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雍正粉彩瓷花鸟画恽南田画风的形成

2012-01-29江西省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胡文峰

中国艺术 2012年1期
关键词:南田彩瓷画风

江西省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胡文峰

引言

雍正时期是釉上彩瓷发展的重要时期,粉彩瓷的成熟是其卓越的成就之一。雍正粉彩瓷成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宫廷绘画对其影响举足轻重。由于雍正粉彩瓷大部分为花鸟题材,因而尤以宫廷花鸟画对其影响显著。雍正宫廷花鸟画的主流是恽南田开创的没骨花鸟画,成为雍正粉彩瓷花鸟画艺术的主流风格。

1.恽南田生平与绘画成就概说

恽南田是清初著名画家之一,与“四王”、吴历并称为“四王吴恽”。恽南田,名格,字寿平,号南田,明崇祯六年(1633)生于江苏武进,因其地今属常州,故后世称其所开创之画派为“常州画派”。其堂伯父恽向是一位遗民文人画家,成为恽南田的引路画家。恽南田天姿聪颖,善于博取众长,很快超越乃师,诗、书、画三艺无所不精,号称“南田三绝”,很快成为当地颇具影响力之画家。恽南田既重视实践,又重视理论研究,其所著《南田画跋》中阐述了一系列绘画观点,从中可看出其在继承传统文人画基础上对绘画创新的思考与成就。

恽南田以没骨花鸟画著称,但其山水画亦成就斐然,颇具实力,直至四十岁之时仍以山水画为主要创作题材。四十岁之后,恽氏改绘花卉,但仍未放弃山水画的创作。纵观其山水画作,数量众多,形式多样,独具审美特色。

然恽南田最烩炙人口之画作显然是其没骨花鸟画。恽氏中年之后选择花卉作为突破点,最初显然是无奈之举,因为在山水画作方面,“四王”风格占据正统山水主导,恽南田虽具极精之山水画功,却无法与“四王”之山水相抗,没骨花鸟画的创新与精进可说是恽氏之独辟蹊径。没骨花鸟画并非源自于恽氏,据传北宋的徐崇嗣为没骨花鸟画之祖。徐崇嗣不以墨线勾勒花鸟之形而直以五彩渲染而出,颇受赞誉,但并未见可靠的传世之作。至元明时期,水墨花鸟之风极为盛行,而没骨花鸟则日渐衰微,正如恽南田在《花卉册画跋》中所说:“没骨牡丹,起于徐崇嗣,数百年其法无传。余为古人重开生面,欲使后人知所崇尚也。”清初时,没骨花鸟已无人继席,因而恽氏没骨花鸟画虽似有所本,但实则为恽氏独研而成,重开生面。

恽南田所作没骨画作分为两类,一类是设色浓艳的应景之作,另一类则是最为时人所称道的淡逸之作。最能代表其淡逸之风的传世画作有《落花游鱼图》《半篱秋图》《花卉册》等。其愈至晚年成就愈高,作品雅致脱俗,秀润清淡,毫无脂粉华靡之气,乃抒发胸臆之杰作。恽氏之没骨花鸟画作长于用色,其用色浓淡相宜,应时应季,阴阳向背处理颇为得法,虽少以线条勾勒,却形象毕肖,赏心怡目。恽氏长于用色,更善于用水,其以水合色,使浓淡变化极自然随心,生动之致,各尽其变,枯湿之间把握极佳,使色水浑然一体,将花叶四季变化之姿极完美表达。恽氏还长于用粉,以粉合入水色之中,恰如其分地将花鸟形象逼真地呈现出来。粉的作用还在于减淡其艳俗之感而使画作更具高逸之品质。

恽南田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去世,但其开创的没骨花鸟画派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正如张庚在《国朝画徵录》中所说:“武进恽南田出,凡写生家俱却步矣。近日无论江南江北,莫不家南田而户正叔,遂有常州派之目。”

