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3例结肠造口患者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2012-02-14

天津护理 2012年6期
关键词:肠造口腹壁造口

郭 英

(天津市人民医院,天津 300121)

43例结肠造口患者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郭 英

(天津市人民医院,天津 300121)

分析43例结肠造口并发症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加强病情观察,早期采取防治措施。做好结肠癌患者的心理护理,重视造口定位,术前肠道准备及术后预见性的提出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积极有效的健康指导,对减少结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结肠造口;并发症;护理

结肠造口是结直肠肿瘤、外伤、炎性肠病变常见的外科治疗手段。腹部造口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不良影响,若结肠造口处理不当,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带给患者更大的心理和机体的痛苦,影响生活质量。国外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0%~60.0%,国内文献报16.3%~53.8%,平均20.8%[1]。如何尽早发现并发症,做出相应合理的处理,对改善预后十分重要。我科从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共行结肠造口术365例,其中直肠癌Miles,术321例,Hartmann,术29例,其它15例,发生并发症43例。现对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以期对临床有所帮助。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43例,除7例横结肠造口,其余均为乙状结肠经腹直肌单腔造口。男27例,女16例,年龄38~85岁,平均62.3岁。其中发生造口坏死2例,造口狭窄5例,造口回缩3例,造口脱出7例,造口旁疝6例,造口周围皮炎19例,造口处黏膜皮肤分离1例。43例并发症中32例由于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造口愈合良好;11例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手术后治愈。

2 原因分析及护理

2.1 造口缺血坏死

2.1.1 原因分析 本组2例发生造口坏死,发生在术后48 h,为最严重的早期并发症。表现为肠管黏膜颜色变黑,失去光泽,发生于单腔造口。主要由于肠管张力过高,系膜动脉损伤,血运障碍引起。

2.1.2 护理 术后24~48 h,严密观察造口部位血液循环的情况,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因为如果坏死严重,造成肠造口回缩,影响排便或有发生腹腔感染的可能[2]。若外置肠管失去光泽、暗紫、变黑、分泌物恶臭等立即报告医生。本组患者中1例在术后出现造口黏膜暗红,且稍有发黑,立即拆除造口周围纱布,解除其压迫并用生理盐水清洗,呋喃西林溶液湿敷,清理坏死组织并涂以溃疡粉,使患者二期得以愈合。1例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造口黏膜呈黑色,坏死深度超过腹膜,同时伴有异常臭味的分泌物,立即报告医生,及时手术重建造口,避免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2.2 造口狭窄

2.2.1 原因分析 本组5例造口狭窄均发生于手术6周以后。造口狭窄在术后早期、晚期均可发生[2]。主要由于皮肤或腹壁内肌肉层开口太小或感染导致的慢性瘢痕挛缩、手术后未定时扩肛等引起。

2.2.2 护理 术前做好充分肠道准备,避免外置肠段发生浆膜性炎症,瘢痕收缩而形成狭窄[3]。观察造口肠壁与皮肤缝合处有无缺血坏死,正常应为红或粉红。如果发生造口变黑或变蓝,外观湿润且水肿,均可使造口狭窄。同时,术后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排便是否困难及粪形粗细,如发现异常报告医生及时处理。术后定期扩张非常重要,从术后1周开始教会患者用食指戴上指套,涂上石蜡油,轻轻插入造口内径至第2关节处,在造口内停留5~10 min,使造口内径保持在2.5 cm处为宜,不能用力过大或插入过深,以防肠黏膜损伤、出血、穿破。告知患者及家属扩肛的重要性,嘱其每周扩肛1~2次,持续2~3个月。本组中4例患者出现造口狭窄,但能容小指通过,经手指扩张,瘢痕软化后狭窄消除,1例患者经扩张治疗无效,行扩大切口手术。

2.3 造口回缩

2.3.1 原因分析 本组3例中,2例因造口腹壁切口过大,明显粗于肠管,缝合针距过大所致,1例因肥胖体形所致造口回缩。主要由于肠管游离过短,造口牵出受限,吻合张力过大,造口周边缝线过早脱落,体重急剧增加,体型发生改变所致。

2.3.2 护理 回缩小者可保守治疗,密切观察,加强创面处理。本组中1例回缩约3 cm,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无菌剪刀减去坏死组织,并用无菌盐水棉球清除分泌物,因渗液较多每日换药2~3次,选用凸面底盘,涂上防漏膏,贴上透明排放型造口袋,在精心的护理下,造口生长良好。2例回缩过大已回缩至腹腔内,及时通知医生再次手术将回缩至肠段提出造口外并缝合固定,使患者得以迅速恢复。

