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规模养猪场疫病防控措施

2012-01-25雷雅素涂西海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2年1期
关键词:病原疫病仔猪

雷雅素 徐 静 涂西海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宝鸡 721004)

随着我国政府各项生猪养殖扶持政策的推行,规模养猪发展很快,已经达到80%。但在规模养殖中,95%是中小规模养猪户。中小规模养猪户一般是由过去散养猪发展而来。有一定养猪经验,场地狭小,功能不全,设施设备简陋,环境卫生差,无技术人员。他们常常受到生猪疫病流行的困扰,养猪效益低下,有时损失惨重,甚至影响了正常的家庭生活。因此,中小规模养猪户最核心的技术、最大的风险是生猪疫病防控问题。

1 病因

1.1 设施设备简陋

(1)部分养殖户采用简易棚。简易棚破旧低矮,阴暗潮湿,饲养面积小,密度大。有的养殖户在大棚中同时养殖着繁殖母猪、仔猪、育肥猪,造成交叉感染;(2)缺乏隔离设施。无法对发病猪隔离饲养,难以有效控制感染;(3)没有取暖、降温和换气设施设备。饲养环境恶劣,容易降低生猪的抵抗能力,造成大面积感染发病。

1.2 饲养管理不科学

(1)饲料成分单一,变化大而频繁;(2)泔水、垃圾直接喂猪,甚至以泔水垃圾为主要饲料养猪;(3)不能定时定量自由饮水,不能及时清理污物;(4)没有采取自繁自养、全进全出措施;(5)没有及时观察猪群变化,发现病猪,耽误了发病猪的处理和治疗。

1.3 环境卫生差

猪舍内环境卫生差,场内没有规范的粪尿污物堆放场所,泔水垃圾随处乱放,污水到处流,蚊蝇乱飞,导致容易感染和大面积发生疫病。

1.4 防疫措施不到位

门禁制度不严,没有消毒设施,或者形同虚设;长期忽略消毒和驱虫环节,不做定期彻底消毒;免疫注射不规范,操作不科学,影响免疫效果。有的干脆不免疫,或者不按规定免疫;对病死猪乱扔乱放,污物处理通道和饲料运送通道重叠使用,造成致病微生物浓度较高,感染机会增高。

1.5 频繁调运来路复杂的仔猪

许多养殖户不能做到自繁自养,经常跨地区跨省际频繁调运仔猪补栏。同一猪场、猪舍仔猪来源于多地;分布在同区域的多个养殖场更是在多个地区调运仔猪,有的不顾品种的地域性差异,盲目引进地方品种,为疫病爆发埋下了隐患。加之不搞产地检疫,不进行规范的隔离观察、驱虫、消毒,引起发病和疫病传播,甚至造成灭顶之灾。

2 流行病学

2.1 新型猪病不断出现,常常跨地区发生流行

大规模发展养猪业,盲目无节制地从国外频繁引种,生猪跨省跨区双向调运,加之猪病病原监测难度大,使新型传染病不断出现,流行范围扩大。如蓝耳病、伪狂犬病、仔猪断乳综合征、猪断奶后全身性消瘦综合征等。

2.2 病原混合感染,疾病更加复杂

许多疫病是由多种病原微生物所致,临床症状没有特异性,表现为一系列普通常见的综合症候群。有继发性感染、并发性感染或者是协同感染。例如:猪断奶后全身性消瘦综合征就是多病原性疾病,核心病原为猪圆环病毒,混合感染有猪链球菌、肺炎支原体、溶血性链球菌、多杀巴氏杆菌、伪狂犬病毒等9种病原微生物。单独的抗生素无效。萎缩性鼻炎是多杀性巴氏杆菌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双病原协同作用所致慢性病,同时可能混合感染多种致病微生物。靠免疫只保护80%。猪喘气病是肺炎支原体感染育肥猪发生的慢性病,常和猪流感、猪肺疫、猪肺丝虫病混合感染。

2.3 症状非典型化,隐形感染增多

如非典型性猪瘟、口蹄疫、猪肺疫等。潜伏期长,发病率不高,多呈散发,症状不典型,表现温和,发病时间长,时好时坏,严重影响生产性能,造成巨大损失。原因与抗生素等药物滥用和不可靠免疫有关。

