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地震之后日本资源战略新变化

2012-01-17

资源再生 2012年11期
关键词:矿业勘探供应

日本大地震和海啸已经过去一年多了,也许这次灾难对全球矿业开发的影响并没有引起很多人关注。事实是,地震导致日本一些生产设施毁坏和供应中断,引发了日本对其原材料长期稳定供应的忧虑,日本贸易商和生产公司已经采取措施以应对形势新的变化。

日本东北部地区包括铜冶炼厂、锌冶炼厂、电子制造厂、汽车配件厂等被地震和海啸摧毁的生产中心区域的设施已经恢复了生产,从金属生产到相关行业的所有系统也已经恢复。但因核事故导致的毁坏还没有完全修复,50座核电厂还在停产维修,核设施之所以处于管理和维修状态主要是为了防止发生新的事故,一些已经通过检查的核电厂因为附近居民反对也没有恢复生产,所以日本电力供应也没有完全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和日元长期升值已影响到日本产品竞争力,中国、韩国和台湾等地区消费品和制造业趁机在增长。近期松下公司进行的一些重大调整就反映了日本制造业处于弱势地位。日本经济高度发达,二战以来一直保持出口导向模式,现在外部竞争因素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海啸期间,日本矿业和冶炼公司在海外直接购买海外资源的活动几近停滞,而贸易公司反而对获得海外资源股权非常踊跃。2011财年,日本矿山和冶炼公司的利润同比下降了

10%~70%,因为这些公司的勘探和开发活动主要依赖自筹资金,受海啸影响,对矿业投资兴趣不大,甚至维持现状都很艰难。然而,像Syosya等贸易公司却因为在铁、煤和石油资源上的股权获利颇丰,贸易公司在这些资源进口增加的同时,也增加了在海外资源特别是金属资源方面的投资。由于核电厂已经停止运转,Syosya等贸易公司已经把投资重点转向煤炭和天然气,以增加热电厂的原料供应。但是,由于全球资源民族主义越来越盛行,特别是在金属行业,比如印尼最近就禁止有色金属矿砂出口,更加注重国内产业的一体化构建,鼓励出口冶炼产品和深加工产品,日本获得海外资源的难度在上升。作为应对,日本主要在三个方面加强工作:开发替代产品、减少金属消费、增加二次资源回收和再生利用。

1、日本重点投资海外稀土和稀有金属

一直以来,日本矿业公司、冶炼公司和贸易公司下很大力量获得海外资源来支持国内工业需求,近期因为中国限制出口,日本把获得海外资源的重点放在稀土和稀有金属上。

近几年,全球原材料的获得受到中国大量进口的影响,资源丰富的国家资源民族主义不断兴起,限制原料性产品出口,鼓励国内发展高附加值产业,这给日本获得海外资源增加了难度。因此,日本政府正在加强私人企业的工作,帮助他们加强原材料保障,最明显的是从南美、非洲和亚洲等地区寻求煤炭和稀土资源。为了保障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日本国家合作银行(JBIC)为日本公司提供了大量资金用于重要项目的开发,日本石油、天然气和金属国家公司(JPGMEC)大力支持私人企业到海外勘探和开发金属资源、铁和煤炭资源,并加强了对私人企业建设项目和现有矿山的直接投资。

长期以来,日本对中国稀土过度依赖,近期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的政策迫使日本资源供应多元化,JPGMEC和Syosya已经成为澳大利亚Lynas稀土矿的主要投资者。

日本是个资源贫瘠的国家,在其专属的经济区域内,新勘探船正在陆续勘探海底资源。为支持海底勘探,一艘尚未命名的深海(7000m)潜艇正在建造中,并计划于2013年正式启用。勘探的海底资源包括:热液矿床、稀土以及甲烷水合物。甲烷水合物已经在日本太平洋沿岸海域1000米深度试钻探。为确保未来天然气资源勘探加快发展,日本正在大力开发深海勘探设备和技术。此外,日本政府、矿业公司以及制造商正在努力开展循环技术的合作,扩大金属元素二次资源可回收的种类、大力利用“城市矿产”,以及减少稀有金属在产品中的用量。显然,日本的未来资源政策方向在于促进资源供应多元化。

