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鸭黄曲霉毒素中毒与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2012-01-25胡德武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2年1期
关键词:雏鸭鸭群黄曲霉

胡德武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蒋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站,扬州 225126)

2010年7 月,蒋王多个养鸭场发生临床以贫血、消瘦、慢性下痢、偏瘫或跛行,剖检见以肝病变为主特征的雏鸭疾病,养殖户起初疑为鸭病毒性肝炎并发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经病理剖检、实验室检查及饲料黄曲霉毒素测定,确诊为雏鸭黄曲霉毒素中毒并发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混合感染,采取相应措施后,很快控制了疫情。

1 发病概况

经调查发现病鸭养的饲料购自某饲料厂生产的中大鸭料,饲喂7~10 d后陆续发病。各日龄的鸭群均可感染,但多在12~40日龄发病,发病率达10%~60%,死亡率为30%~90%。病鸭初期排水样稀粪,后转为青绿色,肛门有白色或绿色粪污;食欲减少,饮欲增加;躁动不安,易惊,有明显的神经质;生长迟缓停滞,羽毛粗乱,明显消瘦,贫血;部分病鸭侧瘫,头颈震颤或扭曲。

2 临床症状

幼鸭多呈急性中毒,表现为食欲不振,精神沉郁、嗜眠、消瘦、冠苍白、贫血、排血色稀粪、叫声嘶哑、最后衰竭而死。雏鸭还表现鸣叫、脱毛,生长缓慢,步态不稳,跛行,呈企鹅状行走,腿和脚由于皮下出血而呈淡紫色。死亡前出现共济失调,头颈呈角弓反张等症状、慢性者,主要表现食欲减少、消瘦、衰弱、贫血、严重者呈全身恶病质等现象。

3 剖检病变

病理剖检发现,病鸭以肝脏病变为主。肝脏颜色土黄色,肿大质脆或萎缩硬化,肝表面网格状病变,散布点状出血斑或灰白色斑状坏死灶,尤以肝边缘坏死灶明显。部分病鸭腹水,心包黄色积液明显,胰脏散布灰白色坏死点。肠道出血明显,肾脏肿大苍白,部分病鸭肝、心有白色纤维素渗出物覆盖,胫骨髓颜色变黄。肝脏、肺与气囊。肝脏肿大,呈土黄色或棕红色,质变硬,有出血斑点,部分肝脏硬化萎缩,肝脏中可见白色小点状或结节状的增生病灶,个别可见肝癌结节;胆囊肿大,胆汁充盈。肾脏苍白、肿大、质地变脆,胰腺也有出血点。胸部皮下和肌肉常见出血。肾出血,心包和腹腔有积水。肺和气囊呈弥漫性或局限性病理变化。明显的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内有黄白色的纤维素性渗出物沉着,心包腔不同程度积液;部分病鸭鼻窦内有黄白色干酪样物堵塞,脑膜充血。颈、胸、腹气囊均混浊增厚,内有多量呈絮状或块状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并常使气囊发生粘连。

4 实验室检查

4.1 细菌检查

肝组织涂片镜检,革兰氏染色,G-小杆菌检出率为35%。肝、脑病料接种,血液培养基常规培养及烛缸培养,G-小杆菌检出率为42%。

4.2 病毒检查

无菌采集病鸭肝、脑病料各5份,充分研磨,1∶4生理盐水稀释,加双抗1 000 IU/ml室温作用10 min,反复冻融3次,3 000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液,菌检阴性,尿囊腔接种9日龄非免疫鸡胚及11日龄鸭胚各5只,接种量为0.2 ml/只,38℃培养观察5 d,试验组与对照组均无死亡,剖检接种鸡、鸭胚无病变。

4.3 饲料检测

采集5个发病鸭场同批次饲料各一份作黄曲霉毒素B1测定,测定结果分别为:30μg/kg、25μg/kg、25μg/kg、28μg/kg、35μg/kg,平均为28μg/kg,明显超出国家饲料卫生标准规定的黄曲霉毒素限量(雏鸭≤15μg/kg)的标准。

