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低出生体重儿的营养策略

2012-01-15黄立欢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2年12期
关键词:体重儿胎龄早产儿

黄立欢

超低出生体重儿的营养策略

黄立欢

目的探讨科学的超低出生体重儿营养策略,缩短治疗超低出生体重儿的营养治疗护理时间,降低各种并发症及感染的发生率。方法观察组超低出生体重儿56例均采用部分营养物质由胃肠道供给,其余通过静脉补足的营养护理策略,将护理结果与对照组中单纯采用TPN营养并痊愈的极低体重儿56例进行比较。结果将观察组及对照组的静脉营养时间统计后进行对比,观察组的静脉营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将观察组及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病率统计后进行对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营养护理方法一方面可满足超低出生体重儿成长发育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同时增强了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体质,有效降低了感染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护理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2008年1月~2010年1月期间于我院采用胃肠道喂养并肠道外营养并痊愈的极低体重儿56例,列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在2006年1月~2008年1月期间单纯采用TPN营养并痊愈的极低体重儿56例,列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中,男性25例,女性31例,出生体重为1000~1400g,平均体重为1317g,胎龄为27~33周;对照组中,男性33例,女性23例,出生体重为1010~1400g,平均体重为1310g,胎龄为28~33周。两组从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头围等情况分析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2.方法

(1)对照组采取静脉营养,即胃肠外营养支持(PN),采用静脉方式给极低体重儿提供氨基酸、脂肪、葡萄糖、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婴儿成长所必须的营养素[2]。操作方法:将氨基酸、脂肪、葡萄糖正确配比后,在24h内利用微电脑输液泵将其均匀注入,出生当天的总液体量为80~100ml/kg,此后每日逐加15~20ml/kg,至第二周达150~200ml/kg·d,葡萄糖由开始的6~8ml/kg逐渐加至2.5~3g/kg·d;氨基酸占6.74%,脂肪乳占20%,由原来的0.5~1g/kg·d加至2.5~3g/kg·d;在第三天开始供给2mmol/kg·d的钾、2~3mmol/kg·d的钠和氯;出生一周后开始补充1ml/kg·d的维生素(如水乐维它、V佳林等)及1ml/kg·d的微量元素(如派达益儿)。同时要密切监测电解质、血糖及肝功各胆红素等情况,若血糖偏高,可持续滴入0.05iu/kg·h的胰岛素,直至血糖达标,若黄胆偏高,可采取补充白蛋白、光疗等措施[3]。

(2)观察组采取胃肠营养喂养,剩余由静脉补足,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具体方法:评估患儿的吸吮吞咽能力,无胃肠喂养禁忌症者行早期胃肠喂养,如无吞咽能力可予鼻饲;有吞咽能力,无吸吮能力者予滴管喂养;吸吮吞咽协调者予母乳或奶瓶喂养,时间从生后2~7d,最早可从生后4h开始,先予5%葡萄糖喂2次,1~2ml/次,间隔2h无喂养不耐受者予母乳或1:1早餐奶喂养,乳量每天增加1~2ml渐至个体完全所需量[4]。相应的护理措施如下:

①保证大便畅通由于低体重儿的胃肠蠕动功能尚不完善,容易引发胎便延迟。若出生后12h还未排胎便可使用5~10ml开塞露灌肠,同时辅以腹部按摩和抚触来加快低体重儿的胃肠蠕动。

②喂奶后采取俯卧30min,实践证明,采取俯卧位可有效减少早产儿的肢体活动量,使得能量消耗减少,并利于消化吸收,同时可有效预防胃-食管返流及降低发生呼吸暂停的可能性。

③非营养性吸吮。鼻饲者在每次鼻饲前15min用无孔奶嘴刺激患儿吸吮,非营养性吸吮通过机械刺激口腔粘膜感觉神经,增加迷走神经活性,进而促进胃容受性扩张提高胃收缩力,刺激促进胃液素,胃动力分泌,增加促进胃肠排空[5]。

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1.0软件,各组参数均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将观察组及对照组的静脉营养时间统计后进行对比(详见表1),观察组的静脉营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将观察组及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病率统计后进行对比(详见表2),观察组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VLBWI使用静脉营养时间比较(例)

表2 两组VLBWI并发症比较(例)

讨 论

营养是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存活的基本问题之一,贯穿于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后救治的整个过程中,直接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及后期的生命质量[6]。尽管不少新生儿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在营养供给成分和方式等方面都探索出了一定的经验,但由于出生胎龄、出生体重、个体差异以及疾病等因素都影响VLBWI对营养的需求,迄今为止,尚未有固定一致的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模式。

静脉营养可为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成长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及热量,这可为其肠道生理所特有的不能耐受特点提供帮助,然而,该方法容易引发并发症,因此,在应用过程中要严密监测各项指标,并且要尽可能的缩短治疗时间。本文对观察组超低出生体重儿采用部分营养物质由胃肠道供给,其余通过静脉补足的营养护理策略。通过观察发现,出生后最大体重下降平均值为14.3%,并且平均出生8d后达到出生体重,之后经过全肠道喂养护理后,每天体重增加达10~15g,并可保持室温下的体温稳定。通过利用该营养护理策略后,56例超低出生体重儿近期营养情况均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可见,该营养护理方法一方面可满足超低出生体重儿成长发育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同时增强了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体质,有效降低了感染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胡晓艳,曾宾,贺万香,等.早产儿早期母乳喂养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25):48-49.

2 赵月霞.早产儿经胃肠道喂养的策略〚J〛.海南医学,2010,21(4):125-127.

3 曹云.超低出生体重儿晚发型感染与预后结局〚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7(1):29-33.

4 杜立中.超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支持策略及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7(1):4-6.

5 韩露艳,王丹华.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药物治疗〚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26(4):285-286.

6 王丹华.科学的营养管理是早产儿健康的基础〚J〛.临床儿科杂志,2009,27(3):214-216.

515350 广东普宁市妇幼保健院

近些年,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进步与发展,围产期医学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这就使得因各种不利因素造成的低体重儿的成活率越来越高。其中,低体重儿多为早产儿,包括:极低体重儿,即VLBWI,指出生体重在1000~1500g间的新生儿;超低体重儿,即 ELBWI,指出生体重在 1000g以下的新生儿[1]。极低体重儿的营养供给一般采用全静脉营养的方法,该法虽然可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及热量,但容易引起代谢性骨病、胆汁淤积、栓塞、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根据解剖生理学,低体重儿具有先天的生理缺陷,因此为提高低体重儿的成活率及成活质量而制定出一套科学的营养策略是尤为重要的。近几年,我院采用胃肠道喂养并肠道外营养的方法对VLBWI进行营养护理,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猜你喜欢

体重儿胎龄早产儿
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置管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探究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不同胎龄胎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特性比较
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不同胎龄早产儿宫外环境下脑发育的多中心观察性研究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损伤早产儿预后的影响
1例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