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皮动物自咬症病因研究进展

2012-01-25吴文玉张建华苗慧敏王辉暖杨秀进杨利峰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2年1期
关键词:水貂毛皮过氧化

吴文玉 张建华 苗慧敏 王辉暖 杨秀进 杨利峰*

(1.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国家动物海绵状脑病实验室,北京 100193;

2.辽宁省畜产品安全监察所,沈阳 110003;

3.东北林业大学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哈尔滨 150040)

目前,自咬症仍是困扰毛皮动物养殖业的一大难题。自咬症是一种严重危害笼养毛皮动物的疾病,呈阵发性神经高度兴奋,且患畜反复自咬、对机体进行破坏性自残[1]。由于毛皮动物的经济价值体现在完整且质量优良的毛皮上,因此由自咬症引起的毛皮损伤给该行业造成了难以估计的经济损失和原材料浪费。

该病分急性和慢性,患畜仅20%呈急性经过[2],多数病例呈慢性经过[3]。早在1967~1970年间,我国就有关于水貂自咬的报道[4]。虽然自咬症在各国的发病率及发病规模有差异,发病严重程度不同,但面临同样严峻形势,若不及早采取防治措施,该病危害会继续存在,并严重影响各国经济动物养殖业的发展。明确病因是治疗疾病的前提,所以,探查该病病因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然而,对于自咬症病因至今仍无定论。本文结合相关研究,对当前存在的自咬症病因做以综述,同时也提出了一些研究设想。

1 环境因素和动物福利

一直以来,动物保护组织和动物福利研究人员都在试图改善和提高毛皮动物的福利。研究发现,笼舍空间狭小、捕捉方法错误[5,6]、室内通风不良、有害气体含量过高、光照不足、温度不稳定等[7]都可诱导毛皮动物发生自咬症。也有观点认为,水貂等毛皮动物生于寒冷的北方,对暖气流会产生明显的不适,引起体内内分泌紊乱导致调节机能下降,进而诱发自咬症[8]。该观点比较新颖,目前还没有水貂等毛皮动物在原产地的自咬症发生率及发病规模的相关报道,也没有学者针对暖气流对该病发病的影响进行研究,因此,并不能确定其是否合理。对患自咬症的猴子进行迁徙后发现,迁徙形成的压力会导致患病猴子自咬行为持续期增长并伴有睡眠障碍[9]。不同的饲养模式对自咬症的发生率亦有影响,通过观察亲代哺育、代理哺育和同龄动物群养的三个动物群体发现,代理哺育动物中患自咬症的比率最高,这与哺育过程中缺乏相互的沟通交流有关[10]。研究发现,适当提高动物的游戏时间、提高动物福利,可以有效地减少自咬发生[11]。有研究证明,百忧解等抗忧郁药对自咬症和刻板行为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12]。

诱发自咬症发生的环境因素和动物福利因素种类繁多,但只能归于诱因,可能是环境恶劣、福利待遇差等引发了易感动物机体内环境的一系列变化(比如脂质过氧化,下文会详细介绍),改变结果引起自咬症病因在动物机体中出现,进而产生了自咬。

2 营养和微量元素

有报道指出,营养不良、微量元素缺乏或者比例不平衡引起的自咬症占80%以上[2]。余雷晴研究发现患自咬症的水貂中铬、镍、钴的含量低于健康水貂,银的含量高于健康水貂,并提出了将检测这4种元素的含量作为自咬症的早期诊断方法[13]。由于上述实验样本量小,且实践验证在给饲料补充缺乏元素后,患病动物未得到治愈[14],因此,该观点并没有得到支持,其提出的早期诊断方法也没有得到认同加以推广。朱玉珍等测定了健康和患病水貂中铁、锌、铜、钙、镁、钠、钾等7种金属元素含量,并没有找出这些金属元素含量与自咬症之间的关系[15],但在实际毛皮动物养殖过程中发现,动物机体在缺钠、钙的情况下更易发生自咬症[8]。由于长期饲喂海杂鱼使毛皮动物体内汞含量超标,而汞可以干扰神经递质、破坏神经元的结构并诱导自由基产生,可以引起毛皮动物自咬,基于上述观点有研究者认为汞金属中毒可导致自咬症,但多年的生产实践并没有支持上述观点,因为在饲喂以江河鱼为主的动物性饲料的养殖场中,也常有自咬症发生。此外,由于多数养殖场只是单纯依靠海杂鱼提供硒,虽然硒在体内可以起到很好的拮抗汞毒性作用,但海杂鱼中硒的用量和利用率都不足,故硒不足也有可能与自咬症的发生有关[14,16]。

