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明博成2012第一访华元首

2012-01-10

环球时报 2012-01-10
关键词:李明博朝鲜韩国

●本报驻韩、日、德、法、英特约记者联合报道 ●本报记者 谭福榕 ●甄 翔

韩国总统李明博9日到访中国,这是他任内第9次与中国领导人会晤,也是中韩领导人在金正恩执掌朝鲜后的首次会晤。加上此前的日本首相野田佳彦与美国助理国务卿坎贝尔,日美韩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内接力访华。《朝鲜日报》感慨道,当韩美日就是否吊唁金正日、是否承认金正恩等问题冥思苦想时,中国已经确定了处理朝鲜问题的方式。德国《亚欧杂志》判断说,中国仍是该地区稳定的决定者。但让韩国媒体担心的是,虽然有着每年600万人次的人员交流,以及比韩美、韩日总和还多的贸易额,中韩在政治上仍“同床异梦”。人民日报海外版韩国版总编徐宝康9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在韩国有着这样的说法:中国就在你身边,无论你爱它还是不爱。这才是实实在在的中韩关系。

韩国想通过总统访华更多了解朝鲜

在9日李明博访华的报道中,“时机”是一个被不同媒体广泛谈及,并做出多种解读的词汇。韩国《每日经济》将它形容为“不同以往”,称两国在这一年迎来建交20周年。中国将韩国作为2012年邀请的第一个国家,韩国总统李明博则因上任后第9次与中国领导人会谈,成为历任总统中举行中韩首脑会谈最多的人。但日本《产经新闻》语带挑拨地说,在金正日去世后,李明博是朝鲜周边国家中唯一没能和中国领导人通上话的人。而英国路透社评论说,眼下的会谈正值韩国日益担心中国对朝战略意图之时。

据韩国媒体报道,李明博9日分别会晤了胡锦涛主席和吴邦国委员长,朝鲜半岛问题、中韩自由贸易协定(FTA)以及越界捕捞问题是会谈重点。今天,李明博将与温家宝总理举行会晤,并于11日结束访华行程。

在韩国,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平壤为巩固内部权力架构今年将再次进行挑衅。韩国KBS电视台报道称,9日,韩中两国领导人就东北亚地区局势交换了意见,并就持续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性达成共识。这被外媒普遍认为是此次会谈的重点所在。法国电视一台评论说,中国是朝鲜最具分量的盟友,韩国显然希望借访华更多了解朝鲜情况,并与中国协调立场。

但韩国的心态并非如此简单,这从韩国《朝鲜日报》的文章中可见一斑。该报道称,中国领导人亲自前往朝鲜驻中国大使馆吊唁金正日,载有中方援助粮食和生活必需品的卡车接连越过鸭绿江和图们江。如果这些举措是为了让朝鲜弃核并走上改革开放之路,那么和韩国的利益并不相悖。但在此过程中,中国日益壮大的对朝影响力或许又成了朝鲜半岛统一的绊脚石。

日本《产经新闻》评论说,虽然两国都支持“朝鲜半岛稳定”,理解却大相径庭。中国的意思是维持现状,韩国的最终目标是南北统一。《首尔新闻》用“同床异梦”形容此种分歧,并称这也正是眼下中韩关系的写照。该报9日的社论说,虽然中韩建交已经20年,两国关系看似庞大,实际上却有些“虚胖”。

日本时事通讯社称,去年中国渔船和韩国海警发生冲突,令两国关系变得很不融洽。李明博此次访华显然致力于缓解中韩关系。但据韩国《文化日报》9日报道,韩国政府高级官员当天再次确认韩国政府在打击中国“非法”渔船“必要时使用武器”的方针。该官员说:“即使中国提出反对意见,我们也不会重新考虑这一原则。”

“一则过去的玩笑再次流行起来,那就是‘乐观主义者学习汉语,悲观主义者学习苏制步枪——卡拉什尼科夫冲锋枪的使用方法。”韩国《中央日报》称,这委婉描述了对共产主义国家——中国崛起两种相反的应对姿态。

如何打破中韩在政治和外交上的隔阂?路透社给出的办法是“双边经济”。持同样观点的韩国驻华大使李揆亨说,虽然北京在政治上支持朝鲜,但同韩国的经济联系显然密切得多。据韩国《亚洲经济》报道,中韩两国领导人已就FTA问题达成协议,胡锦涛表示:“希望尽早宣布中韩FTA谈判开始”,李明博的回答是:“马上就会进行国内相关程序”。预计最晚3月宣布正式开始谈判。韩联社评论说,这不仅将促成韩国经济再次起飞的奇迹,而且会改变整个东北亚经济版图,同时产生缓和朝鲜半岛紧张局势的附加效果。

