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2012-01-25丛红卫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16期
关键词:脉管炎闭塞性情志

丛红卫

(吉林省中研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简称脉管炎。在医学发展已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里社会医学模式的今天,掌握应用祖国医学和现代医学心理学知识,根据患者不同情志状态的变化,进行分析施护,掌握不同心理活动,做好心理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1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心理特点[1]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以下简称脉管炎。病程长易反复发作,至今尚无特殊的治疗措施,由于“疮发指间,溃烂不愈,久则指股脱落”,故部分患者预后不佳,就形成了脉管炎特有的心理状态。

1.1 悲观、失望、消极

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效果不明显,对治疗丧失信心,意志低落情绪消极,《素问》指出:“精神不进,意志不治,故不可愈”。

1.2 外来因素的干扰

患者患病后,受家庭、社会、经济收入等方面的影响导致情志的改变,忧愁思虑则伤脏,脏伤则病。使脏腑功能活动失调,周身气血运行不畅,易使病情加重或病程延长。

1.3 疼痛时的心理状态[2]

疼痛是机体组织受到损害的信号,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感觉。疼痛虽然是一种知觉,但它受心理状态和其他因素的制约,虽然疼觉本身不是情志变化所引起的,但与情志变化有密切关系,在意志消沉,悲观失望,心情抑郁状态下,痛反应就强烈,而痛觉得持续性和顽固性又加重了变态心理反应,增加了紧张情绪,使患者食欲、睡眠、体质都受到影响。

1.4 对愈后的恐惧和绝望

入院后,接触周围同一病种反复发作的患者,或病情发展恶化为三期三级时部分患者需截指(趾)或截肢,对预后变为残废,丧失功能及劳动能力而产生思想负担则常出现反常情绪,或寡言少语,抑郁(内向性格的人),或任性、发脾气(外向性格的人),这种行为是恐惧和绝望发展到高度的表现。

2 心理护理

2.1 一般心理护理

2.1.1 护理人员要关心、体贴患者,经常和他们谈心,及时掌握情志变化,做适其志意的心理护理,《难经》指出“忧愁思虑则伤心”,心是五脏六腑之主,心伤则五脏六腑皆受影响,使周身气血运行不畅,易使脉管炎病情加重使病程延长。因此要向患者讲明七情致病的道理,帮助患者处于最佳心理状态。以促进病情的好转,及时向他们解释脉管炎的治疗,需较长时间,需患者的配合。讲明脉管炎的病因病机,列举好转的病例说明情志与疾病的关系,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法,使患者安下心来,振奋精神,树立信战胜疾病的信心,达到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使之早日康复的目的。

2.1.2 注意加强护士的自身修养,注意语言亲切、态度和蔼,避免患者的忧思、愤怒、焦虑。语言可给患者恶性刺激,使病情加重,又能给患者以宽慰,轻松,亲切的感觉,可舒缓神经,缓和紧张情绪,使营卫通利心情舒畅。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强调语言温和,耐心细致使患者心情愉悦,处于最佳心理状态[3-4]。

2.1.3 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如病房宜温暖,阳光充足。尽量安排患者小病房床位少的,轻重患者应分开。良好探视制度 ,病房拒绝吵闹大声喧哗强调作息时间规律。有计划地安排娱乐活动,如听音乐、下棋看电视,听广播。可针对性进行健康宣教,有关脉管炎讲座(科普),这样可增进机体新陈代谢使患者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减轻烦恼有利于疾病的好转和康复。根据他们不同的情况,来组织丰富的文娱活动、体育活动,经常组织音乐比赛,绘画比赛,看新闻联播关心国家大事,听广播等等,活跃患者的娱乐生活,可以克服患者的消极的情绪,使患者的内心更充实,这样有助于的患者的疾病治疗。

2.2 疼痛时的心理护理[5-6]

脉管炎其主要症状是疼痛,昼轻夜重。轻则影响休息,重则抱足而坐,彻夜难眠,呻吟不止,多以止疼药维持。这种疼痛虽与疾病有关,但更取决于患者的情绪、意志、性格、对疾病的态度。在疾病发展到ⅲ期时,由于疼痛发作患者时常大声吵闹哭泣,烦躁易怒,在家属来探视时表现更为强烈。不断要求使用止疼剂。虽然止痛剂,是控制疼痛的有效措施,而良好的心理护理同样可以减轻避免疼痛,根据这些心理特点责任护士要经常与患者交谈对其表示同情确定他的疼痛,尽量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使他们感到护士的可亲可信,在此基础上护士应进行分散疼痛知识教育,改变患者的疼痛反应。首先向患者讲解有关疼痛的知识,使患者明白疼痛产生的主要原因、疼痛发作的特点以及目前疼痛治疗方法及有效性,从而增强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更能遵从医嘱,积极配合;依据不同的患者,用恰当的语言交待诊治过程中必须承受的痛苦向他们介绍有关病理生理知识,痛反应的规律及止疼药物的副作用,帮做解决焦虑、易怒、恐慌烦躁的心理,分散注意力,提高痛阈值。同时争取家属配合。使他们增加信心,经过这些心理护理过程,可使患者自制力明显提高止痛剂的使用明显减少,达到较好的配合缓解疼痛的治疗。

2.3 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

2.3.1 当病情恶化发展为III期三级时往往需进行截肢或截趾手术,手术作为应激源,往往会导致患者产生生理、心理应激反应。术前大多数患者对手术缺乏认识怕痛,怕失败,担心手术意外,故患者常常表现焦虑、畏惧及悲哀等心理障碍而影响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的正常生理功能,降低机体免疫功能和对手术的耐受力,从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因此可针对性解释手术方案,方法注意事项说术后的效果,消除不应有的顾虑。,这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患者的康复有积极的作用。

2.3.2 截肢患者术后多数患者容易出现幻肢痛和残肢痛,因此术前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解释、心理安慰及开导,解除或减轻患者各种消极的心理负担,增强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及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手术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降低或减轻幻肢痛和残肢痛的发生。

2.3.3 术后由于肢体功能丧失,易产生绝望心理(这主要是考虑到将来的生活事业经济家庭等问题而引起的心理反应)内向型患者表现为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甚至产生绝命之念,外向型患者则不拘小节,玩世不恭,随随便便违反院规。无论是哪种患者都要给予精神安慰和劝解,用英雄人物的事迹鼓励他们树立正确人生观,增加生活勇气,积极面对生活,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生活上给予细致照顾和帮助使患者感觉到生活的美好增加生存信念。以利于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命质量 。

3 体会

通过心理护理过程,笔者体会到临床上不仅药物能过治病,而良好的心理环境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对疾病也能起到治疗和康复的目的和事半功倍的作用。祖国医学认为:“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故笔者强调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要学好心理学,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动,改变其情志变化使患者处于最佳心理状态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创造有利条件。

[1]王放.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0,31(16):114.

[2]汤亚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情志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1):52.

[3]王艳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09,7(7):15.

[4]曲文巧.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医护理体会[J].山西中医,2007,23(6):41.

[5]马肖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中医护理体会[J].青海医药杂志,2009,39(4):16.

[6]刘秀华.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72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6):14.

猜你喜欢

脉管炎闭塞性情志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情志护理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好发于吸烟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间歇性跛行是怎么回事?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人的护理》理实一体化说课设计
乍暖还寒间,
移精变气法在情志病治疗中的运用探讨
赵坤教授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经验
中药治疗5例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