2.4 发病年龄发生变化,或提前或延后

猪只发病年龄发生变化,或是提前或是延后。如,猪瘟发病幼龄化;仔猪红痢不仅多发1周龄仔猪,而且1周龄以上也多发。

2.5 烈性传染病暴发流行周期缩短,不可预测

从传统上讲,口蹄疫流行规律性极强,一般5~10年1次。现在,该病流行时间间隔越来越短,5年、3年1次,有些地区是1年1次,甚至是1年多次发生流行,无序流行造成防制困难。

3 猪病流行病学分析

近年来,猪的疫病种类增加,流行频率加大。许多疫病诊断由于技术力量缺乏,往往无法及时准确给出结论,只能采取一些常规的非特异的办法防治,使养猪户损失惨重,同时助推了养猪业大起大落。

3.1 呼吸系统疾病是中小规模养猪场主要疫病

如:胸膜肺炎、蓝耳病、伪狂犬病、喘气病、萎缩性鼻炎和猪流感等,这些疫病如果与圆环病毒、猪瘟病毒发生混合感染,经常会导致免疫失败,后果比较严重。呼吸道疫病常常造成保育猪、生长猪及育肥猪发病率增高,死亡率加大,损失非常严重。

呼吸道疫病防控极为困难。因为多种病原混合感染后,容易产生耐药性,使疫苗和药物应用效果不佳;非典型症状出现,确诊困难,常常发生免疫抑制;规模化、集约化的密闭环境,易生发流行,使症状和病情加剧;实践中缺乏行之有效的综合防制措施。

3.2 消化系统腹泻类疾病在中小规模养猪场顽固发生

比较常见的是由猪瘟、伪狂犬、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圆环病毒等病毒性传染病引起的腹泻;其次是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梭菌性肠炎、猪痢疾、仔猪红痢等细菌性腹泻;还有微量元素维生素缺乏、低血糖和寄生虫引起的腹泻病。环境卫生差,极度潮湿,通风不良,温度急剧变化等环境因素可诱发或加剧腹泻病的发生。实践中,许多养猪场的腹泻病是由于平时饲养管理不善引起的。

3.3 传统生猪重大传染病呈零星、温和、频繁发生

猪瘟已由大爆发转变为温和型感染,或者叫隐性感染,零星发病。主要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和新生仔猪死亡。母猪和仔猪终身带毒,成为潜在传染源,这在目前的中小规模养猪场是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口蹄疫在一些猪场频繁、零星发生,发病强度和影响有所减弱,口蹄疫病毒易发生变异,又无交叉互免性,所以很难防制,潜伏在一般猪场,冬春大存栏、高密度和环境恶劣的条件下饲养,或者运输流动应激,加之免疫不规范,抗体水平低,就极易发生口蹄疫流行。还有猪蓝耳病变得相对比较平稳,没有原来那么剧烈,危害程度大大下降。但病毒感染率高,持续隐性混合性感染,对管理水平不高、环境与饲养条件差的养猪户仍有很大威胁,主要引起生产能力下降。

3.4 新型二三类猪传染病单独或混合感染发生,损失较大

这些疫病一般不会形成爆发,发病温和,病程缓慢,时好时坏,而且确诊的手段缺乏,预防和治疗的特异性差,往往被养猪户忽视,造成重大生产损失。如猪的圆环病毒病,包括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征、母猪繁殖障碍、育肥猪呼吸道综合征、猪间质性肺炎和猪肾病综合征等。没有疫苗,诊断困难,危害巨大。猪附红细胞体病流行已经减弱,但发病初不易引人注意,一旦发现即到晚期,治疗效果不明显,不容易净化根除,致使生猪生产性能低下。

4 对策

4.1 做好思想和物资准备

中小规模养猪场饲养密度大,饲养条件差和管理技术水平不高,经常跨区域调进仔猪和种猪,随时有发生疫病的可能。必须要有充分思想准备和物质储备,要找当地正规的兽医和兽医站,以尽快弄清疫情,确诊和采取恰当防制措施。

4.2 隔离

尽快分隔健康猪群与发病猪群,将病猪挑选出来放到隔离舍或隔离栏,将人员、用具及消耗品一同分开使用。同时,观察猪群行为,包括饮食、异常症状、粪便和运动行为等,及时发现病死猪,按规定规范处理,做好记录,以供技术人员诊断和防治参考。

