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湿热的60例临床分析

2012-01-23李雅楠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21期
关键词:溶血性青霉素链球菌

李雅楠

风湿热是上呼吸道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有全身结缔组织病变,感染引起咽炎后2~3周发病,有40% ~60%可引起心脏炎。典型临床表现最常见为发热、关节炎和心脏炎[1]。环形红斑、皮下结节和舞蹈病也偶尔可见。收集临床2009~2010年收治的风湿热患者60例进行临床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集的60例风湿热患者,男38例,女32例;年龄10~32岁,平均15岁。病程10~30 d。

1.2 辅助检查 急性炎症白细胞计数轻度至中度增高,嗜中性粒细胞稍增多;红细胞沉降率(ESR)加速;C反应蛋白(CRP)阳性;糖蛋白或黏蛋白增高。咽喉拭子培养对较近期的链球菌感染阳性率稍高。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试验以高于500U为异常。故其阳性率仅在36%~50%。抗脱氧核糖核酸酶(抗DNA酶B)试验高于250U为异常。其高峰维持时间较长,发病后4~6周达高峰,其增高时间可维持数月之久,对来诊较晚或迁延病例或舞蹈病患者意义较大。抗链球菌激酶(ASK)试验高于80U为异常。抗透明质酸酶(AH)高于128U为异常。抗核苷酶试验正常值为275U。免疫球蛋白增高,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增高,抗心肌抗体检测。

1.3 方法 风湿热活动期必须卧床休息。若无明显心脏受损表现,在病情好转后,控制活动量直至症状消失、血沉正常。显效指标是渗出性炎症消散,血沉降至正常。常用的药物有水杨酸制剂和糖皮质激素两类。

2 结果

急性风湿热初次发作6~12周约90%患者恢复,10%患者在6周~6个月以上。

3 讨论

本病多发于冬春阴雨季节,潮湿和寒冷是重要诱因。风湿热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最常见于5~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多数患者发病前1~5周先有咽炎或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史。起病时周身疲乏,食欲缺乏,烦躁。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关节炎,心脏炎,皮下小结,环形红斑及舞蹈症等[2]。为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咽部感染引起的变态反应与风湿热的发病有关,柯萨奇病毒感染与遗传因素也可能与风湿热发病有关。风湿热的病理改变是结缔组织炎症,主要累及心瓣膜、心肌间质小动脉以及浆膜腔。其病理过程有变形渗出期、增殖期及瘢痕期。在浆膜腔以渗出为主,渗出物多可完全吸收。风湿热反复发作,使心瓣膜瘢痕增多,形成慢性心瓣膜病。实验室检查可测出链球菌感染指标、急性期反应物增高以及多项免疫指标异常。

风湿热活动期必须卧床休息。宜进食易消化和富有营养的饮食。风湿热一旦确诊,即使咽拭子培养阴性,也应给予1个疗程的青霉素治疗,以清除溶血性链球菌。根治链球菌感染是治疗风湿热必不可少的措施[3]。抗风湿治疗常用的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两类。对无心脏炎的患者不必使用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对急性关节炎疗效确切。风湿热是与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免疫疾病,如经上述治疗仍反复发作或经久不愈,改变环境以去除链球菌感染和其他诱发风湿热发作的外界因素;改变机体处于高度过敏的状态,可试用免疫调节或提高机体免疫力的药物。

向患者讲解风湿热的相关知识,急性发作缓解后应立即给予预防性治疗。最佳方案注射青霉素G 120万U肌内注射,4周1次。长期预防可使用链球菌疫苗。本病应强调早期诊断和治疗,尽管关节症状持续时间短暂且呈自限性,但心脏后遗症都是慢性的,且危及生命。关键是控制和预防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注意环境卫生,居室宜通风通气良好,防潮、保暖,尤其对人口比较集中的场所(如幼儿园、小学)尤需注意,以避免链球菌的传播;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4];对流行期的咽喉部链球菌感染应积极控制。风湿热发作的预防:凡5岁以上有发热、咽喉炎等症状拟诊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者,或确诊有A组溶血性链球菌咽炎的患者应立即给予青霉素或其他有效抗生素为期10日的治疗。二级预防主要针对年幼、有高度易感因素、风湿热多次发作、有过心肌炎和有瓣膜病后遗症者,首要目的是预防和减轻心脏损害。以长效青霉素,120万U,每3~4周肌内注射1次,用药至少10年,或直至40岁,甚至终生预防。

[1]周红梅,孔祥英.不典型风湿热2例报道.重庆医学,2004,33(4):499,504.

[2]余步云.风湿热与风湿性心脏病.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85-90.

[3]金有豫.药理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45146.

[4]黄建林,古洁若,余步云.风湿热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临床内科杂志,2005,10(22):649.

猜你喜欢

溶血性青霉素链球菌
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感染及干预措施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链球菌感染与银屑病相关性探究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大同地区孕产妇B族链球菌带菌情况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猪青霉素过敏怎么办
细菌为何能“吃”青霉素
青霉素的发明者—莱明
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A的制备与鉴定
副溶血性弧菌保藏条件研究
不同副溶血性弧菌菌株成膜能力及成膜影响因子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