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版“撒切尔”让英国很纠结

2012-01-10

环球时报 2012-01-10
关键词:特里普铁娘子撒切尔

本报驻英国特约记者 纪双城

一部由美国人主演、回顾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40年从政生涯的传记电影《铁娘子》于新年前后相继在英美院线上映,但两地的影评却大相径庭。美国舆论几乎给了《铁娘子》清一色的赞扬,而在撒切尔夫人的家乡却是毁誉参半。有趣的是,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这部影片的英国影评人都说出同一句结语——“这不是她”。但《环球时报》记者在伦敦观影时,却看到大量和撒切尔夫人同龄的老年人面对银幕默默流泪。有英国老人对记者说,媒体的是非评价对他们来说无所谓,因为撒切尔夫人对于他们的意义,只会一直藏在心中。

美国人给自己的“撒切尔”捧场

美国好莱坞老戏骨梅丽尔·斯特里普携手英国电影界的一批实力派演员,在两个小时的电影中,将正身处债务危机的欧美观众带回到40年前那个正在爆发相同危机的时代。对于这部跨年之际首先在美国放映的影片,美国媒体从编剧、导演到主演,几乎给予了全面肯定。

《纽约时报》发表影评说:“无论是支持撒切尔夫人,还是反对她的都会买票看片,因为斯特里普演活了一个政治英雄”。《华盛顿邮报》在8日的评论中说,《铁娘子》人性化地塑造了撒切尔夫人的个人形象,让年轻一代从斯特里普演绎的角色身上领悟世道艰难的意义。《洛杉矶时报》称,该片在纽约和洛杉矶上映4天就卖出28万美元的门票。超过半数的观众为女性,年龄在35岁以上。发行方计划在13日之后,将上映的影院数量从500家扩大到800家。

影片令英国老年人飙泪

在撒切尔夫人的家乡英国,《铁娘子》从6日开始全面上映。在伦敦等城市中心影院,该片已达到“一票难求”的地步。《环球时报》记者于首映当天在伦敦观看该片时,发现容纳400人的影院座无虚席。同美国类似,到场观影的多数是中年人,也有不少七八十岁的观众。82岁的多莉告诉记者,很多老人早早通过电话或互联网预订了电影票,这和平时英国影院依赖年轻观众即兴买票完全不同。

或许是感同身受的原因,记者注意到很多观众随着情节发展表现出强烈的共鸣。影片开场时,年过八旬的撒切尔夫人自己去小店购买牛奶后,自言自语地抱怨说:“一品脱牛奶居然卖到49便士,太贵了”。此时,记者听到身后有人情不自禁地附和说:“是啊,是啊”。当故事演到身为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背负舆论巨大压力,坚持私有化改革,并在执政10年后让英国经济摆脱危机时,不少老人摘下眼镜抹眼泪,相信是触动了他们对艰难岁月的伤痛回忆。影片以老年的撒切尔夫人终于对丈夫去世的事实释怀为结尾,记者原本以为会听到掌声响起,但事实上却是一片沉默。但是和以往字幕升起、观众纷纷离席不同,现场几乎所有观众都安静地等到灯光亮起,才怀揣着复杂情绪离开放映厅。

不同阶层为《铁娘子》打嘴仗

直到目前,撒切尔夫人仍是英国唯一的女性首相,也是英国20世纪最有争议的政治人物。对于《铁娘子》,英国社会不同阶层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英国国会保守党议员召集下议院对该片进行辩论时,一名议员说这部影片对撒切尔夫人的塑造“冒昧且不公正”,编剧应多表现她更早期的生活,而不是她衰老的形象。此外,“相当多的人”认为这部影片不该在撒切尔夫人在世时拍摄。英国首相卡梅伦称,“她本人还在经历痴呆症的折磨,现在上映这部影片显然不合时宜”。

撒切尔夫人的许多昔日同僚也忍不住当起影评人。前国会议员马修·帕里斯8日在《洛杉矶时报》撰文说,“这是一部奇怪的电影,因为这个玛格丽特和我认识的她并不一样”。他说,影片中的撒切尔夫人特别容易情绪激动,但在他的接触中,这位老首相显然要冷静得多。最“失实”的一点是,电影中的她似乎总能同时将国事、家事处理得井井有条,但事实并非如此,“影片失实处高达6成,完全曲解了老朋友的真实面目”。但47岁的伦敦市长约翰逊认为这部电影“非常棒”,因为它用撒切尔夫人的经历告诉今天的英国人,团结一心的力量将会克服所有困难。他还挖苦说,如果这是一部讲述梅杰或布莱尔等其他英国前首相的电影,估计票房就会惨败了。▲

猜你喜欢

特里普铁娘子撒切尔
撒切尔夫人为邓小平精心挑选礼物
撤切尔夫人与英国女王
“铁娘子”的道歉
近两年去世的世界名人
梅丽尔·斯特里普:看一个女人如何老去
撒切尔夫人三天美发一次
毛毛虫的故事