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支画笔耕质朴 半砚清风探精深

2012-01-19毕东明方云普

中国报道 2012年5期
关键词:古运河平原国画

毕东明 方云普

大平原上古运河畔的沧州是个出俊杰的地方。这里的风情质朴得如土地的颜色。国画家耿玉轩先生在这种文化的滋养之中,形成纯朴的人格和清新的画风,既为艺术的传承作了必要的链接,又对文化的弘扬作了必然的阐释。

玉轩先生伫立在大平原古运河文化精神的楼阁之上,品味着本色赋予的奇思妙想,思索着乡土的宏阔与绵远,分明感到一种涌动着的精神与大自然形成了统一的力量,让心目中的一切化作一帧帧至真至美的长卷;他凝望着苍古的河道,分明感到沉积在其中的唐船宋网明月清风,随着波光泛出时代的气象。他从这条厚重的信息链中,以勤奋的实践和用心的体悟求证出国画艺术的本元以及长盛不衰的内在原因。

艺术是乡土的花朵与芬芳

玉轩先生的画是很美的。不仅在于他画得真实自然、清新灵动,整个画面简练而明快,平实而生动,毫无陈腐、张扬之味。

玉轩先生是抚着大平原的麦浪数着古运河的水波走进艺术殿堂的,其宏大的气度、朴实的本色始终保持不曾流失。这一天生的个性成就了探究国画艺术本源的优势。他对国画艺术精深内涵的认知,就是从大平原的季节轮回和草木枯荣,从树尖掠过的鸟、从田间窜出的狗开始的。

在几十年的创作过程中,这些脑海中形形色色的事物始终是生动的、乡土的、本色的,成为他实现与国画艺术拙朴自然本质契合的一个个载体。

他的每一幅画都镌刻上乡土文化的印痕,无一不属于大平原与古运河。每当进入创作状态时,那种源自大平原、古运河的情结就不由得在胸中起伏,他的思绪、他的视点和着情感的节奏向无垠的原野和无尽的河流延展,精练的笔墨在心声的弹拨下吟唱起一支支古朴淳香的颂歌。与大平原、古运河的情缘成为他艺术的灵魂。

那一手清秀的瘦金体字,是他在浓郁的柳荫下吸着槐花的清香以树枝为笔以大地为案练出来的,等到提笔蘸墨在宣纸上挥写的时候,心中的恢弘与大方已经化为跃然的文化精神和思想重量。

玉轩先生人格画风上的优秀品质,是以平淡自然为底蕴经过长期锤炼提升而成的。苍莽的大平原、寂静的古运河,虽然少了些喧嚣少了些浮华,但是多了些安静多了些本色。人在这里能够纳长天之浩气,集大地之精华,平心中之浮躁。

从古至今,名师大家多隐居深山苦心修行,所追求的正是这样的境界。对于玉轩先生来说,大平原的乡土,古运河的文化,让他的艺术更加亲切,更加自然,更加朴实;让他的艺术个性更加鲜明,更加深切,更容易卓然于世;让他脚下的艺术之路更加坚实,更加广阔,更具有生命力。

艺术是本色的提炼与夸张

自然、本色能够直接地反映创作主体对客观世界的意识及其融解在艺术形象中的意志。国画艺术的精要也在于此。

玉轩先生画画所持有的拙朴之美,是平淡自然的心态在作品上的真实再现。心态是对事物内在联系的认知与把握。艺术则是对实际的涵盖对底蕴的升华。国画艺术创作遵循这一规律,拓展出一条不息的长河。在玉轩先生看来,一切事物都经历了从有形到无形再到有形这一辩证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从具象到意象再回归拙朴这样一个艺术化的过程。

《五月藤花香》是他精心创作的一幅八尺巨作,老藤逢春布满鲜花,或舒展盛开,或含苞待放,数只蜜蜂相约飞舞,吟诵着季节的精彩和世间的美好。寻常的事物在他笔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气,生机盎然之象。这气象与其说是物象的风姿绰约,倒不如说是心灵的春波荡漾,因为心中的本色与自然界的春色早已浑然一体。艺术的真实美在这里得到准确的诠释,而这种美是有韵律的,是传神的。好画必定出自于生活底蕴和情感本色。艺术家的写实并不是简单地照物摹形,而是从生活和现实出发来体悟艺术的本质;艺术的美感也不是对典型事物的随意剪裁,而是用情感和心灵作主线的贯穿与组合。

玉轩先生的画无一不透视出骨质的美感,就是因为他探求到了生活的真实,揭示出了艺术的真谛,把握住了审美的规律。玉轩先生的笔墨功夫让他能够把心中的感受极美极致地倾诉到画面上,展现出美仑美奂的艺术境界,这不能不说是国画艺术的幸运,也不能不说是大平原、古运河的造化。他的作品曾多次参与中日文化交流,得到广泛的赞誉,同时在国内大展中屡屡获奖。以年轻之作而获此殊荣,只能说明他精到地把握了大平原、古运河的文化精神与国画艺术创作的关系,以平实淡然之心和朴实生动之态营造出清新爽朗之气、质朴真切之风。发轫于大平原、古运河的想象力是丰富而清丽的,玉轩先生的艺术创作之源是不会枯竭的。

