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BT直丝弓矫治器在唇腭裂患者正畸治疗中的应用

2012-01-11张玉华梁甲兴

关键词:矫正器矫治器切牙

张玉华 梁甲兴 林 立 李 多 林 斌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口腔科,福建 福州 350001)

唇腭裂是常见的先天畸形之一,发病率达1.82‰,唇腭裂术后常因上颌骨及周围肌肉连续性的中断、疤痕组织的挛缩导致严重的牙、颌、面的继发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及功能,同时对患者及家长造成极大的精神和心理负担[1]。正畸治疗是唇腭裂患者序列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患者的牙合、颌、面发育,以及美观和功能的改善起着重要作用。

MBT直丝弓矫正器是临床常用的正畸矫正器,它利用托槽预置的各种角度,同时完成牙齿的唇舌向,近远中以及控根移动,简化了临床操作程序,缩短了操作时间和疗程[2-3]。

以往有关唇腭裂患者的正畸治疗的研究中所用的固定矫治器为方丝弓矫治器,MBT直丝弓矫治器在唇腭裂患者正畸治疗中的应用尚未见报道[4-6]。本研究将MBT直丝弓矫治器应用于唇腭裂患者,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择2007年1月到2010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口腔正畸门诊就诊的唇腭裂患者27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9例,女8例,8~14岁,平均年龄11.3岁。病例入选标准:① 上下切牙已萌出且牙根形成2/3以上,② ANB角≥-5°,③均在婴幼儿时期进行了唇腭裂外科修复术,无正畸治疗史。

1.2方法 在上下牙列安装MBT直丝弓矫正器,排齐上下牙列,解除前牙反合,调整咬合关系。替牙期患者只在切牙及第一磨牙安装矫正器,恒牙期伴有后牙反牙合的患者先用牙合垫式螺旋扩弓活动矫治器扩弓至后牙反牙合解除后再进行固定矫治。对于前牙反覆合较深的患者则配合使用下颌后牙合垫活动矫正器。必要时使用III类颌间牵引。

1.3数据收集和测量

各研究对象在正畸治疗前后在本院拍摄侧位X线头颅定位片,拍摄时嘴唇处于放松状态,正中咬合位;X线片要求图像清楚,软硬组织对比度清晰。将图像扫描输入计算机,并使用Dental Stadio NX 6.0 头影测量分析软件进行测量。头颅侧位片标志点和测量项目见图1,硬组织测量项目:SNA角、SNB角、ANB角、NA-PA角、MP-SN角、U1-L1角、U1-SN角、L1-MP角。软组织测量项目:N′-Sn-Pos角,Cm-Sn-UL角, UL-E距离、LL-E距离、UL-U1距离、LL-L1距离。由同一医师对每张X线片测量三次,最后取平均值。所用标志点参考傅民魁等人的研究及正常值[7]。

图1 头颅侧位片测量标志点和测量项目

2 结 果

2.1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硬组织测量项目变化见表1。由表1可见,治疗后U1-SN角较治疗前显著增加,U1-L1角则显著减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L1-MP角无明显改变,表明治疗后上切牙唇倾度增大。治疗后SNA角、SNB角虽然无显著变化,但ANB角、NA-PA角增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后患者的III类骨面型明显改善,更趋正常的直面型。

2.2治疗前后软组织测量项目变化见表2。由表2可见,治疗后UL-E距离显著增加,Cm-Sn-UL角、LL-E距离显著减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患者上唇凸度增加,上下唇更靠近审美线;由表2还可见,N′-Sn-Pos角显著增加,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患者的软组织侧貌显著改善。

表1 治疗前后硬组织测量指标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 0.05,**P< 0.01。

表2 治疗前后软组织测量指标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 0.05,**P< 0.01。

3 讨 论

唇腭裂是常见的先天畸形之一,发病率达1.82‰,目前认为是由多种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唇腭裂术后常因上颌骨及周围肌肉连续性的中断、术后疤痕组织的挛缩导致较严重的牙、颌、面的继发畸形,表现为上颌骨严重发育不足及全牙弓反牙合 ,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及语音、听觉、呼吸、咀嚼、吞咽功能,同时对患者及家长造成极大的精神和心理负担[1]。

