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灵武市羊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2012-01-25孙淑萍白学军查玲霞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2年1期
关键词:灵武市滩羊绒山羊

孙淑萍 白学军 查玲霞

(宁夏灵武市畜牧局,灵武 750400)

2011年,为了促使灵武市养羊业又好又快持续、健康、稳步发展,依据发展形势提出发展思路,及时调整产业发展结构及扶持政策。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采取重点调查与随机抽样调查,全面统计调查与召开专题座谈会相结合的办法展开调研,并对有关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

1 基本情况

1.1 肉(滩)羊生产状况

1.1.1 饲养状况 宁夏灵武市自古就有养羊的习俗,这里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养羊业发展。2008年末,羊饲养量100万只,存栏43万只,出栏57万只,羊肉1.6万 t(13元/500 g),滩羊二毛皮9.5万张(70元/张)。2009年以来灵武市委、政府及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振兴羊产业”为重点,全面推进3大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有力推进了羊产业的发展进程。2009年末,羊饲养量300万只,存栏 128.7万只,出栏 171.3万只,羊肉2.65万t(14元/500 g),滩羊二毛皮10.5万张(80元/张)。2010年,按照振兴龙头、强壮龙身、激活龙尾及“四足”支撑体系建设规划,大力实施羊产业铸龙系统工程,使全市羊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群众投资养羊积极性高涨,规模养殖不断涌现。年末,全市羊只饲养量达360万只,出栏267万只,存栏93万只,羊肉4.7万 t(18.25元/500 g),滩羊二毛皮11万张(120元/张)。

1.1.2 饲养方式及基础设施建设 自封山禁牧羊只下山,养羊户由过去放牧变舍饲养殖,由满足自己需要变供应市场需要,由长年养殖变短期育肥,由数量型变数量、质量双重提高型养殖。养殖户旧圈换新圈,旧房换新房,开起小车把钱赚,羊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截至目前,已建成园区(规模场)81个,饲草料加工配送中心3个。发展养羊专业村8个,发展科技示范户300户,适度规模养殖户9 700户,每个专业村年羊只饲养量达5万只以上,形成“万户饲养,千户规模经营、百户科技示范”的产业发展格局。

1.1.3 秸秆加工利用及饲草供给 引黄灌区,耕地31.06万亩,盛产水稻、小麦、玉米,高产稳产秸秆资源丰富,为灵武市羊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饲草保障。2010年新建青贮池1.1万m3,完成秸秆青贮8.4万 t、黄贮6.1万 t、微贮1.2万 t、草块颗粒0.7万 t、草粉10万 t,饲草配送中心3个,已生产销售颗粒料7 000 t;发放补贴式各类不同型号铡草机械 228 台,补贴资金47万元。

1.1.4 品种改良及选育 目前,灵武市有5个标准化、规模化自繁自育场。肉羊:依托力德牧原公司良种肉羊纯繁场,该场近3年向社会提供种羊200只左右,在灌区开展肉羊杂交改良,杂一代羔羊平均日增重243.5 g,断奶重25 kg,分别比滩羊纯繁羔羊和小尾寒羊纯繁羔羊平均日增重提高32%和26%。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5~6月龄肉杂一代羔羊平均体重达到36.5 kg,经济效果明显;滩羊:以森润牧业公司、上沟湾合作社养殖场等滩羊保种区科技示范户为主,实施了优良滩羊种公羊串换,组建了开放式滩羊基础母羊核心群,开展滩羊基础母羊0.85万只选育、鉴定、建档立卡、配戴统一耳标,县外调入优质滩羊种公羊1 561只,县内串换优质滩羊种公羊1 839只。积极推广了滩羊本品种选育、滩羊“二年三产”或“三年五产”技术及饲草料合理搭配、分阶段补饲等科学饲养管理技术,使滩羊生产水平在短期内有了明显的提高,滩羊基础母羊“两年三产” 比例大幅度提高(已达到60%左右)。通过几年的滩羊保种工作的开展,有效改善了近交回血现象,改善了二毛皮花穗质量,使一级二毛皮达10%,二级二毛皮达50%,改变了养殖户传统养殖模式,认可了县外调种,导入外源血,提高了二毛皮质量。

1.1.5 羊肉生产消费情况

架子羊。目前,灵武市以异地育肥为主,架子羊主来源于甘肃、内蒙、青海及周边市县,占本市90%。其中从内蒙三段地及内蒙周边自购占15%,从吴忠九公里活体交易市场自购占55%,从贩运户(贩运户从甘肃、青海等地购买)中购买占20%。

育肥羊。销售出栏育肥羊,其中内销占65%,主销往涝河桥屠宰加工场;外销占35%,其中河南、新疆各占10%(上门来购),甘肃占10%(返销过去),青海占5%(返销过去)。

