端皮肤苍白,静脉充盈时间和皮肤色泽恢复时间均延迟。病程大于25年的DM患者出现组织营养障碍性病变,如足趾发凉、发绀、趾甲增厚、变形、溃疡、坏死等。

表4 1480例糖尿病患者病程与下肢动脉病变(LEADDP)发生情况

3 讨论

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严重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3,4]。彩色多普勒超声二维图像可观察动脉血管内膜、管径、动脉硬化斑块及血栓等,评价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对于中度以上的动脉狭窄(内径减少≥50% ),狭窄处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较为明显,能较好地反映动脉狭窄的程度。观测下肢动脉硬化程度不仅能直接提示下肢血供(尤其是对于DM患者)情况,同时也能间接提供心、脑动脉病变的信息[5]。其病理改变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血脂代谢紊乱目前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发病机制,相关研究表明[6],随着患者血浆中、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增加,餐后血脂水平增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以降低总胆固醇的逆转运,这些血脂代谢紊乱是引起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等改变,是导致动脉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

本组临床资料显示,DM下肢动脉病变多为双侧对称性,足背动脉最先受累;DM下肢血管粥样硬化斑块随年龄增高而增多。DM组斑块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足溃疡者下肢动脉狭窄均达Ⅲ-Ⅳ级。但DM组病程与下肢动脉病变(LEADDP)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

综上所述,以往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主要靠创伤性动脉造影和核磁共振等技术检查,尽管上述这些手段结果可靠,但因有创性、花费大等原因,大多数患者难以接受,造成许多下肢血管病变不能及时做出诊断而延误治疗,最终导致下肢坏疽、截肢,甚至死亡。而临床上一旦出现静息痛、间歇性跛行、缺血性坏疽等症状,则治疗相当困难,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也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7],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无创,测量数据可靠,可以重复检查,价格较为低廉。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提高,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在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应用中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1]苏广瑞.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汕头大学,2010.

[2]周永昌.超声医学[M].第3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744.

[3]秦 博.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医药论坛杂志,2008,29(23):37-38,41.

[4]Hirsch AT,Criqui MH,Treat-Jacobson D,et al.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detection,awareness,and treatment in primary care[J].JAMA,2001,286(11):1317.

[5]周 青,郝力丹.高频超声评价冠状动脉狭窄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面积的关系[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3,(11):32.

[6]邓 微,杨 宇.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检测及其与脂代谢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3):2021-2023+2026.

[7]潘长玉,袁申元,王姮,等.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及相关因素调查[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1,(06):4.

猜你喜欢

动脉血病程硬化
鼻负压置换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病程及病情的影响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勘误声明
NIPPV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对慢阻肺合并慢性呼衰患者肺功能以及动脉血气的临床效果分析
LN17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正交试验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为什么要抽动脉血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枣庄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流行特点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