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皮针结合运动疗法加作业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临床研究

2012-01-13彭勋超唐成林肖顺琼曾朝芬李兴琼李国俊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2年8期
关键词:头皮偏瘫疗法

彭勋超,唐成林,肖顺琼,余 敏,曾朝芬,李兴琼,李国俊

(1.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重庆 402160;2.重庆医科大学,重庆 400016)

头皮针结合运动疗法加作业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临床研究

彭勋超1,唐成林2,肖顺琼1,余 敏2,曾朝芬1,李兴琼1,李国俊1

(1.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重庆 402160;2.重庆医科大学,重庆 400016)

目的:探讨头皮针结合运动疗法(PT)加作业疗法(OT)治疗脑卒中偏瘫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用PT+OT疗法,治疗组用头皮针结合PT+OT疗法。每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8.3%、对照组65.0%,远期总有效率治疗组91.7%、对照组7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头皮针结合PT+OT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安全有效。

脑卒中;偏瘫;头皮针;运动疗法;作业疗法

近年来,我们用头皮针结合运动疗法(PT)加作业疗法(OT)治疗脑卒中偏瘫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20例,均为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我院住院患者,以偏瘫为主要症状,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最大61岁,最小39岁,平均50岁;脑梗死45例,脑出血15例;左侧瘫31例,右侧瘫29例;治疗前MESSS评分最多26分,最少18分,平均22分;病程最长12天,最短2天,平均6.6天。对照组男29例,女31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41岁,平均52岁;脑梗死48例,脑出血12例;左侧瘫28例,右侧瘫32例;治疗前MESSS评分最多27分,最少15分,平均20分;病程最长13天,最短1天,平均7.2天。两组性别、年龄、中风类型、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ESSS指数评分)、病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中医诊断标准符合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突然晕倒,不省人事,口角口呙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仅口角口呙斜、半身不遂。中医辨证为中脏腑、中经络。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①脑出血:常于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发作时常有反复呕吐、头痛和血压升高。病情进展迅速,常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和其它神经系统局部症状。多有高血压病史。腰穿脑脊液多含血和压力增高(其中20%左右可不含血)。脑超声波检查多有中线波移位。CT、MRI检查发现出血部位。②脑梗死: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大多数无明显头痛和呕吐,发病可较缓慢,多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进行,多与脑动脉硬化有关,也可见于动脉炎、血液病等。一般发病后1~2天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应含血。CT、MRI检查发现脑梗死部位。

纳入标准为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且经头颅CT扫描,均可见到病灶的部位、性质、范围大小及深浅程度,其中最常见的病灶在基底节区,以外囊、内囊为多见,而额叶、枕叶、颞叶、丘脑、脑室、脑干、大脑半球及其他部位也可见的首次发病者。生命体征平稳,病情基本稳定,意识清楚,以偏瘫为主要症状。年龄40~79岁,病程小于2个月。无针刺禁忌证,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为不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病情处于危急状态,生命体征不稳定,有明显意识障碍。年龄80岁以上,病程2个月以上。有严重的合并症,恶性肿瘤,严重感染及患者合并感觉性失语,严重痴呆或卒中后抑郁,精神障碍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损伤,或有心脏起搏器、支架等。有针刺禁忌证,或不能配合针刺治疗。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行脑出血脱水、脑梗死活血化瘀、控制血压、降血糖等治疗。

治疗组:①头皮针治疗。选取患肢对侧头部的顶颞前斜线的前神聪穴、悬厘穴,顶颞后斜线的百会穴、曲鬓穴,顶中线的百会穴、前顶穴,顶旁1线的通天穴,顶旁2线的正营穴、承灵穴。常规消毒后,采用快速进针法进针,针体与头皮成15~30°,顶颞前斜线从前神聪穴透向悬厘穴,顶颞后斜线从百会穴透向曲鬓穴,顶中线从百会穴透向前顶穴,顶旁1线从通天穴向络却穴透刺,顶旁2线从正营穴透向承灵穴。进针后进行捻转,行平补平泻手法,捻转角度为90~180°,频率为60~90次/min。用均等的手法,以得气为度。留针60min,中间行针2次。出针时左手拇、食两指持消毒干棉球轻轻按于针刺部位,右手持针作轻微的小幅度捻转,并顺势将针缓缓提至皮下,静留片刻,然后出针,出针后按压针孔以防出血。②运动疗法(PT)。先后予以床上摆放良肢位、被动活动关节、桥式运动、神经肌肉促通术、坐位平衡、站位平衡及步态训练等治疗。③作业疗法(OT)。早期开始予以翻身、穿衣、进食、转移等ADL再学习训练,恢复期重点予以选择性作业课题治疗,患侧上肢的精细活动强化训练,自助具、辅助具的使用训练及健肢的代替、代偿训练等。强调以实现最大限度生活自理为目的。整个训练期间指导家属采取正确的辅助及护理方法,以使患者在非治疗时间也能得到部分的训练。在病房由护士和家人督促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尽量减少帮助。PT+OT疗法共60min。

对照组:只给予PT+OT疗法,方法同治疗组。

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1个疗程之后休息2天,共治疗3个疗程。

3 疗效标准

参照全国第4次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执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根据意识、水平凝视功能、面瘫、语言、上肢肩关节肌力、手肌力、下肢肌力及步行能力等进行评分,最高45分,最低0分。生活能力状态(评定时的病残程度)分为0级(能恢复工作或操持家务),1级(生活自理,独立生活,部分工作),2级(基本独立生活,小部分需人帮助),3级(部分生活活动可自理,大部分需人帮助),4级(可站立走步,但需人照料),5级(卧床,能坐,各项生活需人照料),6级(卧床,有部分意识活动,可喂食),7 级(植物状态)。

