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虞市养猪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调查

2012-01-25

浙江畜牧兽医 2012年2期
关键词:排泄物养猪场养猪

(1.上虞市丰惠兽医站,浙江上虞 312300; 2.上虞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

上虞是浙江省养猪生产二十个大县(市)之一。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养猪产业发展较快,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明显,已成为当地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

1 发展现状

据调查,2011年上虞市生猪饲养量88.78万头,比2008年(55.01万头)增加33.77万头,增长61.4%。年末存栏37.98万头,全年出栏50.80万头,能繁母猪存栏4.18万头,分别比2008年增长72.6%、53.9%、64.6%。猪肉产量3.3万t,比2008年增长53.9%,养猪产值8.89亿元,比2008年增长73.3%。规模化养殖发展迅速,2011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企业93家,年末存栏22.9万头,能繁母猪2.52万头,约占全市养猪量的69%。养猪生产的发展,拉动了农业产值的增加,带动了农民致富,也保障了市场肉产品的需求。究其发展原因,一靠政府政策引导和扶持,二靠养殖设施的技改投入,三靠科学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

1.1大力开展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精品园区、示范小区建设 自2005年以来,全市以小区建设为载体,引导工商业主投资养猪业,把规模养殖场培育成农业龙头企业。先后建设省级、绍兴市和上虞市级标准化养殖小区、现代农业畜牧园区、精品园区项目等37个。通过项目的组织实施和建设,迅速推动了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

1.2着力开展规模化养猪企业排泄物综合整治 根据浙江省“811”环境整治工程要求,上虞市自2005年开始,对全市出栏200头以上规模养猪场开展清洁生产、雨污分流、干湿分离、沼气工程、农牧配套的排泄物综合治理,对年出栏万头以上养猪场实施国家大型沼气工程建设。年出栏2万头以上猪场的沼液进入城镇治污管网,统一治理,彻底改善了猪场及周围环境。

1.3建设良种猪场、提高品种质量 上虞市现有3家一级种猪场,即嵊县花猪国家一级资源场、金华二头乌一级种猪场和外来品种一级种猪场。种猪场为规模猪场提供外来良种母本和优良本地杂种母本,确保猪场品种质量和生产水平。全市全面推广应用人工授精,开展人工授精母猪近3万头,覆盖率达70%。

1.4实施标准化养殖、创建品牌 上虞市已制订《无公害猪肉》的地方标准,建设标准化养殖示范场5家,全面推行标识管理和投入品管理,建立和完善生产管理制度,实行可追溯生猪销售。

上虞市有关部门非常重视农业品牌建设,积极引导、支持和奖励品牌创建,目前全市已有养猪企业注册商标12只,绍兴市著名商标3只,全市已认定无公害养猪基地15个,认定无公害产品8只。养猪企业对产品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有了很大提高。

1.5增加投入、改善养猪设施 近年来,上虞市有关部门积极鼓励猪场在改扩建的同时,增加投入,对猪舍和养猪设备进行技术改造,重点增设保暖、降温、通风设备,埋设污水暗管等,大大改善了猪场内环境。

1.6积极开展综合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 开展动物防疫规范化建设,按照防疫管理信息化、免疫规范化、检疫程序化、饲养标准化、疫情处理法制化的总体要求,21个乡镇街道已全部通过验收。落实防疫责任制,动物防疫工作列入乡镇政府全年考核目标责任制。市对乡镇、村、规模场层层签订责任书。稳定防疫队伍,村级配备防疫测报员、规模猪场有固定的职业兽医技术员。落实防疫经费,政府把重大动物疫病防疫的疫苗费、消毒费、免疫注射劳务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

2 存在问题

2.1养猪用地是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养猪在农业生产中具有特殊性,建造猪舍需要土地,且多为永久性建筑,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框架拉大,交通干线的新建,禁养区、限养区的划定、杂地山地的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养猪的空间已越来越小,保护耕地和发展养猪生产的矛盾十分突出。养猪用地已成为发展养猪产业的最大困难。

2.2养猪场的排泄物已成为农业环境污染治理的难题 据调查,1个年出栏万头的规模猪场,其排泄量相当于1个中等镇人口的生活污水量。猪场的粪便、污水、臭味、昆虫在1 km2范围内具有明显的生活环境影响。近年来,省“811”环境整治工程的实施,虽200头以上的猪场已进行以沼气工程建设为主的排泄物治理,达到了减量排放效果,但沼液的氨氮和“SOD”、有机磷、重金属等远未达到达标排放要求,且部分猪场还在扩建和增加饲养量。所以养猪场排泄物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点,已成为促进社会和谐和科学发展的环境不稳定因素。养猪环境污染的全面、彻底整治任重道远。

