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不懈“走、转、改”

2012-01-28林耀平

中国地市报人 2012年12期
关键词:安溪泉州基层

□ 林耀平

(泉州晚报社,福建 泉州 362000)

(作者林耀平系福建泉州晚报社总编辑)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新形势下把握新闻舆论正确导向的现实需要,也是面对新任务提升新闻队伍能力素养的必要手段,更是新闻界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强化阵地意识的生动体现。全国新闻单位和广大新闻工作者积极响应,踊跃参与,很快形成了一股热潮。

“走、转、改”是科学发展观在新闻领域的生动实践

新闻宣传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在新闻实践中,人永远是第一位的。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其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为本”,这与我们新闻工作者的宗旨是完全一致的。但是,理论上的相一致在现实中不少地方却是悖行的。

近些年来,少数新闻单位和从业人员特别是一些年轻的采编人员,受到当前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职业道德水平与党和人民群众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满足于从网络上摘新闻,写稿件见物不见人,片面追求刺激性,只讲轰动效应而不管社会效应,浮夸炒作甚至制造假新闻。此外,在某些时段和某些事件上,还存在过于强调主观先行、刻意制造社会舆论、尽力粉饰矛盾现实、漠视回避民众关注等现象。

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就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开展“走、转、改”活动,正是解决浮在表面、脱离群众弊端的一剂良药,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三贴近”原则的重要体现。一是促进新闻报道重心下移。把笔触、话筒和镜头对准普通群众,把版面和时段多给基层群众,解决好“为谁写”的问题。二是促进新闻作品“短、新、实”。倡导清新朴实、生动鲜活、言简意赅的文风,解决好“给谁看”的问题。三是促进新闻工作让群众满意。新闻作品的评选评比注重群众感觉,增加群众的话语权、评判权,解决好“谁叫好”的问题。

泉州晚报社开展“走、转、改”活动的主要做法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泉州晚报社党组始终把“走、转、改”活动作为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办好党报,增强影响力的重要载体。具体做法是:

建立“根据地”。“走、转、改”活动不是一次性活动,而是我们采编工作的基本建设,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就要建立起各种“根据地”。

为全面反映基层群众心声,2011年9月起,泉州晚报社在各县(市、区)增设基层联系点,并分别派记者常驻。通过这些联系点源源不断地把记者和编辑引向广阔的基层天地中,让他们以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更好地挖掘新闻报道的素材,激发创作的灵感。

96339走基层,将活动办到读者中去

报社总编辑亲自接线

整合晚报、早报、泉州网的热线电话,成立统一的热线中心,设立呼叫短号96339,接受群众24小时的报料和投诉、咨询。通过热线中心,架起读者与报社之间的连心桥,第一时间掌握线索,第一时间倾听读者心声,第一时间沟通反馈。

为了延伸触觉,报社恢复了通联部,加强与各县市区党委宣传部和报道组的合作,及时掌握各类动态。同时建立起通联工作季谈会制度,每个季度组织各县市区通讯员聚会,通报近阶段宣传要点,交流业务,沟通信息。

一线“抓活鱼”。广泛发动采编人员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反映最基层群众的声音,展现基层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各个领域建设的生动实践,体现科学发展观在泉州的贯彻落实。记者抓到了许多“活鱼”。晚报时政部策划了“泉州二十四小时”报道,记者根据不同行业的工作特点,抓取每一个行业劳动者的劳动瞬间,组成了一天二十四个小时。报道见报后,引起了强烈反响。社会新闻部在晋江发现了英林供销社四十二年来坚持照顾一个非亲非故的弱智外乡人的感人故事。专刊策划部积极跟进,蹲点采访,使报道更加深化,读者深受震撼,反响极大。中华供销总社党组书记为英林供销社题词并专程前来看望,号召全国供销系统学习。《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

基层解民忧。报社要求采编人员在“走、转、改”中,要切实做到“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强化群众视角、运用群众语言、回应群众关心”,更好地宣传党的主张,坚持正确导向;更好地反映人民心声,通达社情民意。特别是要通过我们的笔端和报纸,帮助基层、民众解难题、办实事,把老百姓的心事当成我们的份内事,更好地实践“百姓情怀”的办报宗旨。