正畸治疗是唇腭裂患者序列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唇腭裂序列治疗的全过程,从患儿出生一直到恒牙期,对唇腭裂患者的牙合、颌、面发育及美观和功能的改善起着重要作用。以往研究中唇腭裂患者正畸治疗所用的矫正器多为方丝弓矫治器, 未见MBT直丝弓矫正器的应用于唇腭裂患者的报道,MBT直丝弓矫正器作为一种高效的新型矫正器,通过在托槽上预置各种角度,能同时完成牙齿的唇舌向,近远中以及控根移动,不仅简化了临床操作程序,也缩短了操作时间和疗程[3]。

本研究将MBT直丝弓矫治器应用于唇腭裂患者的正畸治疗,获得良好的效果。唇腭裂患者由于腭部疤痕牵拉及异常唇肌力量的作用,常使上切牙腭向萌出或严重舌倾,以往方丝弓矫治器要在排齐之后施以很大的转矩力(40~50′)或加控根辅弓才能纠正切牙舌倾[1],不仅难度大,疗程也长。本研究发现,唇腭裂患者经MBT直丝弓矫正器治疗后,U1-SN角较治疗前显著增加,U1-L1角则显著减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L1-MP角无显著变化,表明治疗后上切牙舌倾得到明显改善。这与MBT直丝弓矫正器在切牙托槽上预成唇向转矩有关。与传统的方丝弓矫治器不同的是,MBT直丝弓矫正器在中切牙和侧切牙托槽分别预加了17°和10°的唇向转矩[3],在排齐阶段即能快速有效使上前牙唇向移动,从而能快速有效地改善上切牙舌倾。

本研究还发现,治疗后SNA角、SNB角虽然无显著变化,但ANB角、NA-PA角增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后患者的矢状方向的III类骨面型明显改善,更趋正常的直面型。

在软组织变化方面,治疗后UL-E距离显著增加,Cm-Sn-UL角、LL-E距离显著减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患者上唇凸度增加,上下唇更靠近审美线; N′-Sn-Pos角显著增加,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软组织侧貌亦显著改善,患者的 III类骨面型的明显改善亦能表现在软组织侧貌上,同时上切牙的唇倾度增加使下唇凸点更接近审美线。

此外,唇腭裂患者常伴后牙反牙合,需扩弓治疗以纠正反牙合,扩弓治疗的后牙往往会出现代偿性颊向倾斜,颊倾的后牙较不稳定易致后牙反牙合复发[8-9]。MBT直丝弓托槽在上双尖牙预成了-7°,上磨牙托槽预成了-14°的舌向转矩[3],上后牙的舌向转矩能有效的控制后牙的舌倾度,减少了扩弓时后牙的代偿性颊倾,从而有效地预防扩弓后复发。

综上所述,MBT直丝弓矫治器能显著改善唇腭裂患者的软硬侧貌及上前牙舌倾。

[1] 王光和. 唇腭裂的序列治疗[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172.

[2] 曾祥龙. 口腔正畸直丝弓矫正技术[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6-27.

[3] Mclaughlin RP, Bennett JC , Trevisi HJ. Systemized orthodontic treatment mechanics[M]. London:Mosby International Ltd, 2001:1-54.

[4] 阎燕,张君孝. 完全性唇腭裂患者牙槽突植骨手术前后的正畸治疗[J]. 中华口腔医学,1998,33(3):169 -171.

[5] 程敏,马晓晴,邹淑娟.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的正畸治疗[J]. 广东牙病防治,2008,16(4):150 -153.

[6] 林铭,彭国光,吴俊伟. 唇腭裂序列治疗中的正畸治疗[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1,17(4):282-283.

[7] 傅民魁,田乃学. 口腔X线头影测量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3-20.

[8] Ferris T,Al exander RG,Boley J,et a1.Long-term stability of combined rapid palatal expansion-lip bumper therapy followed by full fixed appliances[J].Am J Orthod Dentofac Orthop,2005,128:310-325.

[9] Nicholson PT, Hint DA. A long term study of rapid maxillary expansion and bone grafting in cleft lip and palate patients[J].Eur J Oahod,1989,11:186-192.

猜你喜欢

矫正器矫治器切牙
教练有了电子小助手——羽毛球初学者姿势矫正器
新型上颌垫矫治器治疗乳前牙反的临床应用
骨性Ⅰ类女性下切牙先天缺失者颏部形态的三维研究
成年骨性Ⅱ类错患者上颌中切牙牙根与切牙管的位置关系研究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用于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比较
坐姿矫正器
坐姿矫正器
紫地榆不同提取物对脱矿牛切牙再矿化的影响
微种植体与J钩内收上前牙后的切牙位置变化比较
自锁托槽矫治器在成人牙周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