毛皮动物食用发生霉变产生黄曲霉素的谷物饲料后会发生慢性中毒,进而产生瘙痒症状导致自咬。饲料中氯化钠、碘的含量过高,亦可以引起毛皮动物自咬[6]。生产实践表明,在日粮中添加占饲料总量的1%~2%的羽毛粉,可以降低自咬症的发病率[8]。按添加量的1.5倍量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能够有效地治疗水貂自咬症[19]。长期的生产实践证实,自咬症的发病率高与长期添加动物性饲料有关,就多年的临床观察和流行病学调查,自咬症发生率与饲料中动物性饲料的比例呈正相关[20],动物性饲料比例高的养殖场中,自咬症发病率相对会高[21],因为肉中含有的亚硝胺成分严重威胁脑细胞,因此以部分植物性饲料代替动物性饲料,并添加大蒜素、胡萝卜等可以中和亚硝胺减少自咬症发病率[3]。

3 微生物感染和疾病

Merch兽医手册把水貂自咬症归类为疑难杂症。有学者通过多年对毛皮动物疫病的防治和研究发现:该病的发生率波动很大,且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同时脑实质内有空泡变性和弥漫性脑膜脑炎变化,类似疯牛病和神经退行性动物的脑组织变化,因此认为自咬症是一种慢病毒或缺陷病毒引起的隐形传染病[29]。1947年,前苏联研究者杜布里斯基称在病貂中分离到病毒;1967~1970年,巴夫里捷柯用长尾猿肾细胞培养水貂内脏悬液,并将培养液接种仓鼠引起自咬症状,据此断定自咬症是由滤过性病毒引起的[16]。但此后并没有相关实验证实该观点。

有学者认为,自咬症是由外界寄生虫感染引发皮肤瘙痒所致[18],但近期研究发现,在患自咬症水貂的大脑和其他神经系统中并未出现淋巴细胞浸润,说明自咬症与微生物感染大脑不存在性[22]。在临床上,耳痒螨寄生于耳内也可引起自咬症发生,但这种原因往往被忽视。狐、貉耳内的耳痒螨多为犬耳痒螨,也有猫耳痒螨,多数螨虫寄生于外耳道,严重感染者可进入中耳及内耳[23]。有研究认为耳痒螨可以分泌毒素进入大脑,导致中枢神经紊乱,进而导致患兽自咬,经实践检验证实该观点成立[14]。但是,目前并没有文章在耳痒螨毒素侵害大脑引起自咬的具体机理方面做出相关研究,因此现在也不能确认耳痒螨是通过何种途径引发毛皮动物自咬。

4 肛门腺堵塞

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若毛皮动物患肛门腺堵塞症,也会发生自咬行为[24]对患自咬症且肛门腺有很多分泌物的水貂,挤出堵塞的分泌物后并用碘酊消毒肛门,可以有效减轻自咬行为[19]。关于肛门腺堵塞引起自咬症的报道并不多见,只能归于偶然性病发原因。

5 应激因素

应激是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强烈因素刺激时,出现以交感神经兴奋和垂体肾上腺皮质分泌增多为主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机能和代谢的改变[7]。诱发毛皮动物自咬的应激行为多种多样:(1)超常刺激,如迁徙、驱赶、追捕、捆绑、预防注射、药物麻醉、噪音、狂风暴雨和精神紧张等;(2)环境突然改变,如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环境污染、气候骤变、饲料突然更换等[25]。

6 脂质过氧化

脂质过氧化是指多价不饱和脂肪酸(PUFAs)双键上一系列连锁式自由基反应。近日来,关于脂质过氧化引发自咬症的观点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且用脂质过氧化的观点也解释了许多过去没有办法解释的问题:(1)水貂自咬症有遗传性:这种遗传性主要体现动物肝脏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上,因此可以解释为什么纯粹繁育的后代患自咬症的高达半数,而均不自咬的亲代产生的后代仅有18%发生了自咬[26]。(2)在日粮中添加维生素E和硒能够预防自咬症的发生:维生素E直接参与机体的抗氧化过程,硒参与合成谷胱甘肽,从理论上来说,添加这2种物质可以提高水貂的抗氧化能力,从而减少自咬。(3)自咬症多发生在换毛季节:换毛时,需要大量营养物质合成被毛,而合成被毛和合成谷胱甘肽都需要含硫氨基酸,2者的竞争作用使得毛皮动物的抗氧化能力下降、过氧化物质过多,引起自咬症的发生。(4)饲喂动物性饲料比例低的养殖场自咬症发生率低:动物性饲料比例低,摄入氧化动物脂肪的量就会相应减少,从而减轻了大脑脂质过氧化的程度,降低了自咬症的发病率[1]。持有上述观点的研究人员又对患有自咬症的水貂进行了神经组织的切片观察,发现患自咬症水貂的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肿胀、变形、消失及卫星现象[22],因此作者根据Kasim等使用的L-型钙离子通道激活剂+Bay K8644诱导的自咬症动物模型推断[1],膜结构病变引起膜功能损伤,转运钙离子功能下降导致钙离子大量潴留于胞浆中,引起长时间的异常兴奋,使患兽发生自咬现象[22]。

