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毒性中药“白附子”的鉴别及应用 *

2012-02-14杨培树

天津药学 2012年2期
关键词:甲素抗炎杂志

杨培树,张 娜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天津 300120)

1 沿革

白附子始载于《名医别录》。本草考证认为,自古以来白附子植物来源并非单一品种。早期入药的白附子主产在我国的东北及辽东沿海一带,系毛茛科植物,商品称“关白附”。元、明时期以后出现另一种白附子,主治风痰,药材椭圆形,生有横纹等,系天南星科植物,现今主产河南、四川等地区,商品称“禹白附”[1]。

对于“白附子”这味中药,古方中关白附或禹白附使用不甚明确。因此后人使用较混乱,时至今日对此仍有争议,造成药品标准收载的和许多地区毒性中药管理规定的白附子品种难以统一。1959年版《中药志》和《中药材手册》所列白附子品种有禹白附和关白附两种,1963年版《中国药典》一部首次以正名禹白附和关白附分别收入正文中,1977年版将禹白附改为白附子并同时收关白附,1985年版以后则删去了关白附,仅保留“白附子”(即禹白附)。因此,1988年国务院发布的《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规定的28种特殊管理毒性药中的“生白附子”,应指禹白附一种。全国各地区中药炮制规范毒性中药品种大部分遵守此规定[2]。

2 来源及产地

2.1 白附子(禹白附)2010版《中国药典》的规定,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ium giganteum Engl)的干燥块茎,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和外皮,晒干。

禹白附主产于河南﹑陕西﹑四川﹑湖北等地,以河南禹州产的为道地药材,故名禹白附[3]。

2.2 关白附 2005版《天津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的规定,为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Aconitum coreanum(Lévl)Raipaics]的干燥子根及根,主产于辽宁吉林等地。

3 鉴别

3.1 白附子 外形卵圆形或长椭圆形,类似芋头的茎基,长2~6 cm,宽1~2 cm,表面黄白色或白色,表面有环纹和小麻点,即根痕,顶端有凹窝,茎痕或牙痕,质硬不易折断,断面类白色,富粉性。气微,味淡、麻辣刺舌[4]。

3.2 关白附 子根长卵形或长圆形,长1~5 cm,直径0.5~2 cm,表面黄棕色或褐色,有细纵纹,顶端有芽痕,质较硬不易折断,断面类白色,粉性,中柱部分导管呈星点状。母根长圆锥形,长2~6 cm,直径0.5~1.5 cm,表面灰棕色,有纵皱纹、沟纹及横长突起的根痕,顶端有茎基。气微,味辛辣,麻舌[5]。

4 应用

4.1 白附子(禹白附) 辛温,有毒,归胃肝经,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用于中风痰壅,口眼歪斜,语言謇涩,痰厥头痛,偏正头痛,喉痹咽痛,破伤风;外治瘰疬痰核,毒蛇咬伤。用量3~6 g,外用生品适量捣烂,熬膏或研末以酒调敷患处。孕妇慎用[6]。

4.2 关白附 辛甘温,有毒,归胃肝肺经,祛风,化痰,燥湿,用于中风痰壅,口眼歪斜,偏正头痛,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外治疥癣风疮,阴下湿痒。用量1.5~4.5 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涂敷患处。孕妇慎用,不宜与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和瓜蒌同用(天津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5年)。

5 药理

5.1 抗炎作用 白附子生品混悬液和煎剂对大鼠蛋清性、酵母性及甲醛性关节肿有明显或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炎症末期的棉球肉芽肿增生和渗出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抗炎作用同免疫器官胸腺、脾脏关系不大[7]。关白附对大鼠蛋清性关节炎实验结果表明,关白附甲素具有与水杨酸钠相似的抗炎作用,且口服关白附甲素294 mg/kg的抗炎作用较水杨酸钠600 mg/kg 的抗炎作用强、起效快,0.5 h 即可见效[8]。

5.2 镇痛止痛作用 白附子水浸剂30 g/kg颈背皮下注射,可明显减少小鼠扭体反应次数[9]。关白附对小鼠热板法和甩尾法实验表明,关白附甲素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8]。

5.3 对中枢作用 对白附子不同制品的镇静、抗惊厥作用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白附子水浸液口服给药未显示镇静作用,腹腔注射则表现出明显的镇静作用,且有明显的协同戊巴妥钠催眠的作用,生品与不同制品之间未表现出差异性[10]。关白附小鼠协同催眠药实验表明,关白附甲素能显著地协同戊巴妥催眠作用,但不能延长硫喷妥钠的催眠时间,对小鼠自发活动也无明显的抑制作用,说明关白附甲素无镇静作用[11]。

5.4 抗肿瘤作用 曾有报道,白附子可降低瘤细胞增殖率,减低瘤细胞的侵袭性,恢复肌体免疫功能,对瘤细胞具有细胞毒作用[12,13]。实验探讨了白附子对小鼠肝癌腹水瘤细胞系HcaF25/CL16A3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结果白附子有一定抑制作用,并使小鼠瘤组织中突变型p53基因表达降低,表明白附子可能是通过下调突变型p53基因的表达,抑制瘤细胞增殖,促进瘤细胞凋亡,这可能是白附子抑瘤的一个重要机制[14]。

5.5 对心血管作用 关白附中关白附甲素可降低心房肌的收缩力,但不能翻转正阶梯现象,可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血液供应。采用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测得关白附中5种成分均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活性作用[3]。

以上论述说明白附子(禹白附)和关白附虽然临床应用和药理作用等方面相近,但两者历史沿革、来源不同,属不同科属,两种植物,二者宜分别名称使用。

1 王孝涛,吴连英.白附子炮制研究进展.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5,2(12):16

2 曹晖.中药白附子的品种变迁考辨.基层中药杂志,1998,12(4):3

3 秦平.白附子临床应用辨误.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4):109

4 徐秀梅.白附片与白附子的区别.实用中医药杂志,2007,23(6):391

5 张加英,陆肇中.禹白附与关白附别名相同异药辨.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6(2):95

6 郭红艳.白附子和白附片的鉴别应用.临床合理用药,2010,3(11):13

7 吴连英,仝燕,毛淑杰,等.白附子不同炮制品抗炎作用比较研究.中国中药杂志,1992,17(6):339

8 徐树楠.关白附与禹白附辨析.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3,3(16):1339

9 刘洁,卢长庆,王钥琦.白附子炮制前后显微与化学比较.中成药,1990,12(2):18

10 吴连英,毛淑杰,程丽萍,等.白附子不同炮制品镇静、抗惊厥作用比较研究.中国中药杂志,1992,17(5):275

11 韩进庭.关白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1):3268

12 单保恩,张金艳.禹白附对人T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调节活性.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10):768

13 尹建元,朴春姬,杨建增,等.禹白附抗肿瘤活性研究.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0,16(2):52

14 朱耀寰,迟相林.白附子抗肿瘤作用研究.中药药理与临床,2006,22(3、4):122

猜你喜欢

甲素抗炎杂志
东方养生杂志征稿函
秦艽不同配伍的抗炎镇痛作用分析
杂志介绍
灯盏甲素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PK-PD结合模型研究
牛耳枫提取物的抗炎作用
短柱八角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的研究
分析汉防己甲素治疗尘肺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熏硫与未熏硫白芷抗炎镇痛作用的对比研究
扶贫杂志走进“两会”
连续4周口服雷公藤甲素对大鼠血红素加氧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