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及防除措施

2012-01-25刘军骅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2年1期
关键词:黄曲霉霉菌毒素

刘军骅

(辽宁省重大动物疫病应急中心,沈阳 110161)

霉菌及霉菌毒素是对饲料危害最大的生物性污染。据统计,全世界平均每年有10%的食品和饲料由于霉变而损失。1995年国家饲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首次对我国华北、东北地区7个省、市20个饲料加工厂和饲养场共65个饲料样品(包括玉米14个、麸皮11个、饼粕7个、鸡猪配合饲料33个)中的3种镰刀菌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T-2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EN)含量进行了分析,概括饲料中毒素的检出率(或污染率),DON为43.1%、T-2为16.9%、ZEN为10.8%。1997年国家饲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又从我国28个省、市、自治区,104个饲料加工厂和饲养场采集饲料样品627份,其中饲料成品341份,饲料原料286份,对部分饲料及原料中3种镰刀菌毒素和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进行了测定,3种镰刀菌毒素的检出率:DON为50.0%、T-2为18.1%、ZEN为26.0%、黄曲霉毒素B1为87.8%。由此可见,霉菌毒素在我国饲料中广泛存在。饲料中霉菌毒素的预防及去除,对于保证饲料质量、保障畜牧业生产和保护人类健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霉菌毒素危害

饲料霉变危害:(1)降低了饲料营养价值,产生异味,损害了饲料的适口性;(2)产生一些对畜禽有害有毒的代谢产物,导致畜禽的急、慢性中毒。(3)残留于畜禽肌肉、内脏或乳中的霉菌毒素还可能通过食物链传递给消费者,造成更大的危害。

1.1 急性中毒

鸡对霉菌毒素敏感,不表现任何症状便自发性死亡。1960年,英国东部农场爆发了严重的家禽黄曲霉毒素中毒症,10万只火鸡在几个月内相继死亡;猪急性中毒表现:初期精神不安,食欲减退,结膜潮红,鼻镜干燥;磨牙、流涎、有时发生呕吐;便秘,排便干而少,后肢行走不稳。病情继续发展,食欲废绝,吞咽困难,腹痛拉稀,粪便腥臭,常带有粘液和血液。更严重时,病猪卧地不起,失去知觉,呈昏迷状态,心跳加快,呼吸困难,全身瘫痪,腹下皮肤出现紫斑。

1.2 慢性中毒

表现为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生长缓慢、饲料报酬低、产蛋、产奶等生产性能降低,妊娠母猪常引起流产,哺乳母猪乳汁减少或无乳,以及畜禽对疾病和寄生虫的抵抗力下降等。

2 预防措施

2.1 选用和培育抗霉菌的饲料作物品种

不同的饲料品种对霉菌的敏感性不同,因此,注意培育抗性品种,可使饲料作物受霉菌侵染的机率大幅度下降,这也是防霉的最根本途径,尤其是在生物基因工程高度发展的今天,更是切实可行。

2.2 严格控制饲料和原料的水分及贮存环境

对入库原料严格控制,保证不让霉菌入库。饲料及原料水分控制在安全水平以下;贮存时要注意垛与垛之间要有一定的间隙,垛下有垫板,经常通风干燥,降低仓库温、湿度。加强对库存饲料及原料的检查,对于库存量大的,周转期较长的单位,需经常倒垛,必要时要使用防霉剂,防止霉菌滋生。

2.3 控制饲喂量

严禁用霉败饲料饲喂幼畜和种畜。经减毒处理后的饲料只能饲喂肥育家畜。

2.4 添加防霉剂

饲料生产企业在配方中加入一定量的防霉剂,从而抑制霉菌的作用。

2.5 添加酶及抗氧化剂

加酶取代霉菌体内的酶系,并以抗氧化剂阻碍霉菌正常的氧气吸收,从而阻碍霉菌正常的生理功能。

3 霉菌毒素去除措施

3.1 物理方法

3.1.1 筛选法 利用机械或人工的方法先对饲料进行筛选,剔除霉变饲料,然后将未霉变的饲料进一步干燥,以达到去霉防霉变的目的。

3.1.2 漂洗法 对玉米、大豆等颗粒状原料,用清水漂洗或用2%石灰水进行反复漂洗,即能去除霉菌毒素。

3.1.3 热处理法 对于饼粕类原料,在105℃的温度下焙烤30分钟或用微波加热8~9 min,可使48%~61%的黄曲霉毒素B1和32%~40%的黄曲霉毒素G1被破坏。

3.2 化学方法

3.2.1 氨化处理 用氨水或氨气处理霉变饲料,可以使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减少90%~95%。方法:将霉变饲料密封在熏蒸罐或塑料薄膜袋中,使其含水量在18%以上,通上氨气进行熏蒸10 h。大豆粉的去毒方法:在相对湿度为50%情况下,在大豆粉中添加2%尿素作为尿素酶原,密封10 h,可以破坏70%以上的黄曲霉毒素B1。

3.2.2 粘土或沸石处理 粘土和沸石的主要成份为硅铝酸盐。硅铝酸盐能选择性地与黄曲霉毒素B1结合,在水溶液中,它对该毒素吸附率达80%以上,常用方法是在饲料中添加0.5%的粘土或沸石粉,既能促进畜禽的生长发育,又能去除霉菌毒素。

3.2.3 生石灰处理 在霉变的猪饲料中添加5%生石灰,其去毒率为90%~99%。试验证明,饲料用这种方法去毒后喂猪,猪食欲正常,生长发育良好。

3.2.4 活性炭处理 在含0.5ppmAFB1的肉鸡日粮中添加200×10-6的活性炭,从1日龄饲料喂至42 d,结果添加鸡的饲料转化率为3.1,而不添加鸡为3.3。表明活性炭可以减轻AFB1的毒性,特别是保护肝脏不受AFB1的损害。

3.2.5 防霉包装袋法 目前日本科学家成功研制了一种长期防止饲料发霉的包装袋,它是用聚烯烃树脂材料做成,并含有0.01%~0.05%的香草醛,不仅可以防止饲料发霉,还能使饲料含有香味,促进畜、禽、鱼的食欲。

3.3 生物学方法

利用乳酸菌进行发酵,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使黄曲霉毒素B1转变为毒性较小的B2。用这种方法处理饲料,不仅降低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毒性,还可增加饲料营养(菌体蛋白),改善适口性。

注意:以上处理方法仅适用于轻度发霉的饲料,在处理后须与其他饲料混合使用,禁止作为主要饲料饲喂。对于严重霉变的饲料,因处理成本过高,还是全部废弃。

4 结论

饲料中低剂量霉菌毒素能削弱免疫系统,动物采食霉菌毒素污染严重的饲料可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采取霉菌毒素预防和去除措施,不仅降低经济损失,还保护消费者,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的食品非常重要。

猜你喜欢

黄曲霉霉菌毒素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What Makes You Tired
LC-MS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黄曲霉侵染茶树籽产黄曲霉毒素的研究
牛奶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常用检测方法
孜然精油对产毒黄曲霉的抑制活性研究
毒蘑菇中毒素的研究进展
早期霉变纸币霉菌分离与鉴定研究
霉菌的新朋友—地衣
地衣和霉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