4.3 紧急消毒

每天对猪场内环境、猪舍地面、墙壁、食槽、工具和用具进行彻底消毒。及时把粪便等污物清理干净,运送堆放在固定地方,并进行认真仔细的强化消毒,对圈舍内外的冲洗污水也要加漂白粉消毒。重点要加强对病猪隔离环境和尸体污物的彻底消毒。

4.4 紧急免疫接种

对健康猪群进行免疫接种,确保疫情不继续扩大;对发病群的无症状猪也紧急注射疫苗进行保护。如果疫情猛烈,发病和死亡率高,也可在极端情况下对初发病的猪注射疫苗和血清,尽可能短时间内控制疫病。

4.5 对症下药,积极治疗

对于病重和无治疗价值的可以放弃用药治疗。一般按照兽医的处理意见,进行呼吸、消化、泌尿有针对性的或者广谱抗菌素治疗,消炎降温,健胃止泻,强心利尿,平衡补液等治疗处理。一般重症需长时间、高质量治疗,即是病愈后也形成生长发育不良的僵猪,失去饲养的经济价值。因此不要过度治疗。

4.6 改善条件,加强护理

要根据季节、气候变化情况,采取保温和降温措施,控制好温度湿度,做好通风换气,保持光照充足,地面干净卫生,改提高圈舍环境质量。注意饲料营养搭配,保障饲料新鲜可口,柔软易消化,营养全面,要增加饲喂次数,控制饲喂量。自由饮水要清洁干净,温度适宜。

5 疫病防制措施

5.1 严格门禁制度,杜绝病原和疫病传入

严禁外来人员、车辆、货物自由进入生产区,必须进入的要消毒、更衣、换鞋和清洗。在冬春疫情多发季节,要实行全封闭式管理。出场的生猪一般不准返回,不能饲养、带运其他动物。

5.2 坚持计划免疫,增强猪体免疫力

科学规范地做好猪瘟、口蹄疫、蓝耳病、伪狂犬、仔猪下痢、链球菌、细小病毒的病原监测和免疫注射工作,委托开展免疫抗体监测,根据病原浓度、疫病流行、抗体水平等情况,制定程序化免疫计划和方案,并严格执行。

5.3 定期驱虫,减少或消灭猪只体内外寄生虫

仔猪、育肥猪特别是公母种猪,要隔2~3个月进行1次体表和体内药物驱虫。体表可以用1%~2%的敌百虫溶液喷洒驱虫,体内一般用左旋咪唑,按5~6mg/kg体重通过饲料饲喂驱虫。

5.4 坚持彻底消毒,搞好环境卫生

坚持每周全面彻底消毒1次,可以将病毒性、细菌性、霉菌性疾病的发生率降低50%~80%。要进行场区环境、圈舍、饮水、地面、墙面、用具等定期预防性消毒。病死猪场地用2%~3%苛性钠消毒,粪污堆积发酵消毒,污水按6~8g/m3加漂白粉消毒。消灭鼠害和蚊蝇,防止环境污染。

5.5 重视隔离工作,完善设施和管理

生产区要将不同生长期的生猪保持一定距离分圈隔离饲养。要有隔离网、墙、防疫沟,一定要设立病猪隔离舍,并养成一个好习惯,应该隔离的生猪就必须隔离观察饲养。

5.6 做好饲养管理

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策略。不要长途采购调运仔猪,一定要调运,应该先本地本市,后本省外地市,最好不要在省外长途采购仔猪。采购仔猪前要了解当地自然、气候、饲料和饲养管理条件,疫情和免疫情况,要进行产地检疫。到本地进场前,要重新检疫、驱虫,注射疫苗,隔离观察1个月后,再进入生产区。不要用泔水养垃圾猪,因其污染环境,造成疫病流行,品质和安全性差,市场价格低廉,没有什么好的经济效益,反而常常受到人们的怀疑和责备,是各级政府严格限制甚至取缔的养猪方式。

猜你喜欢

病原疫病仔猪
春季仔猪白肌病如何防治
梨火疫病的识别与防控
仔猪强弱悬殊 要及时调整
秋冬季仔猪保暖措施有哪些
注意预防仔猪腹泻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鱼类烂身病病原研究综述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