5 动物试验

采用上述批次饲料饲喂10日龄樱桃谷雏鸭10只,第5 d雏鸭开始出现精神不振,排出水样稀粪,食欲减少,明显神经质。20日龄扑杀,雏鸭发育不良,肝黄染质脆,肿大,散布出血点,心包积液,肾肿大苍白,肠道出血明显,部分胫骨骨髓黄染。

6 血液检验

病禽血清蛋白质组分都较正常值为低,表现出重度的低蛋白血症;红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白细胞总数增多,凝血时间延长。急性病例的谷草转氨酶、瓜氨酸转移酶和凝血酶原活性升高;亚急性和慢性型的病例,异柠檬酸脱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也明显升高

7 控制措施

鸭群马上换料,同时每100kg饲料中加喂维生素C 30 g、葡萄糖500 g。每100 kg饲料中加入氟苯尼考20 g、阿莫西林30 g,自由采食。上述方法连用5 d后,鸭群死亡完全得到控制,鸭只体况明显改善,食欲增加,1周后恢复正常。

8 讨论与分析

8.1 加强饲料保管,防止饲料发霉

多雨季节,要向质量较差的饲料中添加0.1%的苯甲酸钠等防霉剂。严禁喂发霉饲料,尤其发霉的玉米。饲料仓库如被黄曲霉毒素污染,应用福尔马林熏蒸或用过氧乙酸喷雾消灭霉菌孢子;对污染的用具、禽舍、地面可用20%石灰水消毒或2%的次氯酸钠溶液消毒。

8.2 治疗

黄曲霉毒素中毒无特效药物治疗。一旦发现中毒,立即更换饲料加强护理。对早期发现的中毒禽可投服硫酸镁、人工盐等盐类泻药,同时供给充足的青绿饲料和维生素A、维生素D;或者灌服绿豆汤、甘草水或高锰酸钾水溶液,可缓解中毒。另外可用制霉菌素治疗,每羽口服3~5 U,3次/d,连用2~3 d。

8.3 减少应激

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尤其要注意减少人为的应激因素,如转栏、驱赶、惊吓、换料、免疫等。与此同时,尽量降低自然应激因素,如天气变化、高温、寒冷等,尤其要做好夏季防暑降温工作,可通过加强通风、搭建遮阳网、栽植树木、喷雾淋水等途径。此外,可通过给鸭群补给多种维生素、电解质等缓解应激。

8.4 环境卫生与消毒

(1)采用水面放养的应做好水质消毒:可用漂白粉180 kg/hm2投撒水面,每15 d消毒1次;对污染严重的水域,可先用新鲜生石灰750kg/hm2投洒水面消毒1次;(2)平时做好运动场和鸭舍的粪便清理,每3~5 d选择合适的消毒药带鸭消毒1次;(3)当鸭舍空栏时应彻底冲洗,然后用烧碱液喷洒,清水冲洗后,再用消毒药喷雾消毒1次。

8.5 疫苗选用及免疫

由于该病病原的血清型较多,且交叉保护性差,有条件的鸭场可自行分离菌株,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帮助进行鉴定并制作单价鸭疫里默氏杆菌,要注意新菌株出现,及时进行更替。免疫程序:肉鸭7日龄免疫(0.8ml/羽);种鸭于7日龄首免(剂量同肉鸭),75、160、330大龄选用油乳剂疫苗加强免疫3次(2.0 ml/羽·次)。

8.6 药物应用

为了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各养殖场应结合实际制定科学的预防和治疗用药规程。

(1)预防用药:在合理考虑养殖成本的前提下,肉用鸭于第3~5日龄、12~15日龄、30日龄前后几个阶段在饲料中添加不同的抗菌药。

(2)治疗用药:应在诊断准确的前提下,及时选择合适的抗菌药通过肌肉注射途径给药,并保证药物剂量。

猜你喜欢

雏鸭鸭群黄曲霉
雏鸭的饮水与开食
黄曲霉侵染茶树籽产黄曲霉毒素的研究
牛奶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常用检测方法
鸭感染鸭瘟病毒的症状与防治
咋用信号调教鸭群
浅谈雏鸭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要点
冬季“噪鸭”可以提高产蛋率
鸭群中的鸵鸟
孜然精油对产毒黄曲霉的抑制活性研究
雏鸭运输中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