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青海海南州兽医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制度的发展

2012-01-26袁海洲

中国兽医杂志 2012年1期
关键词:示范村特派员农牧民

袁海洲

(青海省家畜改良中心,青海 西宁 810016)

2007~2009年,青海省海南州“百村科技示范”工程和“百名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制度”即“两百”工程实施以来,经过州、县政府大力支持和广大科技特派员的共同努力下,发挥了良好的科技带头示范作用,为实现全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和统筹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 基本情况

海南州是青藏高原的东门户,是环青海湖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省农畜产品西进东出的重要通道,是青海省最大的农牧交错区,牲畜总量位居全省第一,畜牧业是该州的支柱产业。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独特,是世界上独具特色的生物资源库,也是名、优、特农畜产品资源密集地。由于地处内陆高原,发展滞后,所以生态环境和资源的污染及破坏程度也相对较轻,属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四大无公害超净区,面对这种得天独厚的环境,该州畜产品资源特别是牛羊肉资源丰富且纯净。为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可持续具有高原特色畜牧业经济,全州深入调研,围绕养殖业发展方向,派遣兽医畜牧专业科技特派员36名,其中,州级18名,县级18名,分别联全州36个科技示范村开展科技服务和技术指导。

2 科技特派员事业发展取得的成效

2.1 科技特派员引导作用进一步加强 3年来,全州畜牧兽医科技特派员工作紧紧围绕养殖业基地建设,始终把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作为中心任务来抓,加大对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力度,按照因地制宜、不断壮大、形成产业的原则,积极引导农牧民群众走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子。例如,同德县巴沟乡新村有37户人家,在未发展生猪养殖产业前,有绝对贫困户30户。2007年起,在科技特派员的指导下,该村修建暖棚猪圈62座,引进仔猪461头,通过科技特派员和养殖户的共同努力,使该村养猪业得到长足发展,农民群众增收显著,年人均收入递增30%,人均收入达2548元,生猪养殖收入占总收入的60%以上。从而实现了该村从种植业向养殖业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又如,共和县恰卜恰镇东香卡村,通过科技特派员人工授精新技术服务,3年配奶牛2603余头,受胎率达86%以上,繁活率78%以上,增加良种犊牛1744头,比土种犊牛多增收500~1500元,可增加经济效益87~261万元。科技特派员将科技触角直接延伸到了农户或示范基地,将科技送到农民手中,缩短了科技与农村、科技人员与农民的距离,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增加了农牧民收入,促进了农牧区特色产业的发展。

2.2 科技特派员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 为了切实加强对州县科技特派员进村入户服务的管理和监督,州县科技、农牧、财政等部门相继出台了《科技特派员进村服务管理办法》、《农牧科技人员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应用和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推行了示范村、示范户、特派员派出单位三级监督管理模式,科技特派员派出单位都能按要求建立科技示范村、示范户、特派员服务档案,制定了科技示范村产业发展和服务规划及项目实施方案,将服务档案装订成册,示范村、示范户、特派员档案、服务卡、年初计划、实施方案、总结、简报、培训教材等各种资料和数据比较齐全,各种服务活动记载翔实,特派员服务情况一目了然。农牧科技管理部门要求科技特派员开展全程跟踪服务,向农牧民公开服务联系电话,做到群众需要时随叫随到。通过这些措施,使全州的科技特派员服务工作逐步进入了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2.3 科技服务投入进一步加大 3年来,州县科技部门共落实科技三项费366万元,用于全州“两百”工程建设投资。为确保科技特派员能够下得去、服务好,州科技局将96万元科技“三项费”金额用于科技特派员工作经费和支持产业发展项目经费,各县科技“三项费”共计270万元主要用于“两百”工程工作,为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4 科技特派员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 自“两百”工程实施以来,广大科技特派员全身心地投入到科技服务之中,例如,共和县铁盖乡5户生猪育肥示范户,经过科技特派员技术指导,户均规模达到20头,全村农牧民人均收入达2180元,增加收入454元,增长率20.8%;贵德县河阴镇城东村作为奶牛养殖科技示范村,在科技特派员的指导下,养殖户韩某的1头荷斯坦奶牛日产鲜奶达35公斤以上,吸引周边群众纷纷前来取经,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该村奶牛养殖规模也随之迅速扩大,成为该村的主导产业。