2.恽南田画风向雍正粉彩瓷花鸟画的传播

恽南田虽于康熙时期辞世,但其影响却十分巨大,其画派成为宫廷主流花鸟画派而在雍正时期更加壮大。最著名的有蒋廷锡和邹一桂,皆以没骨画而传盛名于雍正宫廷。蒋廷锡以进士入翰林院为康熙朝宫廷画家,雍正时期已官至礼部侍郎、户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蒋氏师从于恽南田之弟子马元驭。蒋氏画法与恽氏没骨法并不完全相同,而是在没骨之法中掺杂了勾线敷彩。其传世代表作为《牡丹图》,逸笔写生,色墨飘逸,颇具神采。邹一桂是雍正五年(1727)进士,后进京任大理寺少卿、内阁学士、礼部侍郎。邹一桂亦为雍正时期著名书画大家,其花鸟画作师法恽南田,重视写生,风格清丽。邹一桂并不拘泥于恽氏风格,而是与蒋廷锡一样有所创新,写生水平极高,被雍正时人认为是继承恽氏画风之第一人。邹氏曾奉旨创作《洋菊谱》,遍绘宫内所种植的一百种洋菊,均清新疏朗,有的以线勾勒,有的则纯用没骨之法。邹氏对雍正宫廷绘画之影响较蒋氏更为显著。

在蒋廷锡与邹一桂等恽氏画风传人的推动下,雍正宫廷花鸟画以恽氏画风为主流,而这一画风对雍正粉彩瓷花鸟画产生了非常直接的影响。粉彩瓷初兴于康熙晚期,是在珐琅彩瓷和五彩瓷的共同基础上形成的,尚处极不完善时期,其均为花鸟画作,已可看出恽氏画风之影迹。雍正时期,粉彩瓷全面成熟,虽然是在景德镇御窑厂中进行生产,但其艺术特色却集中反映着雍正宫廷审美习尚,深受宫廷画风之影响。

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曾说:“雍正花卉纯属恽派……”此言真实地反映了雍正粉彩花鸟画艺术的基本面貌。雍正粉彩绝大多数为花鸟画作,其花鸟画面并非由景德镇御窑厂自创,而是全部由宫廷提供。康熙时期,清宫中即已设置了造办处作为宫廷美术品的生产与管理机构。御窑厂的产品,无论是造型、纹饰还是胎釉均由造办处负责监管。雍正时期,造办处更加成熟与扩大。景德镇御窑厂粉彩画面全部要依照宫廷画家提供的画样。雍正粉彩中的花鸟画作绝大多数依据的是恽派画风作品,其主要为恽氏传人邹一桂、蒋廷锡及其弟子之花鸟画作。其中邹一桂花鸟画作影响尤为显著。

事实上,雍正粉彩花鸟艺术风格是在模仿恽南田流派花鸟画作的基础上而形成的,并且御窑厂粉彩瓷画匠进一步将其在效袭恽氏花鸟画风上所取得的技法成就成功地运用于其它题材形式上,如人物、山水等,从而使雍正粉彩花鸟艺术普遍具有了恽氏绘画艺术之风。