在亚洲,中国的“故事”赢了

法新社9日报道称,在韩国总统李明博访华之前,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和美国助理国务卿坎贝尔已经到访过这个国家。日美韩接力访华,让中国再次成为半岛外交的中心舞台。德国《亚欧杂志》评论说,虽然邻居们担心中国强大,并与美国发展关系,但中国仍是这些国家最重要的海上邻居,并决定着该地区的稳定。

在德国《新团结》杂志看来,重启以中国为主导的六方会谈,就是该地区“和平稳定”的心脏。徐宝康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在当前各方高度关注半岛局势之时,中国不可替代的建设性作用被再次加强。《朝鲜日报》评论说,当韩美日就是否吊唁金正日、是否承认金正恩等问题冥思苦想时,中国已经确定朝鲜问题的处理方式。因此在新的一年中,朝鲜半岛的主要政治日程很可能被中国主导。

如果说有谁想阻止这一趋势,美国显然是最先站出来的一个。美国《时代》杂志评论说,美国已经为遏制中国军力布好一堆棋子。《华尔街日报》组织的圆桌会议认为,美国每年需要中国提供2500亿美元的直接投资推动经济复兴,但五角大楼才不去管这种天真想法。而结果是,这让美国在面对朝鲜权力交替的机遇窗口时自缚双手,因为中国会认为美国声势逼人,宁可选择维持现状。

奥地利《维也纳日报》评论说,东北亚存在着复杂关系,除了朝韩冲突,还有二战中的中日、韩日战争。现在历史问题仍然阻碍着各国之间关系的发展,但最近,这个地区的“幽灵”似乎正在被经济发展取代。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角色显得尤其突出。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评论文章称,中国人已经改进了亚洲增长模式。中国的规划者明白,在这个多维变革的时代,中国必须编织亚洲故事。中国要么被视为亚洲的增长发动机,给亚洲较小国家带来增长、投资、贸易和市场,要么被视为在强力外交掩盖下维护自己利益的霸权国家——一个要求别国俯首听命的“无赖”。

英国剑桥大学政治与国际问题高级研究员斯蒂芬·哈尔珀说,苏联解体后,中国已经形成一套独特的做法——既不遵从美国的价值观,也不对抗以美国为首的制度——直到最近。北京力图凸显“成功不在于谁的军队能打胜仗,而在于谁的故事有说服力”,中国还以友好的方式影响公众对事情的看法。显然,中国的“故事”赢了。他说,北京的成功证明了西方对事情的看法没有道理,从而把中国塑造成一个受尊重、有权威的全球事务主宰,尤其在西方之外的世界其他地区。

韩媒称拥有世界霸权的中国会很宽容

在中韩建交20周年的特殊时期,韩国舆论上也出现一些重新审视两国关系的声音。韩国KBS电视台在李明博总统访华前夕,曾通节目分析韩中关系“实实在在的内容”,称两国政治上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经济上贸易额超过2000亿美元,双方每年的人员往来超过600万人次。《中央日报》评论说,建交后,两国关系得到飞跃性发展,中国人甚至为韩流而狂热,但在政治和外交上,韩中甚至有愧于“战略合作伙伴”这一称谓。

该报9日的一篇评论设想了“如果中国拥有世界霸权”的情景。文章称,美国的魅力之一就是把移民转变为美国人。“你可以成为美国人,但你绝对成不了英国人”,这句谚语就因此出现。善于变化的美国能够改变国际议题不是什么让人吃惊的事,特别是因为美国是制定当今规则的国家。相反,中国人不想改变世界,他们反倒想适应世界。

文章说,从中国人的这种倾向看,即使他们掌握了世界霸权,世界也不会有很大改变,因为他们不想成为变化的主体。这同希望其他国家跟着自己走的美国有很大不同。因为中国人不会创造新的国际规则,而是会利用现有的规则,全身心地争取最大的利益。

《朝鲜日报》评论说,2012年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之年”。从国际社会在新一年里的政治日程看,能使中国大幅扩大影响力的事件比比皆是。从现在开始,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头等大事的风向标。1945年解放后的60多年里,韩国一直望向太平洋对面的美国,但是现在,韩国也必须制定新的生存战略。▲

猜你喜欢

李明博朝鲜韩国
韩国:李明博上诉后被多判了两年
朝鲜国庆"轻松"阅兵显自信
韩国法院冻结李明博财产
朝鲜试爆氢弹,中方坚决反对
朝鲜平静度过“金正恩生日”
韩要求朝鲜为泄洪道歉
揭秘韩国流
韩国的K1A1主战坦克
揭秘韩国流
揭秘韩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