艺术是宇宙的性情与思想

艺术家与客观世界联系最深切的是思想。艺术是心态的展示,心态则是思想的深度。艺术创作的境界是无得无失、无功无利、无古无今、无我无他的。这是心态的自由放纵与精神的超脱飘逸,这是天地合一、淳和齐一、万物皆统的大和之境。人能如此,不单单取决于性情,主要取决于思想。玉轩先生是有思想个性的画家。他在创作中把线与面、圆与方、浓与淡、明与暗、老与新等一系列矛盾关系处置得恰当得体。

如在《月光融融》中,突兀的剑麻之上现出一轮朦胧之月,以圆见方,以方衬圆,方圆一统,相映相融,再施以黑、灰、白三种色彩,画面温润祥和,格调清朗宁静,艺术感染力在升华夜色情思之中发挥到了极致。

他认为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师法自然而中得心源,因而他能够自觉地把艺术的精要融会于胸中,又自然地融解于画内。思想是艺术的风骨。说玉轩先生的作品纯朴而清新,是因为他精确地把握住了事物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把自然界质朴的本元和不断发展变化所带来的新鲜与生动,准确地予以表现,一方面以思想赋予深刻,一方面以性情赋予和谐;是因为他参透了世间之理,并依此将所有的物象理性化,能够轻松自如地分辨出构成世界的元素,再用艺术理念和创作原则进行重组,开拓出了广阔与高远。思想的刻度让他把国画中本来应该蕴涵的文化精神进行了熔铸与提升,其作品因此更加饱满而真实。

范曾先生说过,艺术的本质是宇宙同体。回归宁寂而和谐的太始,忘却机变和智巧,是国画艺术一向以朴与拙为最高境界的哲学依据。国画艺术体现的是中国哲学思想,其品位在于昭示出来的思辨性。对于艺术来说,竭五色之变化不为美,穷五音之玄妙也不为美,只有闪烁着思想上的凛冽寒光,体透着品性上质朴淳厚,才是艺术家孜孜以求的大美奇奂。

正因为玉轩先生将身心融于大平原、古运河,才能够从中分离出思想的内核,找到艺术的源头,达到与客观世界的统一。也正是在这个物我合一的过程中,他彰显了自我,拥有了自我,锤炼出思想个性,实现了艺术上的精进。其人其画,少了浅显,多了深刻;少了轻浮,多了厚重;少了狭隘,多了广阔;少了鄙薄,多了谦逊;少了虚妄,多了实际。思想之美、艺术之美,因为将客观世界人性化与经典化而成为人世间的大美。它对于玉轩先生来说,更深深地隐含于亘古不变的大平原上,更真切地展示在古运河流淌不息的思想与精神之中。

玉轩先生分享着大平原麦熟的快乐,品尝着古运河大秋的丰硕,用他那特有的笔意抒写了一首充盈着自豪与感动的浩歌:

天地往来换古今,大河一脉铄精神。

画比风光夸广阔,情接万象诵清新。

半执纤笔耕质朴,且临古风访圣人。

空灵当论千般好,散淡方迎四季春。

心归太始齐高远,才却浮华美亦真。

耿玉轩1962年生于河北沧县,十六岁随著名画家米春茂先生学习工笔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文化部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中日美术家交流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日本东胜美术株式会社一级特邀画师,日本爽健堂画廊艺术顾问,沧州市群星艺术学会国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民建中央画院沧州分院院长,沧州市政协委员。

1998年 《猫戏图》等四幅作品参加由日本东胜美术株式会社在名古屋举办的中国画二十人展。

1999年 国画《月光融融》荣获全国第二届中国花鸟画展优秀奖(中国美协主办),国画《国色春晖》荣获中华世纪之光书画大展金奖(文化部主办)。

2001年 国画《耄耋长春》荣获第六届全国年画展铜牌奖(文化部主办)。

2002年 国画《热土》荣获第五届全国工笔画大展收藏奖(中国美协主办)。

2005年 国画《五月藤花香》荣获“长江颂”全国中国画提名展优秀奖(中国美协主办)。

2008年 国画《信使传佳音、国花颂太平》搭载“神舟”七号飞船遨游太空。参加“和平颂”太空飞行艺术之旅。

多幅作品发表于《国画家》、日本《水墨画》等多家国内外专业刊物。在人民美术出版社、日本日贸出版社等国内外十余家出版社出版作品百余幅。《春晖》等数幅国画作品被中国文联、中国美协、齐白石纪念馆、云南世博园、日本MPC出版社等国内外文博单位及国家驻外机构收藏。近百幅国画作品被日本、美国、韩国、新加坡及港台人士收藏。

2011年 9月两幅工笔国画作品《国色春辉》,《报春图》随“天宫一号”遨游太空,参加“天宫一号飞天之旅”大型文化公益活动。

猜你喜欢

古运河平原国画
那一片平原
国画《鲦鱼》
国画《鲿》
江淮平原第一关——古云梯关探秘
东林古运河人那些幸福味儿
东林古运河人那些幸福味儿
平原的草
夜游清名桥古运河
浪起山走
国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