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 ~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 ~90%,病残程度在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 ~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以下。

不良事件:在临床观察期间出现并会影响健康的任何临床证候、症状、综合征和某种疾病的出现或恶化。不良事件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度(可以忍受,不影响继续治疗,不需要特别处理,对康复无影响),中度(难以忍受,需要做特殊处理,对康复有直接影响),重度(危及生命,致残或致死,需立即做紧急处理)。

4 治疗结果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分,±s)

表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分,±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60 22±4 10±4△对照组60 20±5 14±6

3个疗程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3个疗程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不良事件: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2个月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3。

表3 2个月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5 讨论

头皮针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作用原理。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路,内连脏腑,外络肢节,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头面而走空窍“。头部是各条阳经集中交汇之所,故“头为诸阳之会”。手足六阳经皆上循于头面,督脉“上至风府,入于脑”,六阴经中除手少阴与足厥阴经脉直接上行头面之外,所有阴经的经别合入相表里的阳经之后均到达头面部。因此,经气通过经脉、经别等联系集中于头面部。十二经别的脉气皆上行头部,通过经脉、经别以及阴经与阳经的表里关系沟通全身。根据标本根节理论,头部又通过经脉的标本根节关系与全身十二经脉相通。根据气街理论,头部为四个气街之一,是经气汇合通行的共同通道。头部通过任、督二脉的交会,统领十二经脉,联系全身。此外,脑居头部,为元神之腑,髓之海,头部与人体内的各脏腑器官的功能关系密切。因此,针刺头部经络、腧穴可疏通头部气街、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和阴阳,对脑功能调节以及全身肢体内脏疾病起治疗作用。大脑皮层功能定位在头皮的投影区即是头针刺激区。针刺大脑皮层所投影的头皮区,可引起头皮神经和骨膜的效应,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或抑制,调整人体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根据神经生理学原理,中枢性瘫痪的产生不仅与产生定位症状的大脑皮层功能区有关,还与不出现定位症状的皮层受损有关。李应昆等[1]用生物全息论的观点解释头针的作用原理。认为人体头部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每个穴位(治疗线)在中枢内投射与其所对应的整体部分组织器官在中枢内投射,存在着双向突触联系,头穴与其对应整体部分之间的信息传递即通过这种联系进行。通过头部特定穴位(治疗线)输入,再通过经络反馈影响相关对应的脏腑产生疗效,从而达到平衡阴阳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PT+OT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的机理。PT着眼于肢体的运动功能障碍,通过抑制异常运动模式,调节肌张力,用平衡及步态训练等方法提高肢体的运动、平衡及协调功能,即全身运动水平。OT着眼于能力障碍,康复训练以处理日常生活动作为主[2],以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为治疗手段,来维持、改善和补助功能,提高患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患侧上肢不能活动时,应教给患者用新的方法与技巧,以自助具帮助其完成活动。当偏瘫手和臂已恢复某些主动运动时,应帮助患者尽可能多地使用手臂,不仅要在治疗过程中,还要在其日常生活中完成实际的生活。即使手臂仍无主动运动,作为一种治疗也要在活动中给手臂以引导。通过这种方式可改善偏瘫侧的感觉和知觉,并且刺激潜在的主动运动恢复[3]。作业疗法可提高偏瘫患者上肢的功能和手的实用性[4],而且可促进患者全面康复,与运动疗法同时进行可显著提高疗效[5]。PT是针对患者机体障碍状况,选用合适的运动训练方式,利用生物学的原理,通过患者自身的力量或康复治疗人员的辅助操作,进行主动或被动运动,以促进各种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OT更强调患者的主动参与,能够最大限度的改善与提高自理、工作及休闲娱乐等生活日常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回归家庭与社会[6]。

头皮针疗法、PT、OT虽然各自的理论体系不同,但康复的目的是一致的,并且各有优势,几种方法合用可以促进神经肌肉的反应性,改善肌力,增强运动功能过程中肌体的协同性,尤其是可以促进侧支循环式的突触联系的建立,促进对侧大脑半球的运动能力的代偿重组和支配,能迅速有效地恢复患者肢体功能[7]。PT+OT疗法中部分训练简单易行,患者及家属均容易掌握,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以有效地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

[1]李应昆,李季.头针疗法与生物全息论[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26(2):17 -18.

[2]黄永禧,王宁华.中风患者运动再学习方法的原理与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6,11(4):183 -186.

[3]刘钦刚.循序渐进·偏瘫患者的全面康复治疗[M].华夏出版社,2007:198.

[4]刘璇.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疗效与 ADL相关性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9):545.

[5]祝芃,何冰.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效果[J].中国康复,2005,20(1):50 -51.

[6]于兑生,恽晓平.运动疗法与作业疗法[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3.

[7]曾学清,滕东时,杨涛,等.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现代促通技术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9):20 -21.

R245.321.33

B

1004-2814(2012)08-674-03

重庆市永川区科学技术委员会软科学研究计划项(YCSTC,2011BE5024)

2012-05-14

猜你喜欢

头皮偏瘫疗法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早泄的房中术行为疗法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放血疗法的临床实践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让头皮爱上做SPA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选择性头皮扩张并应用头皮扩张皮瓣修复瘢痕性秃发
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