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随性 好色 健康 温情——小编的水果主义

2012-01-23

中国果业信息 2012年5期
关键词:果品杨梅草莓

□ 肖 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信息网络的发达及营养学的普及,饮食强调合理搭配,水果必不可少。因此,如何消费水果成为大部分人的生活必修课。自然也有“SQ”迟钝,觉得水果非必须,一些男同胞就是,一日三餐管饱就完,把水果归入零食,偶尔吃吃,可有可无。女性消费者则不同,除了营养搭配的需要,为了“多C多漂亮”等原因,是水果消费的主力军。从小生长于云南东南部,当地水果品种本就丰富,加上母亲喜欢购买,从我记事起,家里水果供应几乎未断过,于是接触的果品较多,食用水果已从小养成习惯,加上自己喜好,果品就成了生活必须,已达到“无果不欢”的境界,每天没点水果,就感觉欠缺。

购买水果目的不一,每人的标准及侧重点有所差别。自己消费的话,有的强调的是品种,有的注重品质,有的看重品牌、健康、价格等。若作为礼品购买,送给他人消费,则侧重品种搭配、包装精美等。水果于我不可缺,时时修习选购功课,形成一点消费主张。

首先要当季。虽然现代栽培及贮藏技术的发展促使某些水果一年四季供应,如苹果、梨、香蕉等,但无论品质还是安全性,当季果品都要高得多。当季水果新鲜,风味佳,种类多,选择性大。反季水果有的在大棚种植,大棚内温湿度等环境条件适宜病虫害发生,农药之类自然用得多。贮藏果品为了延长保质期,使用保鲜剂类药剂是免不了的,因此,安全性就打了折扣。对日日能见的苹果,我更愿意选择当季的绿苹果,稍酸,爽脆,咬一口“嘎嘣脆”,除了当季的缘故,更符合个人口味。

其次是品种。在无所选择的情况下,水果我是“来者不拒”,还未发现讨厌的品种。偏爱热带果品,如菠萝、杧果、火龙果、番木瓜等,也爱小型果品,如樱桃、草莓、杨梅等。只要这些果品大量上市,常是尽欢而买,觉得是不能错过的味觉享受。

再次是品质,也可以说是产地,产地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果品品质。云南椪柑品质就比重庆的好得多。云南椪柑,果大,蜜甜,着色佳;重庆椪柑果小,味淡。广西荔枝、海南香蕉、陕西苹果、赣南脐橙等果品的品质优于其他产地,已是常识。对于柑桔类这一大宗果品,首选血橙。血橙肉质细腻,玫瑰香味浓,酸甜适中,不上火。每年血橙成熟季都要购回家人两三个月的食用量,由于偏爱,每天五六个不在话下。温州蜜柑等宽皮柑桔类,除了易剥皮,口感风味比血橙差太多,有的品种多食还易上火,个人一般很少购买。

再说草莓,在一些大中城市的市场上看到的,都是颗粒很大,干巴巴,红白红白的,对比起家乡的草莓,一个个水灵灵、红艳艳、小巧可爱,对前者就没有了购买欲。每当看到那些似乎大得过分的草莓,就会不自觉地想念家乡的草莓,盼望着过年回老家,到时就可以尝到我思念的小草莓了(当地草莓“春节”左右上市)。

家乡是云南杨梅产地之一,父母在家门口就栽种了两株,每年杨梅熟了,舍不得吃,大部分小心采摘下,保鲜袋细心装好,放入冰箱冻着,留给我。每次放假回老家,饭后一家人悠闲地坐在门前小院里,沐浴晚霞,尝几粒酸甜可口的杨梅,不时闲聊几句,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每当想起,都让我心醉。由于杨梅不耐贮藏,从外地调入重庆销售的杨梅似乎已“面目全非”,软软的“瘫”在那里,要不就是颗粒很小,价格不低,与家乡同品种杨梅没法比,就别提买了。

在以上3条原则的基础上,每次面对市场上或超市里琳琅满目的果品,选定一种或几种,具体挑选时,就涉及果品“卖相”,颜色、形状、大小、有无虫眼和病斑,打蜡与否等方面,如何看外观就挑选到满意的果品,也是一门学问呢,我仍在研究中。

当季、喜爱的品种和较好的品质,这就是我的水果消费主张。由于个人偏好,有的观点难免偏颇,仅供参考。

猜你喜欢

果品杨梅草莓
专家传授“美颜术” 果品销售不再愁
想去旅行的杨梅等7 则
惟妙惟肖——中国古代器物之粉彩像生瓷果品盘
夏令果品入古诗
杨梅
流翔高钙功能性果品 深受浦江桃农欢迎
腊月杨梅红
草莓
孙来达:梅老大的杨梅不愁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