3.恽南田画风影响下的雍正粉彩瓷花鸟画特色

雍正粉彩瓷花鸟画艺术是在恽南田画风的影响下迅速形成走向成熟的,其艺术特色与恽南田画风极为逼近,无论是技法还是风格都可清晰地看出粉彩瓷对恽氏画风的极力模仿。

从技法上看,首先,雍正粉彩瓷花鸟画大量地运用了玻璃白颜料,这是与传统五彩瓷最大的区别。玻璃白是一种含有化学砷的具有乳浊效果的粉彩颜料,其效果是在洁白透亮的画面上产生一种不透明的粉白感。而传统五彩瓷中则没有玻璃白的运用。玻璃白在艺术效果上与中国画中的白色粉料极其相似,其作用亦相同,主要用于渲染明暗、层次之感。恽南田画法中粉的运用十分普遍,不但使画面显现出粉润腴泽之感,并且运用粉调和出渐变色调以真实准确地描绘物象。粉彩瓷的玻璃白亦如此,在玻璃白打底的基础上,用油料在其上进行晕染出由浅入深的明暗色调,以表现花鸟物象质感。第二,线条勾勒与没骨之法相结合。雍正朝恽氏流派画风已然有所创新,在没骨之法的基础上,结合柔细线条表现,使物象更具肌骨。雍正粉彩瓷花鸟画亦如此,以细淡线条勾勒物象,尔后施色,其正是雍正恽派风格。有专家将雍正粉彩花鸟画与恽南田没骨花鸟画相比较,认为雍正粉彩在恽南田没骨画的基础上增加线条表现,而实际上,雍正粉彩花鸟是恽氏没骨画发展至雍正时的艺术风格的真实表现。正是在粉彩工艺与技法提高的情况下,雍正粉彩花鸟实现了其恽南田画风表现。

雍正粉彩花鸟不仅通过工艺手段惟妙惟肖地模仿恽南田画风,并且在构图、意蕴等艺术方面皆显示出了其卓越水平。有专家评价雍正粉彩瓷只是形似恽氏画风的工匠之作,而非具有真正的高逸之气和写生之态,但是直观雍正粉彩花鸟,其绝不仅仅形似,而是已臻神似,显示出雍正粉彩花鸟的创作者主体并非是一般的画匠,而是具有宫廷绘画功底的杰出画师,其中极可能有由宫廷派遣出宫的原珐琅彩画师,因为雍正粉彩与雍正珐琅彩之艺术效果几无二致,似为同一批画师所为。从艺术性来讲,雍正粉彩花鸟与恽南田画风并无显著的高下之分,构图疏朗,格调清新,生机盎然,清逸柔淡,其文人画之气息毕现,对逸气的刻意追求使得雍正粉彩花鸟步入雅致之境。此雅境与传统五彩所表现出来的民间气息形成鲜明对比。雅俗共赏是雍正粉彩瓷艺术之主要艺术特色。雍正粉彩瓷表现出的雅致之境与人们喜闻乐见的明丽花鸟相结合,产生了文人与院体之气相结合的化境。而雍正之后的清中后期粉彩花鸟,则日渐陷入奢靡富丽之俗境而无法自拔,其艺术性已难与雍正粉彩花鸟相抗。

结语

对宫廷绘画的模仿是清代瓷器彩绘最突出的特征。恽南田画风是清代宫廷花鸟画的主流风格,因而很自然地受到各类彩绘瓷的模仿,而其中以粉彩瓷最为贴近恽氏画风。雍正时期既是粉彩兴起与成熟期,亦是恽氏花鸟画盛行时期,粉彩花鸟向恽氏花鸟的学习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当代粉彩瓷绘亦有以中国画为模袭对象之传统,而粉彩花鸟模袭面则更为广泛,然恽氏画风仍是其中极重要的一类,在当代粉彩瓷花鸟画中继续发挥着深远的影响。

[1]汪彦君.《为古人重开生面——浅谈恽南田没骨写生花卉的艺术成就》[J].《国画家》.2010年5期

[2]叶鹏飞.《论恽南田的没骨花鸟画艺术》[J].《书画世界》.2006年4期

[3]陈润民.《清宫雍正粉彩瓷》[J].《收藏家》.2000年1期

[4]曹淦源.《雍正粉彩与“没骨花”》[J].《收藏界》.2007年1期

猜你喜欢

南田彩瓷画风
孙建成醴陵釉下五彩瓷山水画作品探析
邹幸 陶瓷艺术
恽南田与常州画派
与古代艺术大师画粉彩瓷
画风
真实存在的怪异植物:“画风”太诡异
浅绛彩瓷欣赏之一
不走寻常路 拥有独特画风的VR设备
珍惜手中瑰宝——南田石
南田农场发展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