2、加强海外矿业资产的股权收购

日本的贸易公司已经在东南亚、澳大利亚、北美、南美以及非洲投资了50多个矿山和矿业公司,这些地区生产的铁、镍、铜、锌、黄金以及一些其它金属都成为日本冶炼企业、钢厂、电厂的主要原料来源。

目前,多数日本投资者在海外矿业公司还是小股东,但正在朝着成为大股东的情况转变。2011财年,包括三菱(Mitsubishi Corp),住友(Sumitomo Corp)、三井(Mitsui&Co)在内的五个主要贸易公司海外资产获利200亿美元,成果卓著。住友在其他国家买了一些镍矿和铜矿的股权,在美国阿拉斯加州Poqo金矿投资4.8亿美元,在玻利维亚获得San Cristobal银矿(投资14亿美元);三井公司获得了秘鲁Pallca锌矿100%的股权,智利Atacama铜矿60%的股权;Sojitsu 贸易公司获得了葡萄牙Panasqueira钨矿。通过对这些投资,日本公司不仅获得了可观的资源,而且获得了管理海外矿山的经验和诀窍。虽然这些只是一些贸易公司,但他们的经营范围已经不仅仅是贸易,而是从生产能力的建设迅速扩展到了企业管理,工程师正在被训练成既可以做贸易又可以管理自己矿山的全面人才。由于获得的矿山利润大部分依赖于矿山股权和红利的扩张,因此,住友和三菱等贸易公司更乐于购买更多正在运转的煤矿、铁矿、铜矿和太平洋铜业公司那样一些处于早起开发阶段的矿山和冶炼厂的股权,其经营的矿山一般给自己的股份冶炼厂供应精矿,形成内在的产业链。

日本的矿业和冶炼公司正在努力追逐更广泛而多样化的下游产业,包括金属加工、电子产品制造和环境保护等,以强化其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垂直一体化。和贸易公司一样,这些矿业公司和冶炼公司正在通过投资争取从小股东向大股东发展,原料自给率正在提高。

相比之下,日本贸易公司对资源的掌控欲望比矿业公司和冶炼公司更强。如果把贸易公司、矿业公司和冶炼公司加在一起,日本铁矿自给率达到60%(按照1.45亿吨需求量计),铜精矿,自给率37 %(需求量135万吨),锌精矿自给率70%(需求量50万吨)。通过这些投资,日本贸易公司和矿冶公司在海外生产活动的目标是钢铁工业和整个冶炼工业的原料自给率达到100%,他们还在增加投资以确保股权产量能够为冶炼厂提供稳定的原材料和焦炭供应,为电厂提供稳定的煤炭和天然气。日本贸易公司和矿冶公司目前正在集中于智利的铜矿、澳大利亚铁矿和焦煤股权的购买。

高新技术领域需要的稀土金属,中国正在限制出口,铂族金属、钨和其他一些金属也因生产集中而供应受限。因这些商品供应不稳定,日本公司正在澳大利亚、南非和加拿大等一些国家对一些矿山和处于勘探阶段的工程进行投资。在稀土、钨和其他一些矿产上,日本想通过购买股权提高原料自给率受到了限制。为了应对这种局面,日本还是不遗余力得需求获得的办法。比如最近,日本和韩国就获得巴西稳定的铌供应进行合作,并合伙开发马达加斯加的镍资源。日本和韩国有类似的加工业基础,原料获得都比较难。为了改变这些原料单一依赖的局面,日本公司开始在中美洲、非洲以及其它一些地区寻找购买机会,包括在俄罗斯和中亚地区。

3、加强全球勘探活动的渗透

日本矿冶公司在海外的勘探活动一度有所减弱,但2011年3月11日大地震之后又开始活跃起来,包括日本政府在内,勘探活动迄今已经遍及中美洲、南美洲、亚洲、澳大利亚等地区。在勘探最初阶段,日本石油天然气公司不仅与一些次级(比全球领先公司次一级的公司)矿业公司就一些勘探项目进行股份合作,而且还给他们提供资金支持,参与私人领域的投资,在铁矿、煤矿项目里的勘探活动不断拓展。在开发阶段,日本国家合作银行为私人公司提供财务援助,有些贸易公司已经专门成立了资源开发公司。

