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藏医病机学的生理与病理特性

2012-01-23南加太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2年10期
关键词:内因藏医培根

南加太

(青海大学藏医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1)

1 藏医生理的功能物质与特性

藏医生理性功能物质包括七大精华物质和三秽物,这10种是病邪侵犯的对象。病理性功能物质包括隆、赤巴、培根三元素,通常三因素在人体保持平衡,发挥着各种生理功能,一旦受外干扰时,它们的平衡便失调,功能发生偏盛或偏衰,这时的三因则变成引发疾病的病邪。三因素与十大物质之间存在相互依存而又对抗的关系,犹如木与火的关系,木是火燃烧的对象,火为木作燃烧的物质[1]。七大精华物质包括饮食的精微(营养)、血液、肌肉、脂肪、骨 、骨髓和精液。三秽物是指大便、小便和汗液,此外牙齿、指甲、汗孔分泌的废物也属于秽物。10种受害最初来自饮食的营养,特别是血液直接由营养生化而来的。人体中的无元所产生的隆、赤巴、培根为三因。其中隆的特性轻、糙、细、坚、寒、动;赤巴特性为腻、锐、热、臭、泻、潮;培根特性为腻、凉、重、钝、稀、稳、粘[2]。在未受到外因干扰时,三因在体内保持平衡,成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功能物质。但一旦受到外因干扰,三因平衡失却,就会变成引发疾病的根源。正常情况下,隆、赤巴、培根在体内处于平衡、协调状态(如进食甘、酸等味和重、腻等性食物,行为起居安宁、温暖等时,体内隆则处于协调状态),共同维护人体功能正常发挥。反之,饮食起居等失常,三因便发生失调,则会变成危害人体的病邪,根据所使用的反常饮食,起居性质的不同引发各种性质不同的疾病。调解三因平衡是保持人体健康的保证。

2 病理的特征及内因

疾病种类有无数种,一一追究其每一个病理因素是很困难的,它们有着共性的发病因素。《月光》中说:“万病根源只有一,无我无明是内因”[3]。通俗地说,不知晓世间的因果关系和万物无常等真谛而产生贪欲等烦恼之心就是“无明。无明是产生无数疾病的和近期疾病的共同病因。“具体病因是由无明产生的贪、嗔、痴三毒,三毒则引发隆、赤巴、培根三邪”。三毒是摧毁人生命的毒物。三毒如何引发三邪呢?藏医认为,贪欲的特性与隆的“动”的特性相同,故贪能引发隆偏盛、所谓贪欲就是欲望强烈,如爱听悦心的华语,贪图物质享受,贪欲女色等。人的贪欲之心无时每刻都会出现,飘忽不定。这种“动”的特性则会引起以善行而多变为特性的隆发生偏盛;认得嗔怒会引起血液增盛则导致赤巴过盛,犹如两石撞击产生火、正负电子碰撞产生电那样。所谓嗔怒就是看见可恶事物,干扰心思产生不乐的情绪,出现脸色变红、体温增高称之为嗔怒,嗔怒特性为热、燃烧,与具有热而锐等特性的赤巴一致,故嗔怒则会引起赤巴偏盛;痴愚的特性“重而钝”,与培根的“重、钝”一致,故痴愚则会引起培根偏盛。总之,贪、嗔、痴是一切疾病的3种具体内因。直接导致疾病发生的内因称为近内因。人体固有的隆、赤巴、培根就是3种近内因,称三因,三者未发生病变时是潜在致病内因,当发生病变后就成为直接致病的病邪,也称三邪。三因与三邪相依相克,同处一起,犹如木料燃烧的内因是木本身存在的火元,木的形体与火元同在于一个实体之中那样。赤巴本质属火,具有热、燃烧的特性,具有向上升腾功能,即使依存于人体脐以下部位小肠等处,也会像火一样向上燃烧,它是一切热病、疫病产生的根源。培根本质属土、水,具有重钝等特性,通常依存于人体头部,具有向下沉降功能,是一切寒病发生的根源,胃肠脾肾疾病基本上是由培根引发的。隆本质属风,具有轻、动等特性。介于寒热之间为中性、当它遇到赤巴热性病则象鼓风器那样吹得火势更激烈,引起热病加重,遇到培根寒性病则吹得培根更加寒冷,熄灭胃火,引起寒病加重。总之,隆、性轻而动,遍行全身,鼓动得热症更热,鼓动得寒症更寒。综上所述;无明是种子、贪、嗔、痴是幼芽,隆、赤巴、培根是果实。或无明是酒曲,贫、嗔、痴是粮食,三邪为酿出的酒。它们之间相生相依,有因与果关系,缺一不可[4]。

3 疾病的特性与病理变化

疾病的特性包括20种属性,其中隆有轻、动等六性,赤巴有热、锐等七性,培根有重、钝等七性。此特性发生病变后,引发具有上述20种特征的隆病、赤巴病、培根病,在外因影响下,三因的衡量发生增或减,相互侵犯各自依存的位置和通道,致使功能紊乱,这就是疾病的本质[5]。隆发生偏盛后,如果其特性中的寒、糙性质发生偏盛则会引起人体干瘦、无力、胃火衰弱,肤色发黑、喜热向阳;动、细性质发生偏盛则会引起身体寒战,发冷。如果伴风隆的动性发生偏衰,则会导致消化不良,出现饥饿;下泻隆的硬性发生偏盛则引起大便闭结;遍行隆的轻、动性发生在偏盛则引起言语唠叨不休,因意识飘逸不定而引起头昏、体弱、失眠、五官知觉麻木,迟钝等。赤巴发生偏盛后,如果能消赤巴的轻性发生偏盛,则引起胃的消化力加强,产生易饿、口干、舌燥、体温高等症状。锐、泻性质偏盛则引起腹泻等。培根发生偏盛以后,如果能碎培根的重、凉性发生偏盛,则引起胃火衰弱,不消化;重性偏盛则引起身体感觉沉重;凉性偏盛则引起体温降低,肌肤和面容色白等重、钝性发生偏盛而引起的身懒倦怠。能合培根的重性发生偏盛则引起四肢关节松软无力,涎水、唾液,鼻涕等多而发粘;重、钝性发生偏盛侵入五官,则引起嗜睡、喉咙堵塞,呼吸不畅等。

根据上述,藏医病因、病机学中病理、生理的特征俱离不开三因素,其20种特征是整个生命活动的功能物质,它们既有共性,又存在异性,故调节三因之间的平衡是人体健康的保证,也是根本。

[1]康仓·珠嘉.藏医实践论[M].第一版.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1994.78.

[2]宇妥·云丹衮波.四部医典[M].第三版.西藏:西藏人民出版社,1993.29 ~34.

[3]多吉杰博.藏文大藏经分类丛书.藏药学选编[M].第一版.北京:民族出版社,1992.359.

[4]金巴才旺.四部医典详解[M].第一版.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2000.178 ~179.

[5]德斯·桑杰甲措.蓝琉璃[M].第一版.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171.

猜你喜欢

内因藏医培根
基于藏医经典古籍《四部医典》的文献传承发展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的藏医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选穴规律
蔬果们的七七八八
书面表达中从内因角度分析的写作方法
藏医临床课教师面临的教学问题及对策分析
浅析如何使普通高中学困生爱上英语
火腿培根,吃还是不吃?
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探析
开封后的培根该如何保存?
百货们的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