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与慢性前列腺炎相关性的临床探讨

2012-01-26王建国

当代医学 2012年25期
关键词:前列腺炎抗原前列腺

王建国

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与慢性前列腺炎相关性的临床探讨

王建国

目的 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与慢性前列腺炎(CP)的临床相关性。方法 选择CP患者60例,根据前列腺按摩液中白细胞计数将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探讨各组患者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和fPSA/tPSA水平与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观察血清fPSA、tPSA和fPSA/tPSA水平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情况。结果 血清fPSA和tPSA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712,r=0.774,均P<0.01);fPSA/tPSA与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417,P<0.05);经治疗后血清fPSA和tPSA水平降低,fPSA/tPSA值增加,就诊时与治疗8周后相比(t=6.104,t=7.235和t=2.013),治疗4周后与治疗8周后相比(t=2.461,t=2.512和t=1.9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或P<0.05)。结论 在CP的治疗过程中,应动态检查血清fPSA、tPSA和fPSA/tPSA,可提示疾病的严重程度及临床治疗情况。

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变化;临床意义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是男性常见的泌尿生殖系统疾病[1],前列腺炎患者约占所有泌尿外科门诊患者的25%。经统计,约有50%的男性可发生前列腺炎,且前列腺炎经治疗后的复发率为20%~50%[2-3]。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监测中,但PSA并非前列腺癌的特异性标志物,在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炎等良性病变中PSA水平也会发生改变[4]。笔者探讨了PSA水平在CP发生发展中的变化,旨在提高对CP的临床诊治水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9月~2011年11月期间,在南京建国男科医院治疗的CP患者60例,纳入标准:⑴伴有腰骶部或会阴部疼痛,排尿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刺激症状,尿道口流白或性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⑵前列腺按摩液(EPS)中白细胞(WBC)计数≥10个/HP;⑶直肠指检(DRE)提示前列腺饱满增大,触之发硬或出现伴有压痛的小结节。排除标准:⑴伴有泌尿系统其他部位感染;⑵有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恶性肿瘤病史;⑶泌尿系统狭窄或伴有憩室等;⑷就诊前患者已经过临床治疗。就诊后根据EPS中WBC计数,将患者分为轻度组(10≤WBC<20/HP)、中度组(20≤WBC<30/HP)和重度组(WBC≥30/HP),轻度组患者24例,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49.2±8.7)岁,病程6~17个月,平均病程(11.2±3.3)个月;中度组患者20例,年龄34~70岁,平均年龄(48.3±9.0)岁,病程7~19个月,平均病程(13.3±4.2)个月;重度组患者16例,年龄33~71岁,平均年龄(50.6±9.2)岁,病程5~18个月,平均病程(14.2±4.4)个月。以上各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和患者一般状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上述患者均给予抗生素及非甾体类药物抗炎治疗,抗生素选择环左氧氟沙星,200mg/次,3次/d,若患者不能耐受则改用强力霉素,200mg/次,3次/d,;非甾体类药物选择布洛芬胶囊,200mg/次,3次/d,以上患者均能按时按量服用药物治疗,治疗依从性满意。

表1 患者血清学指标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性分析(±s)

表1 患者血清学指标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性分析(±s)

注:与中度比较,aP<0.05;与轻度比较,bP<0.01。

组别 例数 fPSA(μg/L) tPSA(μg/L) fPSA/tPSA轻度 26 0.66±0.27 2.42±1.03 0.28±0.06中度 22 0.91±0.35 3.73±1.82 0.24±0.04重度 18 1.46±0.63ab 7.22±2.11ab 0.20±0.03ab

1.3 观察内容及方法 上述患者就诊时经直肠行前列腺按摩,留取EPS后进行WBC计数检查;同时在患者行前列腺按摩前、治疗4周后和治疗8周后均抽取其静脉血3mL,分离血清后,采用集中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测定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试剂盒由上海江莱生物科技公司提供。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与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血清学指标与疾病严重程度间的分析 血清fPSA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712,P<0.01);血清tPSA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774,P<0.01);fPSA/tPSA与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417,P<0.05)。重度与中度fPSA、tPSA和fPSA/tPSA比较,分别t=2.136,t=2.325和t=1.983,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重度与轻度fPSA、tPSA和fPSA/tPSA比较,分别t=4.627,t=4.833和t=2.608,均P<0.01,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治疗后患者血清fPSA、tPSA和fPSA/tPSA变化 治疗后,患者血清fPSA水平逐渐降低,治疗8周后与就诊时比较,t=6.104,P<0.01,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血清tPSA水平逐渐降低,治疗8周后与就诊时比较,t=7.235,P<0.01,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fPSA/tPSA值逐渐增加,治疗8周后与就诊时比较,t=2.01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与治疗4周后血清fPSA水平比较,t=2.46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与治疗4周后血清tPSA水平比较,t=2.51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与治疗4周后fPSA/tPSA值比较,t=1.97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经治疗后患者上述血清指标变化情况(±s)