阅读了大量文献后可以发现,汞及其化合物可以选择性地损害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影响神经元发育,使其胞核变性、核膜破坏、核溶解、空泡变性、溶酶体增多及轴突髓鞘崩解等,汞也会直接影响神经元内的离子交换,使外钙内流,引起氧化应激损伤干扰神经递质[27],上述这些毒性作用都可以使病畜产生自咬症状。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减少海杂鱼比例,适当添加动物肝脏[21]或者减少肉类饲料,增喂植物性饲料[3],可以降低自咬症的发病率。

结合本文上述的“营养”因素分析发现,无论是实验室研究还是生产实践,都能够很好的支持这种观点,因此这种观点的接受范围相对比较广泛。但是该实验并没有验证是否是脂质过氧化引发自咬症,仅仅是通过该观点很好的解释了几种自咬症现象,若是能够选取一批健康水貂,通过其他途径(除去上述的解释观点中的发病原因途径)诱发水貂发生脂质过氧化或使水貂大脑外钙内流,观察是否诱发自咬,若上述脂质过氧化诱导自咬的观点成立,那么对其他动物运用该途径同样也会诱发自咬形成。通过上述验证,或许可以进一步推出脂质过氧化与毛皮动物自咬症之间的关系。

7 遗传因素

近年来,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通过RAPD技术对健康水貂和患自咬症水貂之间基因的差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设计的大量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扩增片段差异明显的引物。初期研究中所作的引物S103(序列为AGACGTCCAC),在健康和患病水貂中扩增出的特异性片段可初步作为区分健康和患病水貂群体的分子遗传标记[28]。

后续实验中得到SA-500和SHA-400这2段序列扩增的片段在健康水貂和患病水貂中差异较明显,其中SA-500序列与肌球蛋白MYO3A的功能基因具有70%的相似性,MYO3A是肌球蛋白的一个新基因,功能和作用机理尚不清楚,但是该家族的其他异形体在一系列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9],据此笔者提出设想:检测MYO3A基因在健康水貂和患病水貂中存在的差异,若差异显著,或许会成为区分两类水貂的目的基因;关于SHA-40基因,并没有发现其与任何功能性基因具有相似性,但是该特异性条带在自咬水貂中的扩增比率高达82.5%,与其在健康水貂中22.5%的比率具有极显著的差异,因此RAPD标记的SHA-400已成功转化为显性的SCAR标记并可作为初步区分健康和患病水貂群体的分子遗传标记[29],但是此实验只能得出区分的遗传标记,并不能说明是因为患病所以导致差异显著还是因为差异显著才导致患病,这2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没有确定。因此笔者设想:选1批健康表型优良的水貂,采用SHA-400引物,对所有水貂使用该引物进行片段扩增,预期有2种结果:(1)无明显差异,结果说明该基因的差异发生在自咬之后,自咬是因,差异是果;(2)差异同上文得出显著差别不大,结果说明片段差异存在于自咬发生之前,SHA-400这段基因与毛皮动物自咬症发生有联系。若是第2种结果,根据得出的差异数据进行分组—自咬易感组和自咬抗性组,对2组水貂进行自咬诱导,观察自咬症发生率,进而探讨采用的片段基因与自咬症之间的关系。

该研究小组又对健康北极狐和患自咬症北极狐个体进行尾分析法研究,同样采取RAPD技术,从随机扩增的引物中得出A15(序列为GGTTCGGAA)能够很好的区分健康和患病个体[30]。但是,尾分析法是研究性状表型位于2个极端的个体基因型标记,也就是从表型差异去推测基因型差异,其中极端表型的中间性状不参与对比,而且所选取的极端表型个体数量少。因此,尾分析法并不能代替遗传上的真正差异。上述3个RAPD分析实验都只是从实验室得来的数据,还没有用于实践中对健康和患病动物的区分,目前其实用性还没有得到有效证实。

综上所述,关于毛皮动物自咬症的病因,国内研究比较热的2种观点是脂质过氧化和遗传因素,但是,该病因仍无定论。目前看来,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发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但因为该病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在未确认病因对因治疗之前,我们要做好对症治疗,尽量减少动物应激、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笼养环境等,以期降低发病率,减少该行业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 孙得发,贾康胜,王建华,等.毛皮动物自咬症与大脑细胞脂质过氧化关系初步分析.经济动物学报,2006.10(4):242-247

