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韩关系该“探底回升”了

2012-01-10

环球时报 2012-01-10
关键词:中韩关系李明博韩美

韩国总统李明博昨天开始访问中国。他是在任期间访问中国次数最多的韩国总统,但中韩关系也是这期间波折最多的。今年是中韩建交20周年,两国外交部门大概都想让两国关系在今年热络一些,但两国民间的热情都不高。

两国麻烦不断,超2000亿美元贸易总额带给两国的好处,看上去抵扣不了两国舆论为一些小摩擦动的大气。两国在对方公众眼里的形象都不怎么样,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经常显得名不副实。

两国都有加强彼此战略关系的意愿,但这样的过程又总是被意外搅乱。半岛局势、中韩民间摩擦都会牵制北京和首尔的态度,美国重返亚太也会直接或拐弯抹角地制造压力。

中国的对韩态度相对稳定些,但在韩国眼里,北京与平壤之间的温度,构成了对中韩温度的“实际调动”。韩国人不喜欢换位思考,韩国对中朝关系的敏感度,远超过中国对美韩军事同盟的在意。他们希望中国在朝韩的所有争议中,都无条件支持首尔。这当然不现实。

这种态度给中韩关系带来的不稳定性是直接的,而且经常闹到外交沟通的可控之外。韩国舆论一点就着,一个中国渔民失手刺死一韩国海警,就被韩国舆论认为是受了整个中国的欺负。韩朝发生摩擦,韩国舆论要求中国“中立”的位置,实际是偏向韩国的。中国不照着办,就成了中国对韩国战略伙伴的“背叛”。

朝鲜最高领导人变动,韩国着急,这种焦虑感也会加重韩国官方和舆论对中国的猜疑。

韩国用韩美关系向中国施压的意识越来越明显,至少韩国舆论对此不再掩饰。他们好像要以此牵制、报复北京与平壤的走近。其实,中朝关系的意义远超朝鲜半岛,韩国人未必不理解,但有“统一朝鲜”雄心的韩国,很容易对中国的影响患得患失。

尽管有这么多困难,中韩关系目前很可能已大致“探底”,两国有找回一些好感觉的空间和可能。

最重要的是,韩国对中国该“失望”的都失望过了,他们逐渐变得清楚,一些对中国的要求是过分的。在几轮摩擦过后,中国社会也了解了,我们没本事让韩国处处“对中国表现理性”。两国民间的互视虽然不太友好,但误判被挤得差不多了。

同样重要的是,中韩没有大的利害冲突,对方的繁荣对自己都没有任何坏处。只要两国把心态放平,给对方应有的尊重,而且中国不指望韩国用损害韩美同盟向中国献礼,韩国不指望中国用疏远朝鲜对韩国示好,两国就会在各种小摩擦的缝隙中看到对方的亲切。

祝愿李明博总统访华成功。▲

猜你喜欢

中韩关系李明博韩美
本期导读
本期导读
韩国:李明博上诉后被多判了两年
韩国法院冻结李明博财产
韩美考虑在朝鲜半岛轮换部署F—22和F—35B战斗机
中韩关系对我国大学生“购买韩货热”现象的影响
权赫秀编著《近代中韩关系史料选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