表2 经治疗后患者上述血清指标变化情况(±s)

注:与就诊时比较,aP<0.01;bP<0.05;cP<0.05;dP<0.05。

项目 就诊时 治疗4周后 治疗8周后fPSA(μg/L) 1.18±0.46 0.83±0.34 0.58±0.22ac tPSA(μg/L) 4.72±2.11 2.72±1.75 1.37±0.89ac fPSA/tPSA 0.25±0.05 0.31±0.07 0.43±0.10bd

3 讨论

PSA主要是由前列腺腺上皮中已分化的柱状分泌细胞产生,尿道旁腺亦可产生少量PSA,PSA具有很高的组织特异性。正常整理状态下,因为基底膜、基底细胞和内皮层构成的屏障介于前列腺腺泡与淋巴系统之间,所以基本无PSA进入血液循环,PSA在外周血中的浓度很低。当前列腺炎症破坏了正常生理屏障的完整性后,腺泡内的PSA可漏进血液循环,造成血清中PSA浓度的升高[5]。PSA是前列腺上皮细胞分泌的糖蛋白,分子量为34000,具有丝氨酸蛋白酶活性。血清PSA的分子形式主要有tPSA和fPSA,fPSA是一种以游离的非络合形式存在于血清中的PSA,在血清中无活性[6]。

血清PSA浓度受以下几个方面影响:⑴前列腺上皮细胞所产生的量;⑵PSA进入血液循环的难易程度;⑶血液循环中PSA的清除率。目前认为前列腺炎可使血清PSA值有不同程度的升高[7]。Pansadoro等[8]通过对72例年龄<50岁的前列腺炎患者血清PSA分析发现,17.3%的患者血清PSA高于4.0μg/L的上限。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前列腺炎在导致血清PSA变化中的作用占7%,仅次于前列腺体积大小所起的作用,且前列腺炎引起的血清PSA升高,经抗炎治疗后,血清PSA水平会逐渐恢复正常。邱明星等[9]认为,CP患者血清PSA升高是由于炎症细胞的浸润破坏了血-前列腺屏障;同时由于腺泡长期反复的慢性感染,分泌PSA的上皮细胞有不同程度的萎缩和坏死,使产生的PSA也相应较少,进入血液循环的PSA也随之减少,因而CP患者血清PSA值增加的幅度有限。

本研究结果表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在CP患者发生、发展中发生改变,血清fPSA、tPSA和fPSA/tPSA与CP的严重程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血清fPSA和tPSA与CP严重程度呈现正相关(P<0.01);fPSA/tPSA与CP严重程度呈现负相关(P<0.05);同时随着治疗的进展,血清fPSA、tPSA和fPSA/tPSA也出现相应的改变,随着治疗的进展,血清fPSA和tPSA水平逐渐降低,就诊时与治疗8周后,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fPSA/tPSA值逐渐增加,就诊时与治疗8周后,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CP的治疗过程中,应动态检查血清fPSA、tPSA和fPSA/tPSA,可提示疾病的严重程度及临床治疗情况,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倪杰.慢性前列腺炎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31):81-82.

[2] 王尉,胡卫列,杨槐,等.抗生素及非甾体类消炎药对ⅢA型前列腺炎血清PSA及游离PSA的影响[J].中华男科学杂志,2006,12(9):787-790.

[3] 王明珠,高中伟,贺大林,等.西安地区汉族成年健康男性年龄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关系[J].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9):1665-1667.

[4] Polascik TJ,Oesterling JE,Partin AW,et al.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a decade of discovery-what we have learned and where we are going[J].J Urol,1999,162(2):293-306.

[5] Battikhi MN,Hussein I.Age-specific reference ranges for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total and free in patients with prostatitis symptoms and patients at risk[J].Int Urol Nephrol,2006,38(3):559-564.

[6] 华立新,吴宏飞,张炜,等.急性前列腺炎对血清T-PSA、F-PSA及F/T比值的影响[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6,21(8):634-636.

[7] Tchetgen MB,Oesterling JE.The role of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in the evaluation of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J].Urol Clin North Am,1995,22(2):333-343.

[8] Pansadoro V,Emiliozzi P,Defidio L,et al.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and prostatitis in men under fifty[J].Eur Urol,1996,30(1):24-27.

[9] 邱明星,黄翔,潘慈康,等.慢性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特异抗原的关系[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1,16(5):203-204.

10.3969/j.issn.1009-4393.2012.25.068

210014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南京分院泌尿科(王建国)

猜你喜欢

前列腺炎抗原前列腺
韩履褀治疗前列腺肥大验案
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药和治疗秃发的药竟是一种药
前列腺炎和早泄有关系吗
如何预防和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辨识真假慢性前列腺炎
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药和治疗秃发的药竟是一种药
如何预防和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与前列腺肥大共处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结核分枝杆菌抗原Lppx和MT0322人T细胞抗原表位的多态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