[2] 高贺松,姜海涛.毛皮动物自咬症的防治.养殖技术顾问,2007,(10):91

[3] 刘德义.毛皮动物自咬症史怎么回事.特种养殖,2005,(10):24

[4] 倪有煌,李毓义.兽医内科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5] Mason G J.Stereotypy and welt'am in mink[J].J Anim Sci,1992,70(supp1):I,158

[6] Mason G J,Cooper C,Clarebrough C.The we~areoffur-farmed T1ink[J].Nature,2001,410:35-36

[7] 于俊开.水貂自咬症发生的原因及制.现代畜牧兽医,2008,(3):21

[8] 颜胜涛,王向阳,李卫国,等.貂咬症治疗.特种经济动植物[J],2007,(11):21

[9] M. Davenport,C. Lutz,S. Tiefenbacher,M. Novak and J. Meyer,A rhesus monkey model of self-injury:effects of relocation stress on behavior and neuroendocrine function,Biol. Psychiatry 63(2008),pp. 990-996

[10] Lutz CK,Davis EB,Ruggiero AM,Suomi SJ. 2007. Early predictors of self-biting in socially housed rhesus macaques(Macaca mulatta).American Journal of Primatology 69:584-590

[11] Suzanne D.E,Held,Marek Spinka.Animal play and animal welfare.Animal Behaviour.pp.891-899

[12] Fontenot,M.B.,Musso,M.W.,McFatter,R.M. & Anderson,G.M.(2009)Dose-finding study of fluoxetine and venlafax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self-injurious and stereotypic behavior in rhesus macaques(Macaca mulatta). J Am Assoc Lab Anim Sci 48,176-184

[13] 余雷晴.水貂自咬症与微量元素.试验研究,1984.(2):1-3

[14] 闫新华.狐病实用防治技术问答.特种养殖,2003.(3):24

[15] 朱玉珍,沈勇,姜云利,等.自咬症水貂与正常水貂血清中金属元素的测定.黑龙江畜牧兽医,1988,(7):6-7,26

[16] 李玉梅,白秀娟.水貂自咬症发病原因分析.中国畜牧兽医,2007.34(11):105-107

[17] 黄春苗,刘英飞,孔庆耀,等.水貂自咬症病因及防治.2010.(7):47

[18] 李玉梅,白秀娟.水貂自咬症的研究进展经济动物学报,2007.11(3):165-167

[19] 赵春新.水貂自咬症防治一例.特种经济动植物,2003,(5):45

[20] 钱国成.毛皮动物自咬症流行特点诊断与治疗.特种经济动植物,2008,(11):20-21

[21] 狄树波,殷丽华,胡彦辉.毛皮动物自咬症的治疗.养殖技术顾问,2005,(6):42

[22] 孙得发,王建华,徐秀容,等.自咬症水貂神经系统病理组织学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10,9(38):25-31

[23] 于少军,殷会成,姜英民,等.耳痒螨寄生引起狐、貉“自咬症”的诊断与治疗.养殖技术顾问,2005,(6):39

[24] 刘鹏,张维广.毛皮动物自咬症的综合防治.特种养殖,2009.6:26

[25] 王铎.浅谈猪应激综合征.现代畜牧兽医,2990.(3):42-43

[26] 赵元楷,籍玉林,曲维江,等.蓝狐自咬症与遗传的关系.毛皮动物饲养,1996.(3):4-5

[27] 赵书景,贺绍君,王怀友,等.重金属铅、汞神经毒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0.3:8-9

[28] Yumei Li,Jiyuan Yao,Lina Ma,Zhiwei Li,Xiujuan Bai.RAPD Genetic Analysis on Etiological Factor of Mink Self-biting Disease.Chinese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2008.24(4):563-568

[29] 刘宗岳,杜智恒,杨春山,等.水貂自咬症SCAR标记的筛选.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2(38):65-66,102

[30] 王慰慰,杜智恒,白秀娟.尾分析法检测北极狐自咬症关联的RAPD标记.动物学杂志,2010.4(53):154-158

猜你喜欢

水貂毛皮过氧化
脂质过氧化在慢性肾脏病、急性肾损伤、肾细胞癌中的作用
笼养数量对育成期水貂行为的时间分配的影响
为防疫荷兰要杀1万只貂
葵花籽及其熟制产品过氧化值变化的研究
做好水貂冬毛生长期的管理工作
水貂犬瘟热免疫失败原因分析
西洋参防护X线辐射对小鼠肺的过氧化损伤
近期国内毛皮市场最新行情
近期国内毛皮市场最新行情
烤肉制品的油脂提取方法的研究及其过氧化值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