2.5 科技特派员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 为提高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广大科技特派员充分利用农闲季节,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针对示范村农牧民的技术和信息需求,采取集中与分散,实物与示范相结合的形式,举办各种类型的技术培训,三年来,共举办科学养畜、奶牛养殖、藏羊改良等为内容的各类培训班235期,培训1.4万人(次),发放各类科普宣传资料1.8万余份。经过科技特派员的辛勤努力,奶产业效益有较大提高,优质饲草料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畜种改良步伐加快,科技在特色农牧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为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科技特派员事业发展取得的基本经验

3.1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是全面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的组织保证 如何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不仅是广大科技特派员面临的主要任务和职责,更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的历史责任。只有党委政府的支持到位、各级领导的认识到位,为科技特派员搭建基层创业的平台,才能有效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作用,提升科技在农牧业生产中的贡献率。

3.2 加大投入、保障运行是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基本条件 针对科技特派员分布面广,路途遥远,点多线长,要解决“下得去、留得住、服务好”的问题,就必须解决科技特派员服务经费,去年,州委、州政府决定提高“应用和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的额度,并分别列入州县财政预算,改变了科技特派员原来进村服务“两条腿,一张嘴”的局面,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科技特派员进村入户服务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从而极大地调动了科技特派员的工作积极性。

3.3 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科技特派员队伍是推动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内在动力 州县科技特派员作为农牧业生产的科技骨干力量,通过深入基层第一线开展扎实有效的科技服务,为当地的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涌现出以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增巴同志和全省优秀科技特派员三百端珠、曹学法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科技特派员。

3.4 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考核机制是做好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制度保障 “两百”工程实施以来,州、县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和考核办法,从服务内容、服务领域、服务重点、服务方式、进村时间、成效评估、填写服务卡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切实做到了资金、人员、任务、措施和制度“五落实”,建立了由示范户、示范村和科技特派员派出单位三级管理机制,并作为科技特派员年终考核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3.5 加大科技培训和示范推广力度,提高农牧民科技素质是广大科技特派员的重要职责 科技特派员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广大农牧民的科技素质、提升使用科技的技能。通过科技特派员的辛勤工作,培养和造就大批的新型农牧民,不仅是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而且是广大科技特派员的重要职责。

4 科技特派员事业发展中尚需解决的问题

科技特派员专业知识老化,知识更新速度慢,实践经验缺乏,难以满足日益发展的产业需要和市场需求。

科技特派员工作经费短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技特派员进村服务工作。

科技示范村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示范村项目资金难以落实,加之科技示范村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制约,经济条件差,使一些新技术、新成果得不到引进和推广应用,影响了科技示范村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个别领导对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特别是部分乡镇领导与科技特派员之间的联系沟通脱节。

以科技服务结成的利益共同体机制尚需完善,科技服务市场化程度不高,影响度不高。

5 建议

围绕全省生态畜牧业3年发展规划(2010~2012年),并以此为契机,以专业合作社为切入点,进一步加大兽医专业人员和农牧民群众的科技培训,同时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兽医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的路子将越走越宽。

猜你喜欢

示范村特派员农牧民
农民为什么欢迎这样的特派员
专职科技特派员进驻架起农民与产业的致富桥
打造高品质流翔高钙对比示范村
粉墙黛瓦下做强“黄桃IP”吴房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
来自宝岛的农业科技特派员
贵州将建10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
新疆吉木乃:“三平台”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远教“三结合”服务“农牧民夜校”
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增长变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问题探析
示范村热心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