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祁连野牦牛引种适应性观察

2012-01-25杨海英汪春莲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2年1期
关键词:野牦牛祁连发情

杨海英 汪春莲

(青海省海晏县三角城镇兽医站,海晏 812200)

1 概况

祁连野牦牛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畜种,对高寒严酷的高原生态条件有极好的适应能力,可充分利用其他牲畜无法利用的草地,生产多种畜产品为人类提高营养丰富的食品和皮毛原料,也是雪山草地上不可缺少的特种役畜。

1.1 体型外貌

体型外貌上带有野牦牛的特征。主要类型分为高原型、环湖性、长毛类群型。体态结构紧凑,前躯发达,后躯较差。头大,额宽。角粗;皮松厚;耆甲高长宽,前肢短而端正,后肢呈刀状;体侧下部密生粗长毛,犹如穿统裙,尾短并生蓬松长毛。公牦牛头粗重,呈长方形;,颈短厚且深,睾丸较小,接近腹部、不下垂;母牦牛头长,眼大而圆,额宽、有角、颈长而薄,乳房小、呈碗碟状,乳头短小,乳静脉不明显。毛色多为黑褐色,占71.8%,其次为栗褐、黄褐、灰色等。嘴唇、眼眶周围和背线处的短毛为灰白色或污白色。

1.2 生产性能

1.2.1 产肉性能 据2010年12月测定,成年阉牦牛(12头)平均体重力389.5±32.8kg,屠宰率55.0%,净肉率43.7%。

1.2.2 泌乳性能 据测定(不包括犊牛哺食量),初产母牦牛日平均产乳量为0.78~1.1 kg;经产母牦牛1.39~1.92 kg。泌乳期一般为165 d左右,年产乳量285 kg,乳脂率6.77%~7.8%。

1.2.3 产毛性能 年采毛1次,成年牦牛年产毛量为1.20~2.65 kg;幼龄牛为1.35~1.55 kg,其中粗毛(裙毛)和绒毛各占一半。粗毛直径为64.8~72.9 um,绒毛直径为16.8~20.3 um;粗毛长度为18.3~34 cm,绒毛长度为4.7~5.5 cm。

1.2.4 繁殖性能 公牦牛1岁左右即有性行为,但无成熟精子,2岁性成熟后即可参加配种;2~6岁配种能力最强,以后则逐渐减弱,个别老龄公牦牛有霸而不配的表现。自然交配时公母比例为1:30~40,此时受胎率较高,个别可达1:50~70,利用年龄在10岁左右。母牦牛一般2~3.5岁开始发情配种,个别的在1~1.5岁时有发情表现,有的3~3.5岁才发情配种。在正常年景,个别饲养管理好的母牦牛群,繁殖成活率为60%左右,差的仅30%~40%。母牦牛1年1产者在60%以上,2年1产者约30%左右,双犊率3%,繁殖利用年限一般长达15年。母牦牛季节性发情,一般在6月中、下旬开始发情,7~8月份为盛期,个别可延至年底。每年4~7月份产犊,4~5月份为盛期,个别可延至10月份产犊。发情周期平均为21.3 d,个体间差异大,14~28d者占56.2%。发情持续期为41~51 h。一般在发情12 h以后排卵,有的在发情终止后3~36 h排卵。妊娠期为256.8(250~260 d)。

1.3 适应性能

祁连野牦牛能适应海拔3 200~4 500m,大气压68 418.85~55 235.28 Pa,氧分压14 501.43~11 660.01 Pa,含氧量14.9%~11.44%的生态环境。其胸廓发达,心肺发育指数大,心指数为0.45~0.63,肺指数为0.96~1.40。寒冷季节,牦牛胸部腹侧下、粗长毛根部着生密而厚的绒毛,借以保护胸、腹内脏器官、外生殖器官、乳房及各关节,以防受冻。据测定,在海拔3 800 m的草甸草场上日放牧9.5 h,牦牛日采食鲜草27.86±1.42kg。在牧草缺乏季节,利用其长而灵活的舌,舐食灌丛、落叶、根茬以及残留在凹处的短草,极耐艰苦,并具有宜于爬山的四肢和似马蹄铁样硬质蹄壳,随处都可攀登自如。

1.4 品种利用

祁连野牦牛是我国青藏高原型牦牛中一个面较广、量较大、质量较好的地方良种。对高寒严酷的青海生态条件有着杰出的适应能力,是雪山草原不可缺少的特种役畜。近年来,因活牦牛在港澳市场销售颇受欢迎,开始为国家换取外汇。但是,由于经营方式和饲养管理粗放,畜群饲养周期长,周转慢,产品率和经济效益都还较低。所以,要加强品种选育,实行科学养育,制订区域规划,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充分发挥良种生产潜力,加快畜群周转,提高出栏率,为发展我国的畜牧业作出贡献。

2 引入地自然条件

海晏县隶属海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湖畔,境内高山多,地形复杂,牧区海拔3 100~4 200 m之间,高原大陆气候特点为光能资源丰富,太阳辐射强,年日照时数为2 580~3 100 h,年均温-1.3~-4.7℃昼夜温差大,冷季漫长可达7~8个月,多大风、干旱、霜冻、雹灾等自然灾害严重,频繁。

3 引入后饲养管理

该品种引入后,实行放牧加舍饲饲养管理,饲草料为粉碎的农作物秸秆和混合饲料,精料组成为玉米、麸皮、菜籽饼等,归牧后每日每只补饲混合精料2.3 kg,青草6.2 kg,将草粉与精料混合均匀每日早晚各喂1次,饮水1次/d,公牛母牛分开,并可在舍内自由活动,同时定期清洁卫生,驱虫,和搞好防疫。

4 引入后的适应性观察分析

4.1 生理指标

引入的野牦牛的体温、呼吸、脉搏3项生理指标均正常,引入后1个月内测量结果为平均体温38.2℃,心跳65.3次/min,呼吸25次/min

4.2 采食观察

经观察改品种引进后既能适应当地的饲草、饲料条件,同时与当地牛比较,表现出反应灵敏,采食速度快、采食范围广,不挑食的特点,对当地的草、料、水饮及喂食后,未表现出不适应情况,对气候适应性较强。

4.3 生长发育观测

在当地的饲养管理条件下,从体重变化情况看,其突出了肉用牛的显著特性刚引进时平均活体重为295 kg,3个月后每头牛平均增加25.36 kg。

4.4 发病情况观察

该品种在引入初期,以呼吸系统和胃肠道疾病最为常见,个别牛有咳嗽、呼吸困难、流鼻液,瘤胃鼓气,腹痛现象,经过及时就诊,未出现死亡情况,并逐渐转愈,以后趋于正常,其发病原因主要与海拔、气候、缺氧、水质、饲草料改变等因素有关。

5 结果

祁连野牦牛引进后,经过近几年的观察和培育,在各方面都充分发挥了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适应性;(2)具有良好的肉用生产性能;(3)具有良好的种用价值;(4)具有良好的繁殖性能。

猜你喜欢

野牦牛祁连发情
祁连草场
壮美祁连
奶牛产后首次发情行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摄影《祁连秋色》
影响氯前列稀醇效果的因素分析
母猪不发情怎么办
奶山羊同期发情技术研究进展
濒危野牦牛的分布、种群、致危因素及保育
野牦牛 可可西里的最后守望者
祁连壮歌永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