2.4 造口脱出

2.4.1 原因分析 本组7例造口脱出患者均发生在术后2~7月。由于术中游离肠段过长,腹壁切口过大,以及患者经常出现便秘及其它使腹压增高的因素所致。

2.4.2 护理 术后严密观察和保证胃肠减压的通畅,防止腹胀,避免咳嗽,扎紧腹带防止脱出;做好出院指导,嘱患者出院后避免便秘及其他使腹压增高的因素。已发生脱垂,仔细观察脱出程度,必要时手术固定。本组中3例较轻者黏膜水肿呈环形脱出,经用高渗盐水湿敷,5天后水肿逐渐消失;2例稍重者采用手法复位,指导患者平躺放松,医护人员戴手套,用生理盐水纱布敷盖,缓慢地将肠造口推回腹腔内,用弹性绷带对肠造口稍加压,防止脱垂。以上5例经及时处理手法复位而痊愈,另2例重者表现为外突性肠套叠,经手术切除脱垂的肠段后治愈。

2.5 造口旁疝

2.5.1 原因分析 本组6例中有3例因营养不良,消瘦,腹壁肌肉薄弱;2例长期慢性咳嗽,持续性腹压增加;1例过胖的患者发生造口旁疝。由结肠与腹壁缝合不严密,缝针针距过大造成。当患者有慢性咳嗽或前列腺增生所致的排尿困难时,导致腹内压增高,以及肥胖、营养不良、年老等使小肠或网膜由结肠和腹壁之间的间隙疝入形成。

2.5.2 护理 对于年老或过胖者、长期慢性咳嗽或前列腺增生所致的排尿困难的患者要密切观察,解除并治疗诱因。同时做好健康指导,如加强营养,治疗咳嗽或尿潴溜,术后避免提举重物。轻者选择合适造口袋,佩戴扶托减轻腹压。本组中有4例患者症状轻微,通过上述护理措施,保守治疗而治愈,2例患者由于疝过大,有嵌顿绞窄,行疝原位修补术后治愈。

2.6 造口周围皮炎

2.6.1 原因分析 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本组中有3例女性患者腹部的皮肤比较细嫩,使用造口袋过程中发生过敏性皮炎;1例患者伴有造口回缩,使用了平面底盘,稀便渗入底盘内缘下出现了红肿;其余16例均因术后过早排出肠液和稀便,以及排便次数增多,未能及时应用或更换造口袋,使有害物质穿透皮肤,破坏皮肤屏障,局部皮肤出现红、肿、并伴有刺痛感。主要是排泄物及碱性肠液污染造口周围皮肤,引起接触性皮炎,也有患者对造口袋粘贴部位过敏。

2.6.2 护理 保护造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清洗防止大便污染,指导患者正确使用人工肛门袋,肛门袋要勤洗、勤换。若周围皮肤出现单纯红肿,清洗后涂以氧化锌软膏,发生过敏性皮炎应换用其它品牌的造口袋,发生糜烂时将粉状护肤剂涂在糜烂面上,再贴上皮肤保护剂剪片,采取双重保护。排便过稀者可适量给予止泻药。虽然造口周围皮炎是常见并发症,但通过精心护理是可以减少甚至避免的。本组19例患者通过用生理盐水清洗,生理盐水被证实是唯一安全的清洗溶液,对造口黏膜无刺激性[4]同时外用氧化锌软膏、溃疡粉等,每天1~2天换药,造口周围皮肤恢复良好。

2.7 造口处黏膜皮肤分离

2.7.1 原因分析 本组1例患者因伤口感染于术后第5天出现肠造口黏膜与腹壁皮肤缝合处分离。主要原因是肠造口开口处肠壁黏膜部分坏死,缝线脱落、伤口感染、营养不良等造成。

2.7.2 护理 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洗造口,其坏死组织与皮肤黏膜分界清楚,用无菌剪刀减去坏死组织并用清创胶填充腔隙,涂以溃疡粉,贴上造口袋,避免粪便污染。每日给予换药2次,1个半月以后治愈。

精心护理可有效地减少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加强营养,认真落实肠道准备,密切观察造口血运变化,及时清理创面,定期扩肛,指导患者合理使用造口袋,同时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在生理上减少疾病的折磨,在心理上能正确的对待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改善生活质量。

〔1〕 吴在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92

〔2〕 朱志兵,文剑峰,何丽娟,等.大肠癌患者结肠造口并发症的治疗及预防[J].实用肿瘤学杂志,2010,24(3):217

〔3〕 吴晓洁.92例直肠癌Mile’s术后造口并发症的护理[J].中华全科医学,2010,8(4):515-516

〔4〕 李鸿燕.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0,18(4):143-144

(2012-05-08收稿,2012-07-24修回)

中国分类号 R473.6

B

1006-9143(2012)06-0373-02

郭 英(1968-),女,主管护师,本科

猜你喜欢

肠造口腹壁造口
普外科护士肠造口护理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多功能肠造口栓的设计及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
鱼刺致不典型小肠腹壁瘘并脓肿形成1例
皮桥造口在预防性回肠造口临床中的应用及观察
肠造口患者健康教育体会
微信授权式教育在尿路造口患者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肠造口护理中奥瑞姆护理模式应用效果研究
结肠造口并发症类型分析及预防措施
“第九届全国疝和腹壁外科学术大会”通知
再次剖宫产腹壁横纵切口150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