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病防控技术分析

2012-01-25陆胜伟王丽青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2年1期
关键词:本场猪只猪场

陆胜伟 王丽青

(1.江苏省常州市武进礼嘉镇畜牧兽医站,常州 213176;2.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湖塘镇畜牧兽医站,常州 213161)

规模养猪给养猪业带来效益的同时,也给猪场疫病防治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猪场疫病发生新的变化,老疫病(如猪瘟)普遍存在,新疫病不断涌现,毒株变异而出现非典型疫病,耐药菌株增加、多病原混合感染等,暴发性疫情和母猪繁殖障碍性疫病严重影响了规模猪场的生产发展和经济效益。

1 规模猪场疫病种类及流行病学

从多年的生猪饲养情况来看,20世纪70~80年代,猪场以细菌性疫病多发,病毒病只有猪瘟、W病等少数几种,通过免疫预防可以有效控制。但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一些新病不断传入,猪病越来越复杂。当前猪场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有猪瘟、猪蓝耳病、乙型脑炎、细小病毒、伪狂犬病、W病、流感等。除病毒病外还有支原体、附红细胞体病、弓形体病以及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等。而且,目前猪场疫病的流行和过去相比,猪群对疫病的易感性增加,典型化和病原出现新的变化,呼吸道疾病危害更加严重,混合感染和疾病综合征逐渐增多,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危害加重,病原菌抗药性增加,抗生素疗效降低,这些都给生猪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疾病防控困难重重。

2 猪病防治误区

(1)许多猪场消毒工作落实不到位,消毒效果不确实,消毒池形同虚设、紫外线消毒时间不足或灯管上灰尘较多影响消毒效果。

(2)免疫注射程序混乱或操作不规范,疫苗质量无保证。对免疫效果没有进行检测,免疫效果不确实。

(3)见病就治,治疗时大量用药,忽视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

(4)对症下药,见泻就止、见热就退,没有标本兼治。

(5)见效停药,造成疾病复发,容易造成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

(6)只注重对发病猪的治疗,忽视了同群或同栏猪只的防治。

3 综合防治措施

第1,要对发病情况做一个总体分析:认清是零星发病,还是群体发病;发病的日龄、病程、死亡率如何,是否具有传染性等。第2,要及时将病猪转移到治疗区,并加强对猪场的消毒、隔离。第3,将健康猪的血样或病死猪的病料送动物防疫部门进行化验、检测,尽可能的确诊病原和病因,针对不同的病原选择敏感性强的药物对发病猪只进行治疗。第4,要无害化处理病死猪只。

对规模猪场疫病的防控要确立新的观念。即树立长远规划的观念、预防为主的观念、群防群治的观念、群体保健的观念、多病因论的观念和健康监测的观念。在具体操作中可以按以下要求来执行:

(1)控制外部疫病传入。对猪场而言,首先,外来猪是最危险传染源。其次,是外来人员、车辆和物品。应严格引种管理,加强检疫。猪场正常每年要更新母猪25%左右,为了改良猪种,公猪每年要从外场引进。因此,首先是尽可能少引种,规模较大的猪场后备母猪可以采取自繁自养的方式,尽可能减少引种次数(尽可能延长2次引种的间隔时间)、尽量从一个种猪场或固定几个种猪场引种。引种之前要了解被引种猪场的防疫及疫病情况。种猪引进后要进行检疫并做好隔离措施。特别注意不要引进其他猪场淘汰下来的公母猪,不要贪小失大。猪场一定要设有隔离的猪舍,至少要有相对隔离的场所,种猪引进后至少隔离1~2个月让引进的种猪适应本场的微生物环境,对一些重要疾病的检测,应掌握免疫情况。

(2)严格猪场进出口的管理。重点控制外来人员、车辆和物品。猪场和外界的联系最多的是饲料、兽药、猪只的出售、猪粪的处理,由此会产生外界人员、车辆、物品与本场的交叉感染。一定要严格控制,绝对不允许贩猪户、养猪同行、非本场兽医及饲料兽药厂家销售人员直接进入场区。严格实行封闭式管理,本场的饲养员要做到不要随意串场、出场。在车辆运输控制上,特别要控制运输猪只、运输饲料的车辆,同时要注意猪场绝不允许从外界购入鲜活动物类产品。

(3)所用饲料营养要全面、合理。首先,要考虑原料的质量。猪场在进料时要把好质量关。对质量可疑的或放置了一段时间的饲料可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其次,对饲料进行科学合理的配方,要挑选质量过关的预混料。好的饲料能减少一些非传染性疫病的发生率,增强猪只机体健康,提高对传染病的抵抗力。

(4)加强猪只饲养环境的管理与控制。从猪群发生疫病的情况看,外地贩入的生猪和饲养条件简陋、用泔水饲喂的生猪发病率高。应激也是引起猪只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应加强环境管理,包括饮水质量、空气质量、夏季降温与冬季保温、饲养密度及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清除。并且,应根据猪的怕热怕潮的生物学特性为猪只提供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夏季高温季节,在没有良好通风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不要用水冲洗栏舍,否则,湿热的环境将会对猪群造成更大的伤害。在冬季要加强猪只栏舍的通风与保温工作,严防贼风与穿堂风。

(5)控制猪场内部自身疾病的传播。要严格执行全进全出制度,定期开展灭蚊、蝇和老鼠,尽可能净化疫病。

(6)开展猪场保健工作。做好常规疫病的免疫预防工作和进行药物性预防用药。①疫苗免疫。要根据本场历年来的发病情况,制定适合猪场的防疫程序。制定免疫程序后要严格按程序开展,并严格免疫注射操作规程。免疫中要注意猪只的健康、疫苗的质量和人为操作因素。疫苗质量主要是指疫苗的选购渠道、运输保存方法、有效期。人为操作因素主要是指兽医人员的责任心和操作过程,如使用前对器械的消毒、注射部位的消毒、进针的深度、疫苗的稀释等。在免疫前要停止药物的使用。②药物性预防。在一些疾病发生的关键性阶段,适当用药可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还可提高生产水平或生产性能。如母猪分娩前、配种前,哺乳仔猪、保育猪转群第1周,气候突变、长途运输前后用药预防疾病的发生是非常必要。另外应定期做好驱虫工作。当然从实际养殖情况看,在外地猪购入后用一些电解多维等抗应急药物也是提高猪只成活率的主要手段。

4 结束语

总之,规模猪场的疫病防控工作是一项综合多学科的系统工程,包括兽医学、畜牧学、建筑学、环境卫生学等多门学科。应该从猪场小气候控制、日常饲养管理、规范种猪的引种程序、疫病防疫、疫病检测、药物预防保健、隔离、消毒等环节做起,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坚持“自繁自养”,才能有效控制猪场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猜你喜欢

本场猪只猪场
分类做好猪场防暑措施
夏季猪场如何驱赶蚊子
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控方法研究
猪场降本增效 聚焦五个重点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猪舍富集的环境对猪只的影响?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得分王
积分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