报社记者关注流浪乞讨儿童,通过报纸和微博联动,采访报道“杨伟鑫案”,发起了一场影响全国的“救助流浪乞讨儿童”行动。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多次转发《泉州晚报》的报道,呼吁更多的人关注流浪乞讨儿童。此组系列报道获得2011年福建新闻奖一等奖。

拓展新领域。我们不仅将记者走基层常态化,而且注意创新形式,丰富“走、转、改”活动的内涵。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让更多的文化精品涌现,泉州晚报社联合泉州市美术家协会、泉州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和县市区文联,推出了“画家走基层”活动。组织画家深入到县市区的一线去采风创作,记者全程跟踪报道。迄今,我们已经组织50多名画家走入洛江、安溪和南安三个县市区,创作了上百幅作品,两场展览吸引了近万名读者前往参观。

报社还开展了“96339(热线中心)走基层”、“温陵茶座(评论栏目)走基层”等活动,让各采编部室、各版块采编人员最大限度地接触基层、结合实际,植根于受众中间。创新,也让“走、转、改”越来越有活力,受到采编部室和人员的追捧。

考核“对账单”。为保证“走、转、改”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报社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办法。领导带头,以身作则。规定报社编委以上每月不少于1篇,部主任每月不少于2篇的走基层稿件见报。对于记者走基层中采写的优秀新闻作品予以总编辑嘉奖,并在月评好稿及选送作品参评各类新闻奖时给予倾斜。对于没有完成任务的编委、部主任,予以扣罚绩效工资并通报批评。

“走、转、改”活动给报社带来清新的风气,也让编辑记者收获良多:

——对基层新天地有新感悟。许多记者在走基层之后,作风变得朴实了,稿件中的空话套话少了,“客里空”、“合理想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让人如临其境的描述、一个个饱满鲜活的形象。社会新闻部推出的“脸谱”栏目,出现了许多新的面孔:每天读报2个小时的百岁人瑞,教跳舞的八旬老太,卖土笋冻的七旬翁,身怀绝技的草根艺人……如果没有“走、转、改”,这些活生生的人物很少有机会被发现和报道。

——观察力得到提高。泉州晚报社副总编黄强到德化大山上采访德化黑鸡养殖大户曾志钢,发现其投入只有10万元,产出却有300万元,鸡窝里能孵出金蛋来;副总编郭培明踏访安溪湖头村庄,将一幅田园风光农家乐的美好景象呈现在读者面前;副总编邱志坚在农村采访时了解到,独具特色的乡土名菜、乡土名宴正在形成一批拳头产品,走向城市;副总编王家声在铁观音茶制作的最佳时节驱车前往距离泉州市区140多公里的安溪龙涓乡,探访那里的古朴与清纯……这些来自一线的鲜活报道,看后总能给人以启迪,其中不仅有采访对象的付出,更有记者的归纳总结。

——群众观点得到深化。在下基层中,编辑记者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努力走得更远,贴得更近。记者黄雅珊、张沼婢、林劲峰深入福建省第二大、泉州最大的金矿区——位于德化葛坑的福建省双旗山金矿公司,下到250多米深的井下感受普通矿工的“淘金”生活,揭开“炼金术”的神秘面纱;记者张晓明、王丽虹远赴安溪县桃舟乡最偏远的南坑村,采访3位在大山深处坚守了30余年的小学教师,让读者感受到了“群山中最美的风景”;记者石伟琴、陈起拓到位于晋江市东石镇井林村的全省首所“农民大学”的课堂采访,为读者介绍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新鲜事……因为深入,所以投入,报社“百姓情怀”的宗旨益发彰显。“走、转、改”活动中的几点思考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走、转、改”;同时,随着“走、转、改”的深化,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在深化,对“以人为本”、群众路线的理解在升华,这样反过来极大地促进新闻工作、办报水平的提升。在实践中,笔者觉得须把握好三个环节,即三个“真”:

真诚对待群众。地方党报在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声望,读者信任党报,这也是我们办好党报的根基。而密切党报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要从总编辑做起。结合走基层,我们推出了“总编接线”活动,就是依托热线中心将每周二早上确定为“总编接线”时间,提前预告,准时接听。直接的交流,一方面让总编辑知道办报中的一些疏漏和所得,另一方面也满足了读者的参与心理。

草根的话语权如何保障?评论部把互动栏目“温陵茶座”也搬到了读者中间,推出了“温陵茶座走基层”活动,在报纸上征集议题,征集参与者,把大家集中到一个地方,围绕议题互相碰撞观点,互相启发思维。评论部工作人员认真记录,把大家在思想碰撞中的火花记录下来,整理刊发。

真正深入群众。走基层,动力从哪里来?从服务人民的责任感、使命感中来。如果新闻制作疏远群众,不能让群众爱看爱读爱听,群众就会逐渐疏远这种新闻。广大群众热切希望那些能够和他们面对面、心贴心、话接话的新闻工作者,深度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想法,尽职尽责为他们代言表意。

对于这一点,笔者有深切体会。2011年12月,笔者到了泉港区涂岭镇黄田村,这是一个位于大山深处的小山村,其发展有着独特之处。笔者采写了通讯《柳暗花明又一村——黄田印象》,记录了该村科学发展的轨迹。文章写完之后,意犹未尽,总觉得黄田村的发展,有别于我们当前的一些模式,它更加注重长远、可持续,正是科学发展观的真实体现。于是笔者又配发了一篇记者手记《慢也是一种境界》,评论指出,虽然黄田的发展速度比不上有的地方,但它有韧性,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种坚持,在当下十分可贵。报道发表之后,许多读者来电表示肯定。在千篇一律歌颂“大干快上”的背景下,这种让人慢下来的新闻给了许多人以启迪。

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在深入基层中践行科学发展观;在采访中,我们也会发现,基层更是自发地在践行科学发展观,创新举措,主动作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永春县大力开展旧宅基地复垦工作,走在福建省的前列。全省有很多山区县,为什么永春的复垦工作能走在前列呢?笔者在深入永春县坑仔口镇采访时了解到,该项工作能够得到快速的推进,主要原因在于该县制定的政策兼顾了各方的利益,政府得到了土地,农民得到了实惠,而环境也得到了改善。在写出消息之后,笔者认为,这很好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配发了一篇评论《好政策的落脚点是民生》,指出民生问题永远都是我们发展的要义。

真心服务群众。基层和群众有不少困难和问题,需要发挥舆论的作用帮助解决。在“走、转、改”活动中,我们注意放大媒体的功能,助推科学发展,使自己不仅仅只是旁观者,还是重要的参与者。“中国真茶韵安溪铁观音”大型品牌推广活动,就是其中的尝试。

茶叶已经成为安溪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如何更好地推广安溪茶业品牌,让更多人熟知铁观音,爱上铁观音,不断扩大和稳定市场占有率,是摆在政府和茶农面前的一大课题。笔者在“走、转、改”活动中,了解到安溪县农民的这些需求,认为利用党报的影响力来推广活动,不失为一个有效的途径。于是,由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泉州晚报社与安溪县人民政府联合策划,推出了“中国真茶韵安溪铁观音”大型品牌推广行动,把她作为服务县域特色经济发展、服务当地百姓群众的崭新模式。整个行动,根据就地整合、全国推广和以评选深化宣传、以宣传引导创新的基本思路,分为五项评选活动和新闻推广两大板块:五项评选活动于2012年5月份开始,延续至10月份,从人才、生态、品牌、新业态、产业创新等方面,多角度推动安溪茶产业转型升级;新闻推广活动中,我们邀请全国40多家晚报的总编辑到安溪来走基层,他们刊发了大量的报道,极大地提升了安溪铁观音在全国的影响,使安溪铁观音推广活动成为一个全国范围内的大活动。

猜你喜欢

安溪泉州基层
泉州
论泉州北管的“杂揉性”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基层在线
预防病毒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走基层
安溪寿星爱品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