和矿山公司与冶炼公司相比,日本贸易公司不仅对保证冶炼厂稳定供应有兴趣,而且对所有矿业活动都有兴趣。他们目前看重的目标包括铁矿、煤、基本金属、稀土,在资源勘探公司和开发公司的持股比例正在不断上升。近期进入开发阶段的项目包括在智利的Caserones铜矿(PPC和三菱100%所有)、在加拿大的Similco矿(三菱持股25%)。东邦锌业(Toho)在澳大利亚的全资矿山Rasp锌矿2012年开始开发。在马达加斯加的Ambatovy镍矿(住友公司持股27.5%)正在建设。在越南的东跑(DonPao)稀土矿(ToyotaTsusho和Sojitz公司持股49%)正在建设。在澳大利亚的RoyHill铁矿(Marubeni公司持股12.5%,浦项持股15%)将于2014年投产。

另外,日本在全球还有许多处于勘探阶段的项目,包括铜、锌、镍、稀土、钨、铂族金属、钛、锑和其他矿物。

日本投资公司支持下的缅甸股票市场将于2014年运行,交易品种将集中于锑等稀有金属。

在东南亚,日本石油天然气公司、矿业公司、冶炼公司和贸易公司正在对老挝一些潜在的铜矿、钼矿、稀土矿,柬埔寨的铜矿和锌矿进行初步勘探和评估。在南非和加拿大的铂族金属和金矿的勘探已经开始。近期,在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刚果、赞比亚、莫桑比克的勘探活动也将开始,因为日本和这些国家政府已经签订了合作勘探和开发的备忘录。

值得注意的是,福岛核事故之后,贸易公司正在出售铀矿的股份,比如,三井公司已经卖掉在澳大利亚的铀矿股份。虽然目前以铀为基础的核电遇冷,但未来日本政府仍极有可能推出铀矿收购的鼓励政策。

全球对矿业政策进行调整的国家正在增加,新矿业法一般都规定限制矿产品出口,鼓励冶炼产品和深加工产品出口。在俄罗斯和中国,矿业公司有向上下游纵向一体化延伸的趋势。日本的重点则主要保障原材料的供应。2000年以来,全球矿产资源需求迅速增加,金属价格暴涨,使得原料稳定供应成为问题,到了必须增加矿权掌控的时候了,这从铜精矿加工费和精炼费可以看出,铜矿资源的掌控和冶炼业相比高度垄断。另一个高度垄断的例子是铁矿供应和中国稀土的出口,由于垄断,资源掌控者和供应者基本控制了这些商品的价格。在这种形势下,对日本来说,保证制造业和加工业原材料的供应,建设和加强采矿-冶炼-加工产业的一体化至关重要。因此,日本公司也在采取相应对策。住友金属矿业公司正在强化其和电动汽车相关的加工业,三菱材料公司正在采取相关措施加强其在矿业的地位,日本制造业和加工业关于加强原材料供应的意识则正在增强。

日本最近的矿业投资项目

4、加强材料替代和资源回收利用

未来,日本的采矿公司、冶炼、贸易和加工公司需要联合加强整个供应体系的建设。

全球围绕资源产生的冲突、自然灾害和日本核事故已经诱发所有产业链供应风险意识的加强。日本这种风险意识更强,其直接诱因之一是索尼和松下等电子公司经营环境恶化,主要是其他国家电子公司技术不断进步,日本电子公司的竞争成本上升。

在加强全球矿业开发的同时,日本更加重视“城市矿产”的回收利用,以减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另外,日本在加强对替代材料的研究,例如,碳纤维正在航空和汽车领域替代金属。

日本作为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在全球多地域获得海外资源是保障制造业原材料稳定供应的基础,与此同时,开发利用二次资源和国内的“城市矿产”以及开发利用替代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也是长久之计。

猜你喜欢

矿业勘探供应
油气勘探开发三年滚动计划编制的思考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欢迎订阅《矿业安全与环保》
今冬明春化肥供应有保障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勘探石油
立秋
全球矿业或将开启新的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