1.2 绒(毛)生产

1.2.1 绒山羊饲养状况及产值 2008年,绒山羊饲养量12.7万只,存栏9万只,出栏3.7万只,产绒44.5 t,130元/kg;2009年,绒山羊饲养量38.8万只,存栏18.6万只,出栏20.2万只,产绒135.8 t,140元/kg;2010年,绒山羊饲养量21.5万只,存栏12.2万只,出栏9.3万只,产绒86 t,150元/kg。

1.2.2 绒(毛)用羊与肉用羊效益对比

在同等饲养条件和饲养周期下:

饲养改良绒山羊:上年10月~下年4月抓绒后售出。毛收入800元/只(包括:绒:0.4 kg×50元/kg=140元;皮:150元/张;肉:15kg×34元/kg=510元)。成本:770元:包括:饲草料费:1元/日×210日=210元;水、电、防疫:1元/日×210日=210元;购入价格:350元/只)。

纯利润=毛收入800元-饲养成本770元=30元

饲养育肥羊:1个育肥期90~105日。

毛收入762元/只(包括肉:18kg×34元/kg=612元;皮+下水=150元)。饲养成本725元/只(包括饲草料费:2元/日×105日=210元;水、电、防疫等1元/日×105日=105元;购入价格:410元)。

纯利润=毛收入762元-饲养成本725元=37元

在同等饲养期内育肥羊可饲养2批,则纯利润为37元×2=74元,比饲养绒山羊高44元。

1.2.3 绒(毛、皮)生产流通状况 目前,羊绒300~400元/kg,山羊皮板30元/张,杂种羊毛10元/kg,本地羊毛5~7元/kg,滩羊二毛皮170元/张。山羊皮来源于本地、区内各市县及内蒙前期、左旗、阿拉善旗等地区,山羊皮板主销往河北省,山羊原绒主销往中银集团(灵武有10家贩运户、内蒙有30家提供原绒以及从蒙古国进口原绒);羊毛主销往内蒙;本地滩羊二毛皮主销往灵武市2家皮毛加工厂,其中宁夏西部皮草有限公司年生产75万张,而10家贩运户供给量只有50万张,货源紧缺。产品主销往土耳其、俄罗斯等地,年销售收入近4 000万元,创汇263万美元。

1.2.4 品种改良及选育 近几年,灵武市规模养殖户引进辽宁绒山羊近300只,改良本地山羊达5 000只以上,产绒量由过去平均150~200 g/只,提高到现在平均400~500 g/只。

2 存在问题

2.1 基础设施投入较大,生产总量增长较快,但良种化水平低,比较效益差

养羊园区中有的是以良种繁育为主,有的是以异地育肥为主,无论是那种模式基础设施是标准化建设,饲养总量也是有增无减,但都存在品种的良种化、品质的优质化、质量的提高化。

2.2 种养分离,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隐患存在

特别以分户饲养集合成规模养殖的万只园区,羊只来源广、品种杂而多,且饲草种植地缺乏,饲养方式主以精料为主、饲草为辅、种养分离,不能有效利用秸秆,羊只出现黄膘、腿瘸等症状发生,致使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隐患存在。

3 建议与对策

3.1 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我们要结合国家良种补贴项目及市级补贴政策扶持壮大以银湖公司为代表的5个良种繁育场,发展以白土岗乡、马家滩镇为主的50户规模自繁自育户,辐射带动以灌区乡镇为主的300户自繁自育科技示范户,组建基础母羊群,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3.2 建立健全科技支撑体系,促进产业向现代畜牧业方向挺进

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羊产业智力引进、激励机制、课题研究与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的科技投入建设。一是依托宁夏大学、自治区农科院、自治区畜牧工作站等科研院所,并组建羊产业专家服务团,对产业整体发展和关键技术进行指导和研发;二是加强科技人员和养殖户科技培训,培养养殖能手1 000名,提高养殖科技含量;三是种植优质饲草,建饲草配送中心,推广清真羊肉专用饲料,实现以种带养,以养补种,种养结合,草畜循环,环保健康养殖的现代化畜牧业。

3.3 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农民养殖组织化程度

成立灵武市羊产业协会,不断提高养殖业主和广大农户的组织化程度;积极探索完善由政府引导,以联合社和养殖业主为主构成市场风险资金,以规避和降低羊产业发展的市场风险;组建清真羊肉联合舰队,以协会,联合社为主共促产业发展,有效地解决群众养殖过程中的产前、产中、产后问题;要树立“流通也是龙头”,“经纪人就是市场”的观念,以个体运销大户和专业大户为重点,大力扶持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养殖组织化程度,积极发展“合同养殖、订单养殖”。

猜你喜欢

灵武市滩羊绒山羊
新华指数 新增岢岚绒山羊
滩羊打边炉
我国绒山羊种质资源、产绒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N-氨甲酰谷氨酸对滩羊乏情期诱导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
“青少年科技博览杯”科幻画选登
辽宁绒山羊春季放牧植物中毒防治
吃太阳
浅析如何壮大灵武市村集体经济
辽宁绒山羊养殖方法研究
灵武市水污染防治的实践与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