2.3科学技术作为养猪的第一生产力,显得后劲无力 科学养猪,人是第一要素,现代养猪界各种人才匮乏,养猪企业的管理层需要复合型人才,既要懂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更要内行,实在不多。技术人员大多学历较高、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经验不足。饲养、配种、防疫等一线生产人员文化程度低,责任性不强,科学养猪技术难以贯彻实施。现代养猪技术,并非局限在传统的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方面,信息化、机械化、智能化、标准化以及猪肉产品的安全等方面技术应用越来越显得重要。饲料营养和疫病防治等主要养猪技术发展迅速,与其他产业相比养殖业方面的人员还存在着学历低、年龄大等问题,要发展显得后劲不足。

2.4养猪场的设施、设备有待投入、改造和提升 传统的养猪设施、设备影响养猪新技术的应用,影响养猪生产水平的提高,也影响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目前,大部分养猪场的设施大多存在雨污不能彻底分流,喂料做不到按时定量,消毒不够全面彻底,高温季节降温不够,寒冻季节保温困难等问题。一方面猪的生长速度受影响,另一方面疾病多发、死亡率高,管理和生产成本提高,严重阻碍养猪生产力的提高和养猪产业的发展。

3 发展养猪产业的对策

3.1畜牧业用地要法制化、程序化 要以《土地法》《畜牧法》以及土地管理和鼓励畜牧业发展的基本国策为依据,对中小养殖户或在禁养区内养殖场拆迁用地进行资源整合。开展全市可用养殖杂地的资源调查,因地制宜统一布局,规划出若干个可养殖区域,在可养殖区内合理安排,统筹兼顾,依法、按程序审批养猪用地,在不破坏耕作层的前提下架空或铺板建造猪舍。

3.2畜禽养殖农牧循环生态化 新建、扩建养猪场要预先开展环境影响评估,提出切实可行方案。根据环境评估意见和处理排泄物方案,同步建设污物处理设施,如沼气工程等,沼液与周围相应农田配套消纳。农牧结合消纳有困难者,或5000头以上的养猪企业排泄物需进入城镇排污管网统一处理。猪粪集中堆放,制作有机肥。有条件猪场周围建造阔叶林绿化带,降低噪音、减少臭气。大力推广和倡导农牧循环生态养殖,保障猪场的可持续发展。

3.3进一步推进养猪规模化、标准化 规模化养殖可以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整合人才和技术优势,推动科学养猪。规模化养殖与散养相比可以节约用地,有利于排泄物整治,有利于新技术推广应用,有利于设施改造,达到规模效益。根据上虞市目前的管理水平,规模养猪场一般以1~2万头为好。标准化养猪是养猪综合技术的应用,能对养猪的投入品,以及整个生产过程的规范,也是对猪肉产品安全监管的有效措施。

3.4猪场建设设施化 设施化养猪是科学养猪的必然趋势,也是对传统养殖方式的颠覆性措施。养猪设施、设备的技术改造和应用,反映了养猪人员的思想观念更新、投入力度加大、科学技术的应用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养猪设施化主要是标准化猪舍、自动投喂系统、自动消毒、保暖、降温、通风、排泄物处理以及信息化管理设备的应用等。设施化养猪能提高猪的生长速度,改善养猪环境,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猪场的生产力和管理水平,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3.5大力开展养殖、防疫、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培训 培训要有的放矢,分别对管理人员、技术人才、饲养员和配种员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培训。同时还要鼓励技术人员相互交流和人才的流动使用,以达到人才上取长补短,增加知识面。管理部门要加强养殖业岗位准入和执业资格的培训,促进从业人员提高素质。

猜你喜欢

排泄物养猪场养猪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规模养猪场必备防疫条件及操作规程分析
基于1500以太网养猪场的智能饲喂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养猪
养猪谨防六大误区
“二氧化碳荒”愁坏英国养猪场
治污关停养猪场这可不是开玩笑
蜗牛的“便便”什么色
丹麦惊现700年前的厕所
牛排泄物制能源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